回覆列表
  • 1 # music周

    對黃霄雲來說,那麼年輕,就擁有完美實力的95後女歌手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回答的是華晨宇,所以我就不會多提她了。

    對於華晨宇,參加2年前的歌手,我還沒有看得到他的強大,大眾審查好像和很多粉絲混在一起。

    這次再次看到他參加歌手,翻開了2年前的視訊對比,從驚訝到感嘆,下面我就說說他的優點在哪吧!

    他執行力強大到無懈可擊。別人的演出,所有的樂器和舞臺,都是為了突出為歌曲服務或歌曲的氣氛,或反映歌曲的編舞。

    而華晨宇的舞臺,所有細節都是他精心的設計,包括聲樂,舞臺,燈光,樂器,所有這些的一切,細節可以精細到光和各個音符,沒有誰服務誰。在他這樣仔仔細細的編排下,能感受到與別人不同舞臺的魅力。

    這事情看起來或者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經歷過數百次演出的像我這樣的人,會知道其難度有多高。參加了演出排練,基本上是通過把樂器插在揚聲器上試試音就結束了。也有演出的燈光師之類的,但基本上按照段落開關燈,大概記錄一下過程就行了。每次演出前,如果讓我設計燈光、情節等,恐怕我會親自逃跑了,根本就不想演了。

    華晨宇,你可以想象他以什麼樣的心情對待這個舞臺,彩排中會發生什麼。每個小細節,唱歌要去的地方,視線去的地方,燈光去的地方,和聲怎麼寫,怎麼唱,他都要設計。

    不僅要設計,還要執行的非常到位。

    他本身也很忙,歌手和王牌兩個節目都很著急。但是歌曲的完成度非常非常的高,可以看得出他用了多少的心思。

    有這樣變態的執行力的人,他不成功誰成功呢?

  • 2 # 螞蟻音樂MV

    一,這篇回答不牽涉誰唱的更好,誰更厲害,誰應該拿第一,只是分析華晨宇本場拿第一的客觀原因,以及相關投票機制和大眾評審的評判標準問題。與一切除501位大眾評審外的所有人的主觀感受無關。

    至於我這個也被除外的觀眾的感受,我也在文中表達了,本場我的選擇是米希亞,袁婭維和徐佳瑩。

    非要說華語樂壇現在誰領軍,以國民度和大眾傳播度,難道不應該是寶石Gem嗎?那些刷周杰倫的,有誰把周杰倫新專輯完整聽完的嗎?

    三,我不是華晨宇粉絲,除了他在歌手節目裡的作品,我幾乎沒聽過他的歌。所以我現在的初步判斷,華晨宇不屬於大眾流行意義上的歌手,他的作品應該屬於內迴圈的範疇。怎麼說呢,他應該是一個粉絲巨多的小眾歌手,所以就算全網黑他,對他也一點影響也沒有,那麼,黑他的意義是什麼呢?

    本來我對他沒什麼興趣,但是我現在有點興致找他的歌手外的作品聽聽,然後寫一篇分析,一個小眾歌手是怎麼建立起流量明星的粉絲規模的。我現在甚至懷疑,他的歌,粉絲都真的能接受和明白嗎?

    很多人電視機前或者電腦前的觀眾會疑惑這一首歌為什麼,憑什麼拿了第一。在這裡,我需要解釋大家對歌手排名看法的兩個明顯誤區。

    第一,大部分人都習慣性的認為歌手的名次就是高低意義上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厲害程度從第一往後依次遞減。

    這是錯誤的理解!

    因為大眾評審投票不是按自己心中的名次來投票,他們只需要選出三個本場最能打動他或者刺激到他的作品就可以了,選出來的這三個作品甚至可以完全不用管哪個更好,哪個更壞,選出來就行!

    所以歌手的名次只跟一件事情正相關,那就是本場作品在大眾評審心裡喜好度的普遍性。

    也就是說,拿第一的可能完全不是大部分評審心裡的最好聽,最打動他的,但是大多人都覺得這個作品還不錯,可以把他放進自己投票的三個名額中的一個。

    所以華晨宇經常拿第一這件事情可以這麼理解,他的作品在大眾評審心裡的分歧性最小,統一度最高。

    那為什麼單單華晨宇的作品分歧性會這麼小呢?

    這就牽涉到第二個誤區了。

    第二,我們跟大眾評審到底差別在哪?

    我們總覺得自己作為電視機前或者電腦前的觀眾,應該和大眾評審的審美以及感受是差不多的。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

    首先,歌手的大眾評審是從成千上萬的報名者中通過視訊面試篩選出來的,他們身上有三個極其重要的先決條件。

    1,擁有極其強烈的熱情。報名流程複雜,還要面試,面試成功還要請假去參加錄製,這些麻煩如果沒有足夠的熱情,你是不會願意碰的。

    2,有一定基礎的音樂審美能力。什麼是基礎的審美能力呢,那就是聽的歌夠多,喜歡的型別也較廣泛,那些只聽大眾流行音樂,完全不接觸稍微小眾一點音樂的,是不會被篩選中的。

    3,他們有完全不同於我們的使命感和關注力。經過繁複報名流程,層層面試,各種交通工具的長途跋涉和在廣電大樓門口排隊三四個小時。在大眾評審心中已經建立起極強的儀式感和使命感,這使得他們在觀看比賽時跟我們這些電視機或者電腦前的普通觀眾有些完全不同的關注力。

    我們隔著螢幕,和家人聊著天,吃著零食,會在意舞臺燈光的變化嗎?會在意編曲裡有哪些有意思的變化嗎?會在意舞臺上表演者的動作,眼神和姿態嗎?不太會。大部分人是聽過去的,所以普通觀眾的衡量標準是好聽與否。而現場的大眾評審考量的顯然不光是聽覺感受。

    他們用他們的使命感和關注力建立起來一個立體的評價體系。

    視覺,聽覺,氛圍,舞臺表現力,音樂段落的張力,甚至是歌詞的含義及意境。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判斷。

    所以你可以理解,他們在綜合評判一個秀,而不是單純的聽一首歌。

    回到華晨宇身上,大家爭議的他憑什麼拿第一,都沒爭在點子上。

    我現在通過描述上面兩個誤區之後,可以非常清晰的解釋華晨宇高名次或者拿第一的原因了。

    一,華晨宇的作品,短板不是很短,長板太長。所以在減分少,加分多的情況下,較容易獲得大眾評審普遍性的青睞。

    其實這一屆歌手,大家唱功都相差不遠,也就是唱商和語氣的差別了,所以華晨宇絕對不會因為聽覺上減分,但是,他算是所有人裡唯一一個會在舞臺,燈光,鏡頭設計,段落編排上下功夫的選手了,我現在甚至懷疑他學過舞美,或者導演專業,他太知道怎麼在感官上刺激現場的大眾評審了。

    無論是第一期《寒鴉少年》裡突然安靜下來抓光;

    還是第二期《鬥牛》裡整個舞臺設計成鬥牛場的模樣,復調段落血紅光束在舞臺中央打出心臟的光影,而他“浴血跪地”;

    又或者是第三期歌曲中最後加入各種明星大咖的方言切片。

    我只能說他太會用形式感去增加作品的戲劇性了。那麼他的作品就會在同期其他歌手的表演中,顯得亮點極其明顯以及不同。最後大眾評審在投票時,因為他們強烈的關注力,必然發現和考慮這些細節,把他們三票的其中一票給到華晨宇。

    直到第五期這首《我們》,我可以非常確定,華晨宇對於音樂的綜合表現力的理解比其他選手要深很多。

    開始雲錄製後,華晨宇作品的舞臺以及燈光表現力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在亮點些許減少的情況下,儘管他做了別的方面的補救,但仍然使得他名次降低。

    雲錄製時大眾評審是個什麼狀態?

    他們是把所有關注力都放在一個離自己不到一米距離的螢幕上的狀態,而這個螢幕裡釋放出來的資訊會因為他們的關注力而被放大,但這種放大效果,需要持續力,一旦螢幕中出現干擾資訊,你的關注力會放鬆,情緒也會稍稍打斷。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恐怖片最經典的嚇人鏡頭是什麼樣的?一定是一個代表第一視角的跟隨或者探索長鏡頭,緊接著嚇人畫面出現在螢幕中,你就被嚇到了。

    這個例子裡有兩個要素。

    1,第一視角

    2,長鏡頭

    而這一次華晨宇《我們》這個作品,正是運用了這兩個要素。

    給了所有大眾評審一個第一視角(唯一視角)的一鏡到底的長鏡頭。這就彷彿是華晨宇在每一個單獨的大眾評審面前唱歌,不,不對,他不算是單純意義上的唱歌,而是一段用歌詞做臺詞的完整表演。

    他不是簡單唱歌,他連什麼時候該雙眼含淚,什麼時候該把鏡頭當成眼睛來與你對視都設計的清清楚楚,以至於最後結尾時,我都能準確算出他要扭頭,然後低頭看地,最後緩緩抬頭看向螢幕前註定要離開的“你”。

    甚至我覺得他表演前貼得前採和選曲原因描述都是聯動作品設計在一起的,和演唱要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

    所以《我們》這首歌在這一期拿第一實在太合理了,雖然,我自己更喜歡袁婭維,米希亞和徐佳瑩。因為我實在沒有那麼強的關注力把自己代入進去,我家的狗實在太鬧騰了!

    華晨宇這一期的《我們》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有著前情交代的音樂短劇,而不僅僅是一首歌。華晨宇本人是這個短劇的導演和男主角,而女主角就是那500個螢幕前的大眾評審。一個比賽的作品都被細節化的做到這種程度了,拿普遍性意義上的第一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3 # 老鄭愛娛樂

    對一首歌,喜歡就聽、去迴圈,是沒有太多理由的,也許是喜歡這個唱歌的人,也許就是歌曲本身的旋律,也許是其中的某一句歌詞觸動你的心絃。

    現在網路上很多人喜歡去對一些熱門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還有去抨擊,帶個人偏見。

    近日,歐陽娜娜演技被詬病,何炅為她打抱不平,結果半夜連忙出來道歉;何炅老師在電視節目中只是發表了對歐陽娜娜一些正常、正面的個人評價;竟然被好事網友逼的半夜出來道歉。連何老師都說自己不夠資格評價他人,我看到這個問題,跟沒有資格去評價了。

    《我們》是電影《後來的我們》主題曲,電影由劉若英導演,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主演的青春文藝片,講述一對情侶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

    可以說陳奕迅低沉的嗓音唱出了滿滿的遺憾,非常契合這電影故事,極具故事感的歌聲,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隨著電影的熱映,這首歌廣為傳唱;在節目中 吳青峰現場翻唱過這首歌,獨特的聲線、嗓音唱出了你的遺憾與我有關的虐心情感,讓無數觀眾聽了心碎。

    在大概2個多月前的《當打》節目,華晨宇也獻唱這首歌曲,特意看了華晨宇的演唱,你能看出花花真的很用心;華晨宇是帶著自己的故事、個人經歷去翻唱這首歌的,在採訪中,花花說道,很早就喜歡這首歌,但自己一直不敢去唱,他認為這首給一生只唱一次,在愛情裡有很多事很痛,比如愛了不值得的人,或者被愛傷得很深。但最遺憾的事或許是,相愛的人沒有在一起,和相愛的人錯過了。有時候這是一件事,有時候不是。我注意到他情緒第一次出現大波動,眼眶第一次溼潤是唱到“終究你都不能陪我到回不去的遠方”。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知道華晨宇的人,一種是不知道華晨宇的人。可以看出來華晨宇的熱度還是很高的。當然有人誇就會有人黑,我只想說華晨宇的努力我們是可以看到的。

  • 4 # 李鑫啊

    剛才看完了歌手,看到這個問題,居然第一次讓我這個懶癌願意動手回答。

    我覺得,他唱的這首歌,有共鳴的人會感覺非常動人,極受觸動,不知不覺潸然淚下,對於這一部分人來說,這真的是一首,真真切切,唱到人心裡的一首歌。

    對於暫時沒有共鳴的人來說,這首歌技巧上高音彷彿是嘶吼,讓人十分不適,彆扭又做作,看似深情可是完全欣賞不來,認為它不配第一的名次。

    live版有一個小細節,在華晨宇唱完整首歌以後,鏡頭切換到大眾評審,在那幾個人的鏡頭裡面,幾個年輕人在鼓掌,可是右上角有一個,年齡稍大的中年婦女,向後依靠著座椅,手抵在下巴上,抽泣。

    可能我情緒也太飽滿吧,我跟那個抽泣的婦女一樣,也是流淚聽完的。

    有那種經歷的人,看live的時候,可能,真的沒辦法剋制住自己的情緒,那個鏡頭由近及遠,就像那個遺憾的人在親口對你唱,他給他的遺憾唱,你聽著你的遺憾,那些遺憾好像又活了起來,情感上的共鳴,讓你沒辦法認同這個觀念——這首歌不過如此。

    我聽完以後,上了微博,看到有很多人在吐槽,這個版本不如原版,網易雲評論裡面有很多諸如“聽了華晨宇唱的過來洗耳朵”,我看了那些評論,有的寫的頭頭是道,分析唱情歌應該是深入淺出而不是嘶吼的高音,有人認為華晨宇得票率那麼高,畸形飯圈文化可見一斑,我看了那些評論,有點質疑自己的審美,是不是真的很辣雞呢,只是因為我沒有聽過原版,所以見識太淺薄,就以為他唱的版本很動人呢。

    於是我去聽了原版,感嘆陳奕迅的聲音真飽滿,沉穩,動情處恰到好處,沒有過張揚也沒有太淺淡。在聽完原版以後我再抱著質疑的態度去聽了華晨宇的版本,我以為有了比較以後,我可以放下我之前的感受,“更客觀”“更理性”不受粉絲文化影響地看待華晨宇唱的這個版本。

    可是我聽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過就是想讓自己承認華晨宇這個版本名不副實,可是,我做不到,在聽了原版看了那麼多否認其名次的評論以後,抱著質疑的態度,懷疑自己審美的態度再聽一遍這個版本,我做不到,我還是沒有辦法認同——這首歌不行,這首歌不如原唱,的觀點。

  • 5 # 知禮樂

    評價需謹慎,謹言慎行是優良品德

    對一首歌,喜歡就聽、去迴圈,是沒有太多理由的,也許是喜歡這個唱歌的人,也許就是歌曲本身的旋律,也許是其中的某一句歌詞觸動你的心絃。

    現在網路上很多人喜歡去對一些熱門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還有去抨擊,帶個人偏見。

    近日,歐陽娜娜演技被詬病,何炅為她打抱不平,結果半夜連忙出來道歉;何炅老師在電視節目中只是發表了對歐陽娜娜一些正常、正面的個人評價;竟然被好事網友逼的半夜出來道歉。連何老師都說自己不夠資格評價他人,我看到這個問題,跟沒有資格去評價了。

    《我們》是電影《後來的我們》主題曲,電影由劉若英導演,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主演的青春文藝片,講述一對情侶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

    可以說陳奕迅低沉的嗓音唱出了滿滿的遺憾,非常契合這電影故事,極具故事感的歌聲,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隨著電影的熱映,這首歌廣為傳唱;在節目中 吳青峰現場翻唱過這首歌,獨特的聲線、嗓音唱出了你的遺憾與我有關的虐心情感,讓無數觀眾聽了心碎。

    在大概2個多月前的《當打》節目,華晨宇也獻唱這首歌曲,特意看了華晨宇的演唱,你能看出花花真的很用心;華晨宇是帶著自己的故事、個人經歷去翻唱這首歌的,在採訪中,花花說道,很早就喜歡這首歌,但自己一直不敢去唱,他認為這首給一生只唱一次,在愛情裡有很多事很痛,比如愛了不值得的人,或者被愛傷得很深。但最遺憾的事或許是,相愛的人沒有在一起,和相愛的人錯過了。有時候這是一件事,有時候不是。我注意到他情緒第一次出現大波動,眼眶第一次溼潤是唱到“終究你都不能陪我到回不去的遠方”。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知道華晨宇的人,一種是不知道華晨宇的人。可以看出來華晨宇的熱度還是很高的。當然有人誇就會有人黑,我只想說華晨宇的努力我們是可以看到的。

  • 6 # 蟲兒飛樂吧

    雖然我是80後,但是我卻非常喜歡華晨宇

    雖然他的有些歌我也聽不懂

    但是我就是喜歡他唱歌的感覺

    還有他那可愛的樣子

    最喜歡他的《我們》

    我個人覺得華晨宇翻唱的很好,另有一番味道不知道你們怎麼看。

    下面我們聊聊“如何評價華晨宇在《歌手-當打之年》中翻唱的《我們》(原唱陳奕迅)?”

    原題目是“如何評價華晨宇在《歌手-當打之年》中翻唱的《我們》(原唱陳奕迅)?”

    於是很多喜歡華晨宇唱的這個版本的歌的人來這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過了一段時間,題目突然改成“你覺得華晨宇在《歌手-當打之年》中翻唱的《我們》與原唱陳奕迅相比,誰的更好?”

    於是,原題目底下只有評價華晨宇的回答,等到路人點開這個問題,就會覺得是華晨宇在買贊,逆反心理就會更加討厭華晨宇。

    不知道提問者是何居心?

  • 7 # 糖糖音悅

    我有特意去聽了《我們》,這首歌原唱是陳奕迅的,然後有被林俊杰、吳青峰、蕭敬騰翻唱過,然後最近一期《歌手》裡,華晨宇也翻唱了這首歌。這幾個版本我都聽了幾遍。每個人唱都很好聽,各有各的味道。

    陳奕迅版的,原版,跟華晨宇、吳青峰一樣,是安靜地唱著的版本,也很有畫面感,但他跟華晨宇不一樣的是,這個版本情緒流露的起伏沒那麼強烈,就像是提起一個分手多年的曾經愛過的人一樣,因為有一段時間的沖淡,情緒波動不會那麼波動,而且能感覺到歌唱者已經是放下這段感情了的,只是帶著一種緬懷之情來重新講述“我們”。

    都很好!沒有誰好誰壞。主要看聽者對那個畫面更有感觸。如果你是有故事的人,而這段故事有點年頭了,那你可能會更喜歡陳奕迅的版本,是一種緬懷的感覺。如果你的故事很深刻,或者最近分手了,可能你會更喜歡華晨宇的吧,麻花棋牌帶一點不捨,偏苦澀點。

  • 8 # 慧子小姐呀

    華晨宇翻唱的《我們》,節目播出後,網友第一時間提出質疑,第一、就是華晨宇的演唱,確實有些“強行感動”,第二、就是因為《我們》這首歌,之前吳青峰也演唱過,所以有網友評論說華晨宇的演唱,和陳奕迅還差100個吳青峰,這個評論獲得14096位網友點贊認可,說明至少是有這些人對華晨宇的演唱和排名是不認可的。但大家都忘了,華晨宇本場的演唱,連個樂手都沒有出鏡,只是自己一個人對著鏡頭唱,讓線上的500位歌手,都有一種對著自己唱歌的感情,所以在情感上,更能打動投票觀眾,在加上自身的偶像魅力,排名第一也是非常正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盜墓筆記》張起靈迴歸的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