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的武器主要為擂鼓甕金錘。
擂鼓甕金錘是一對,重達160公斤,各為80公斤,單單拿著就很吃力了,更別提用它來抗擊敵人了,史上沒幾個人能拿它當武器的,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就是其中一位。根據《興唐傳》的記載,李元霸使用的也是這對兵器,是由馬援首先創造的,經過很多年才在隋末重新被李元霸所使用。
擂鼓甕金錘排在四猛八大錘的第一位,是級別比較強的武器,在一些傳說、評書、演義中會有提到。擂鼓甕金錘外形如“腰鼓”,大致呈圓柱形,並非一般的圓形,圓柱下面設有柄,整體與榔頭類似,區別於圓球形的梅花亮銀錘。
伏筆將軍馬援是東漢初年的功臣,早年在隗囂帳下做事,被隗囂所倚重,後與劉秀幾次接觸中覺得他是個明主,就說服隗囂一起歸順了劉秀。馬援一生戎馬,為東漢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晚年仍不忘邊疆戰事,主動請戰,穩定了東漢的疆域。
擴充套件資料:
馬援生平簡介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興平 )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馬援在討伐五溪蠻時身染重病,不幸逝世。因梁松誣陷,他在死後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直到漢章帝時才獲得平反,被追諡為“忠成”。
馬援的武器主要為擂鼓甕金錘。
擂鼓甕金錘是一對,重達160公斤,各為80公斤,單單拿著就很吃力了,更別提用它來抗擊敵人了,史上沒幾個人能拿它當武器的,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就是其中一位。根據《興唐傳》的記載,李元霸使用的也是這對兵器,是由馬援首先創造的,經過很多年才在隋末重新被李元霸所使用。
擂鼓甕金錘排在四猛八大錘的第一位,是級別比較強的武器,在一些傳說、評書、演義中會有提到。擂鼓甕金錘外形如“腰鼓”,大致呈圓柱形,並非一般的圓形,圓柱下面設有柄,整體與榔頭類似,區別於圓球形的梅花亮銀錘。
伏筆將軍馬援是東漢初年的功臣,早年在隗囂帳下做事,被隗囂所倚重,後與劉秀幾次接觸中覺得他是個明主,就說服隗囂一起歸順了劉秀。馬援一生戎馬,為東漢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晚年仍不忘邊疆戰事,主動請戰,穩定了東漢的疆域。
擴充套件資料:
馬援生平簡介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興平 )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馬援在討伐五溪蠻時身染重病,不幸逝世。因梁松誣陷,他在死後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直到漢章帝時才獲得平反,被追諡為“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