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我努學社
-
2 # 挽夢俢羽
東吳滅國的根本原因如下(個人觀點):
一:不顧抗曹大局,強行派呂蒙偷襲關羽奪取荊州,直接導致吳蜀聯盟破裂,間接導致蜀國滅亡,唇亡齒寒是天定的道理,吳蜀兩國並立則存,失其一則亡。
二:內部問題。吳國自孫權之後再無英主,吳國後期君主大多貪戀權利榮華,整天猜忌這個猜忌那個,不敢放權,但是自身能力並不足,導致周身無能臣,自然最終被滅亡。
三:外部問題。三國後期,司馬昭滅蜀以後,使得北方國力大增,三足之鼎已然破滅,統一的天平已經像北方集團傾斜,並且北方集團明君賢臣與東吳的庸主佞臣行成鮮明的對比,東吳豈有不亡之理。
再者,三國後期,民心思安,經過數十年的征戰,百姓已經不願意在打仗了,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西晉大軍襲來之時,吳國朝野都建議孫皓舉國投降的原因吧。總之天下大事分分合合,民心所向,天下與歸。
-
3 # 大飛熊騎士
個人認為,東吳因為有長江天險,而且比較富庶,從孫權後期,就開始了做死之路。東吳的做死之路分三個階段。
孫權後期。孫權前期,還算是知人善任。夷陵之戰後,孫權漸漸對大臣們猜忌了起來。陸遜這樣的有大功之臣也被孫權的猜忌弄死,更不用說其他的人才,被害死和流放後,孫權都自己後悔了。
還有選立太子的事,也是孫權後期的混亂之一。孫登去世後,孫權選了孫和當太子。可惜孫權又一次偏聽偏信把孫和廢了,後又把孫霸害死。這都造成了吳國的內亂和消耗。
這是第一階段
孫綝雖然孫權晚年昏庸,但是孫吳還算是基礎牢靠,魏晉也在進行交替。孫權死後,孫亮上臺了。孫峻掌握了大權,孫峻去世後,孫綝上臺了。
由於東吳將領對孫綝不滿,於是又展開新一輪的內耗。本來在北伐的驃騎將軍呂據等被孫綝害死,後來又害死了另一位大將,朱異。
孫綝掌權是對東吳打擊最大的時期,能領兵打仗的將領幾乎在這次博弈中被害。
孫綝又廢了孫亮,接來孫休當皇帝。孫綝更加驕橫,為害東吳。最後被孫休算計,終於剷除這個禍害。
這是第二階段
孫皓時期這是作死最後時期,也是導致孫吳滅亡的直接原因。當然也不能都怪孫皓。
孫休作為皇帝還是治理得不錯,就是太早去世。於是群臣把孫和兒子孫皓接來即位。
孫皓殘暴變態,有宮女看他,就挖眼砍頭的。每次和群臣喝酒,起碼要喝6鬥,喝不完就用灌的。而且要群臣互相揭短為樂子。
這是第三階段。
如此,孫吳不滅亡才怪。
-
4 # 美人像
孫吳滅國,最本質的原因是曹丕、陳群共推九品中正制。這使天下士族誠心向往魏國。強勢政治勢力從此用腳投票遲早要降魏。
孫吳自身戰略上的原因是從偷襲荊州開始破壞了孫劉聯合抗曹的大局。此次偷襲實質上引發了蜀漢的徹底衰落,而孫吳自己力量增長不多。蜀吳兩家此後三心二意的盟友關係實際上已經威脅不了曹魏的生存了。隨著時間流逝,吳蜀和魏國實力差距拉大,只能等著被滅了。
主觀原因是孫權立儲犯了一堆錯誤,導致自己死後東吳政局不穩,內鬥不止。孫吳地區日漸衰落,政權失去民心。
-
5 # 至今思項羽1
三國孫吳滅國,究其主要原因有三:(純屬個人觀點)
一、孫吳國力本弱於魏(後之晉朝),這一國力現狀至吳滅國時都不曾改變過;
二、吳蜀聯盟遭到破壞、削弱。吳蜀聯盟是三國鼎立的基礎,更是吳蜀生存的根本,兩國曆荊襄之役後,事實上已從根本上破壞了聯盟關係,造成了兩國在抗拒魏(晉)國戰略上失去協同性及三國鼎立形勢的失衡,為晉朝對吳蜀進行各個擊破創造了條件,也為自身滅國埋下了禍根;
三、吳國自孫權以後國家權力中心屢經更迭、內亂不斷,加之後期吳主孫皓失德亂政,導致人心背離,天怒人怨,國力大幅衰落。
綜上所述,應為孫吳滅國之根本原困。
-
6 # 老谷嘚吧嘚
題主這個問題有點大,我這小學文化獻醜了。複製貼上的什麼各種奇謀就不說了,自然有人會搬來。我就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戰爭打的是國力,錢、糧、人缺一不可。三國後期國力上來看三國中曹魏經過曹操的開疆擴土和曹丕的修養生息天下九州的其六,公認的實力最強。吳國經過夷陵戰役,幹掉了蜀國的大半生力軍,拿下了多半荊州,實力排第二沒毛病。蜀國孔明執政時期,真可以說是爛攤子,只有益州一州漢中一地。孔明平南中爭隴右也是為了擴充人口兵員的無奈之舉。蜀漢人口西晉時期蜀漢實力排最後也沒什麼問題。滅國的過程中蜀漢是第一個被滅的,國力是一方面原因。人才凋零是蜀漢被先滅的另一原因。蜀漢的用人政策,以荊州團伙為主。對益州團伙雖然沒像當年曹操那麼生猛也只是表面和氣,安撫為主不重用。益州團伙對荊州團伙也是陽奉陰違變著法子使絆子。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四相死後沒有湧現出人才,反而湧現了一片帶路黨。
如國說蜀國輸在國力上,吳國就是輸在領導上。吳國初期,與江東士族相愛相殺的孫權為了得到豪強士族的支援,孫權頒佈推行了世襲領兵制和佔田復客制。後期士族做大,控制著大量人口、經濟、田地。嚴重威脅到孫權皇權,孫權借太子之爭幹掉了與之牽連的多數世家士族。軍權也一分為二相互牽制,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孫權死後面對晉朝的虎狼之師,吳國也難有翻盤之力了。
順手打各位看官輕噴。
-
7 # 笑傲江湖149553812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歷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帝,共五十二年。公元280年,西晉大舉伐吳,杜預順江而下,攻入吳都建業,東吳滅亡。吳國滅亡原因,我作如下梳理。
一、孫權的理想~~南面稱孤。魯肅在為孫權定天下三分之計時,為孫權提出的計劃就是南面稱孤,這個計劃的短處就是進取不足,而立足基點也是吳蜀聯盟。從周瑜到陸遜,東吳的政治家們都意識到荊州對東吳的重大戰略意義,也知道只有得到荊州,才能在天下紛爭中立足於不敗之地。東吳贏得了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兩大戰役的勝利,但都屬於自保戰。唯一勝利的進攻戰就是荊州偷襲戰,合肥進攻戰更是敗得一塌糊塗。東吳就沒有過十分像樣的進攻戰,基本最後都歸於失敗。和劉備相比,劉備集團的進攻型明顯強於孫權,所以當劉備攻下漢中、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東吳孫權認為劉備已經超越曹操成為天底下最大的諸侯,轉而和曹操合作,偷襲荊州,挫敗了劉備的進攻鋒芒,只給劉備留了益州一州之地,讓劉備集團失去了聯盟的支援能力,要不是諸葛亮苦撐著,過得就更艱難了。讓劉備拿下雍涼之地,三國更加均勢,如此才能長久。孫權的戰略誤判給自己埋下了滅亡的種子,曹操天下九州獨佔其六,實力絕對碾壓吳和屬,像孫權這種政權,在古代中國就是個等死的政權,他還撐了52年,很了不起。
二、劉禪的禮物~~舉國投降。當司馬昭為了積累政治資本和威望而大舉伐蜀時,劉禪遠遠還沒到窮途末路,而且東吳為了拯救吳蜀聯盟,還派兵救援,但他老人家就舉國投降了,為中國統一大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從此,天平完全傾斜向了北方。不巧的是,司馬昭突然死了,司馬炎代魏,然後整理內政,給東吳還留了十幾年時間。蜀國滅亡,吳國離死就不遠了。
三、東吳政治黑暗~~自亂陣腳。公元252年,孫權病逝。然後是諸葛恪掌權,後被孫峻所殺,三年後又由孫綝獨裁,他嗜好殺戮,殘虐無道,殺害了孫吳的重要將領呂據、朱異等,更是在258年廢黜孫亮,孫休繼位,情勢好轉。264年,孫皓繼位,這傢伙直接就一個昏君+暴君,窮兵黷武。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開始分六路大舉伐吳。司馬伷進攻建業的外圍及武昌等;王濬則“樓船下益州”。至此,東吳完敗亡國。
-
8 # 千璽電腦
三國鼎力時候司馬炎稱帝,當時吳國搞得朝臣和人民不安,孫權死後繼位引發了宮廷內鬥,進一步引發了吳國的混亂,孫權的孫子被立為帝之後情況更不好,即位後盡情享樂,好色大興土木,搞得吳華人民起義,自以長江之險而萬無一失,從未重視戰備,幾位名將也沒放在心上,而這時司馬炎舉兵平吳,東吳至此被滅。
回覆列表
東漢滅亡之後,國家陷入動盪,群雄並起,後來魏蜀吳逐漸建立,三國鼎立,孫權割據揚州、荊州、交州等地,在229年正式稱帝建國,國號“吳”,史稱“東吳”,盤踞長江一帶。吳國政權是三國之中延續時間最長的,蜀漢政權在263年被晉滅,而魏國政權也於265年伴隨司馬炎廢魏元帝而滅亡,而吳國政權傾覆則是在280年,被西晉徹底擊潰。那麼具體導致孫吳政權走向滅亡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孫權
早期的孫吳在孫權的統領下,管理較為嚴格,統治穩定。加上江南糧食充足,水土富饒,加上以長江為依託,地勢之利,曹魏多次進攻都難以拿下。然而在孫權死後這個情況就改變了。
司馬炎
首先是內憂不斷,伴隨對外征戰失敗,孫峻孫綝等人陸續把握大權,但是他們要麼無才,要麼性格暴虐,儘管中途孫休在位期間意圖行良治改革,但是國之根本已經被。不斷的內耗中孫吳的重要將領呂據、朱異等不幸成為鬥爭犧牲品。此後即位的皇帝孫皓,初行仁善德政,百姓大臣都稱道,但不久,他的殘暴一面就暴露出來,他荒淫殘暴,壓迫百姓,肆意對晉發動戰爭,勞民傷財,民眾受苦,不滿情緒日增,國力漸微,只有陸抗、陸凱等幾位重臣的全力支撐維持了政局。
孫皓
其次就是外部也是威脅不斷,蜀漢被滅,蜀吳聯盟失敗,孫吳獨自面對魏國的強力威脅,到了280年,西晉滅蜀魏,實力正強,而孫吳一邊,儘管西陵之戰中大勝西晉,孫皓最終還是深陷窮兵黷武的漩渦,拖垮了國家。曾經強大的孫吳內部離心離德,外部無力對抗強敵,在280年五月徹底被西晉擊潰,孫皓投降。
參考文獻:
[1] 宋衍申.不積德業 最終導致孫吳政權滅亡[J].吉林人大,2002(01):52-53.
[2] 高永濤. 孫吳相關歷史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3.
[3] [1]宋衍申.不施德政是孫吳政權滅亡的重要原因[J].四川監察,2001(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