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足常樂0724

    怎麼制定學習計劃,孩子才會主動學習呢?

    這些是年輕家長的一個難題,這裡本人就自己教育幾個孩子學習成長的經驗,幫你提問者分析解決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育兒困惑。

    那麼對於提高你的理科成績,你有什麼期望和計劃嗎?你希望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幫助你呀?你看這個提法其實等於告訴孩子三件事,第一,提出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引發孩子重視。第二,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你需要自己去想辦法和作計劃。第三,你需要的時候爸爸媽媽願意為你提供幫助,一旦和孩子一起制定好了合適的目標和計劃,你還需要再和他確認以下幾個問題,當完成任務遇到困難時,有什麼方法可以激勵你自己堅持下去嗎?那關於這個計劃你還有什麼困難或者建議嗎?然後孩子確認這些問題,就是讓他知道學習計劃是基於他自己希望擺脫學習困難達成目標是一個內心需要而制定的,他才是這個計劃的主題,孩子有權利自己去思考和選擇他最願意接受的應對方法,這也就大大的滿足孩子對自主和自我決定的需要。真正願意為實現這個計劃而承擔責任。

  • 2 # 老邢看家庭教育

    家長願意學習上進,辦事認真負責,孩子就會認真學習,主動學習。孩子願意學習主動學習,不能是在家長的要求或者規定範圍內,要有孩子的自主權才會心甘情願的去學習。如果家長天天喝酒、打麻將、玩手機,你要求孩子主動學習?不好辦!

    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令而不行。

    想要孩子主動學習,先從自身做起吧!

  • 3 # 薯片話梅

    一、如何處理干擾孩子學習的情緒

    之前在看《熱鍋上的家庭》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女兒面對媽媽的指責,咆哮著說:“你要讓我做個木頭人,一動不動嗎!”

    反思我們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孩子乖巧,不要給自己惹麻煩。嘴上沒說出來,其實潛意識裡就是希望孩子一動不動。

    孩子是一個人,一個有思想的獨立個體,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我們卻經常忽略。

    比如孩子哭的時候,父母會說別哭了,有什麼好哭的。我們忘了當我們難過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別人的擁抱和安慰,而不是指責和控制。孩子也是一樣。

    書中用對話的形式讓我們瞭解,當孩子的情緒不被理解時,他們是怎麼想的,包括我們該如何說才是對孩子的行為表示理解。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總是以命令指責、比較,甚至是諷刺、預言的方式來讓孩子改變,可往往事與願違。孩子感受到的是侮辱、自卑、叛逆。《如何說孩子才肯學》中阿黛爾·法伯提到了七種方法(描述問題、提示、提供選擇、用一個詞或一個手勢來表達、描述你的感受、用便條表達),這些方法能夠有效的讓孩子們做到和父母老師合作。

    阿爾伯特·班杜拉博士說:懲罰能控制不良行為,但是不能教給孩子正確行為,甚至不能減少他們做壞事的念頭。

    阿黛爾·法伯在書中提出了幾個有效的方法。1、提出有幫助性的辦法;2、表達你強烈的不滿,但不是人身攻擊;3、說出你的期望;4、告訴孩子如何改正;5、提供選擇;6、讓孩子去體驗行為的後果。大家可以試試。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在遭遇否定的批評時都會很沮喪,甚至有逃跑的念頭。作者在裡面說到,批評不要把眼光放在錯誤的事情上,而是應該看到孩子的進步,然後再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表揚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句你很棒,會讓孩子開始琢磨我之前哪裡不棒,或者他不承認自己棒,於是會表現出不好的一面,讓你看到你對他的評價是錯誤的。阿黛爾·法伯提出用描述事件來表揚,個人覺得很受用。

    老師和家長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怎麼合作呢?阿黛爾·法伯提出老師可以和家長先談孩子的優點,再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說些孩子在學校做的事情。家長可以和老師說說孩子在家裡做的事情,家長是如何幫助孩子執行計劃的等等。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並不是教孩子如何學習的方法,而是通過理解孩子的情緒,運用不同的方法來使孩子自覺的學習、改變行為。個人建議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看看,會讓你有很大的收穫。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

    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自己的錢,還要受別人指指點點,這種人是不是活得太討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