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路透舊金山4月4日 - Facebook(FB.O)週三表示,可能與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不當分享了多達8,700萬名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其中多數是美國使用者,比之前新聞媒體估計的逾5,000萬要高。
4
回覆列表
  • 1 # cnBeta

    現在這家公司不單單只是資料洩露這一大問題,與此同時,越南那邊使用者也對這家社交網路提出了質疑。

    據外媒報道,來自越南數十名記者、人權倡導者以及民權社會機構人員在扎克伯格前往國會作證前向這位Facebook CEO發出了一封公開信。信中,他們譴責了Facebook在當地政府授意下非常規暫封某些賬號並清除來自人權活動人士和記者釋出的內容。

    這個平臺過於溫和的內容政策使其在緬甸、斯里蘭卡等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質疑聲、批評聲。批評人士認為,Facebook對那些試圖傳播暴力以及攻擊少數群體的使用者所採取的政策過於寬鬆。

    對此,Facebook發言人迴應稱,公司執行著一個明確、一致的政府請求程式,在越南一樣在世界其他國家也一樣。

    此外,這家公司還表示,他們一直在跟民間社會機構以及政府合作並對那些過於寬泛的要求提出挑戰。不過他們倒是會限制一些被那個國家視為非法內容的資訊。

    據悉,越南大約有5500萬名Facebook使用者,比總人口的一半略低一點,而越南上網的人數大約佔到了總人口的70%。

    公開信由越南16個激進組織和媒體機構以及34名知名Facebook使用者簽署。

  • 2 # Orange橘子呀

    其實當下很多網際網路大公司都存在類似問題,並不只是FB。問題的根源在於,網際網路現在過於中心化。大型社交平臺都是提供集中式的服務架構,使用者資料都儲存在這些公司位於各地的大型機房裡。普遍存在著面臨駭客攻擊風險、資訊洩露、濫用資料等問題。今年一月,小扎曾表示:將利用區塊鏈等技術來防止FB變得過於中心化。透過分散式架構,把區塊鏈不可篡改、高加密性應用到社交平臺中,對使用者資料資訊進行維護,把媒體權利和資訊掌控權返還大眾。

  • 3 # 遊秀

    因為facebook的使用者遍及全球。

    資訊洩露,波及範圍及其廣。

    造成的社會影響也比較大。

    全球未開通facebook的國家只有:北韓、 古巴、 伊朗、中國大陸。

    使用者資訊洩露的危害:

    這些資訊洩露輕則被用於一些資料分析,作為大資料資料資源。這樣的話只是Facebook的損失。

    嚴重的話,會因此行成大規模的詐騙,對重要人物個人資訊的曝光,也可能引起社會動盪。

    提及未開通國家,意在表現事件波及範圍之廣。希望各位不要因此妄加猜測。

  • 4 # 放下與堅持

    近幾天,Facebook“資料門”一事持續發酵。英國資料公司劍橋分析從Facebook 開放介面中獲取了5000 萬份使用者資料,相當於近四分之一的美國選民,先不管它是否成功幫助特朗普成功贏得美國大選,如果真能左右選民的行為,無疑會對美國政局產生重大影響。有證據表明這家資料分析公司的確為特朗普在選舉期間提供了大資料服務,這些服務是精準定位的,透過大資料分析使用者性格行為,提供精準的、影響選舉的參照。

    輿論幾近失控之時,扎克伯格終於發聲,承認Facebook在保護使用者資料方面出現漏洞,坦誠地表示Facebook沒能保護好使用者資料,梳理了Facebook應對資料門的時間線,並列出了即將落實的應對策略。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已經就資料洩露事件展開調查。此次調查是Facebook自成立以來遭受到的最為嚴重的政治及法律危機。

    “得資料者得天下”,但如何用好資料這把利劍又不傷及使用者和企業自身。其實Facebook,亞馬遜等網際網路巨頭一直就在透過資料分析演算法記錄使用者資訊,計算分析使用者的性格、行為,傾向等,不斷最佳化向用戶展示的資訊,一直影響使用者的瀏覽和購買行為。大家可能覺得這是市場行為,甚至會覺得這是一種技術進步,但利用使用者的資訊來影響其人的政治傾向,這就是影響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了!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在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優勢與便利的同時,個人資料也被網際網路記錄,且越來越多地暴露於網路之中,衣食住行、社交習慣都能在大資料中有跡可循,那麼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增加,更容易引發社會的恐慌,被曝光的案件及個人資料洩露體量大幅上升!

    資訊年代,個體被時代洪流裹挾前行。人們在享受科技與網際網路帶來的福利的同時,也喪失了許多自由。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資訊,是媒體為我們選擇的。我們思考的,是經過資訊的影響之後產生的。

    人的很多行為其實並不是理性思考,而是自己的情緒影響,而人的情緒則可能被難以察覺的手段影響,從而影響其行為,

    資訊被加工,並不斷強化,不經意間影響我們的思考,這個過程是潤物細無聲,也是最致命的!

  • 5 # 殿香縈繞

    試想連Facebook這樣科技精英彙集的全球頂尖網際網路公司都無法防止資料洩漏,那麼其他大大小小無數的網路科技公司還有什麼資訊保安可言?說明現在的網際網路技術還很不健全,根本不堪一擊,而基於各種網際網路技術開展業務的各類公司也面臨很大的業務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Facebook事件引發了全球市場使用者及投資者對現今基於網際網路技術大肆擴張的各類公司前景的擔憂和信任度的下降。

  • 6 # 魚眼貓眼鷹眼

    比起我們,美華人實在太小氣,而且,這方面也比我們落後許多。在我們這裡,要想獲得服務,必須放棄隱私,這是我們這裡的規矩。

    它們還拿這些,作為資本,投資一個又一個公司賺錢,我都不知道我們的這些隱私被它們分享多少次了。

    也只有歐美人在傻傻地強調隱私,沒見裸貸運營商、ICO龐氏騙子們都被科技部評定為獨角獸了?

  • 7 # 漩渦鳴人yy

    可能對於華人而言,隱私的洩露,這一點也是有點兒習以為常了,但對於美華人而言,此隱私確實他們最重要的東西,不僅僅是美華人很多西方國家對於自己的隱私權看的極其重要。

    我曾經有一個英語老師去當時的加拿大進行學術上的交流,當時他就講一個故事,說他們的團隊裡面有一個其他學校的英語老師就是隔著柵欄到別人家裡面去摘了一片楓樹的葉子,結果引來了騎警對於他們的管理,對於加拿大人而言,你這麼做就是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

    這件事情,說1000道1萬,又是扯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上就是關於個人隱私在網路世界裡面的洩密問題。

    我想在這之前我們不由自主的想到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斯諾登事件。斯諾登事件雖然告訴美國民眾說你們的隱私洩露了,但是你們隱私洩露給誰是美國政府,洩露給政府和出賣你的隱私給社會,這是兩個性質,而且美國政府方面,在這方面也不會同意,如果說是粉絲跟美國政府的話,美國政府會控制媒體,使得這個方面的訊息,儘可能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這一次違法的是美國的一家公司,這個時候為了給自己納稅人一種回報,也為了給自己之前不光彩的形象證明,當然臉書網你就是一個槍打出頭鳥,我不揍你,我揍誰,我要宣佈,我要為所有人的隱私權進行負責,至於說之前發生的斯諾登的時間,大家一筆略過,別想了。

    與此同時,臉書網的使用者遍佈全球,幾十億的使用者啊,人類的總人口數不超過100億,想想全球兩個人裡面就一個人使用臉書網,如此龐大的影響量如此大的使用者團體,一旦發生問題,其他的使用者都會覺得我的隱私會不會也被洩露了。

    一旦沒有人去使用臉書網,或者對於臉書網的安全效能產生質疑,這個世界上可不單單隻存在一個臉書網,比如說臉盆網也可以。

  • 8 # 吃飯不刷碗1

    其實如果只是單純的使用者隱私洩露,並不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有第三方利用了臉書使用者的個人交流資訊,以此判斷使用者政治傾向,最終誘導使用者投票。

    在西方,這次事件又被稱為“資料門”,並且引起了國家層面的重視,並要求臉書的高層前往國會做出說明,可見這次洩露所造成的影響有多麼大。

    經過這次事件所造成的後果,西方各國開始反思網際網路安全的防護意識,並著手準備建立健全的網際網路類產品的監管部門,以達到對以後涉及網路隱私及商業產品的嚴格管控與保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嘻哈到電音,你怎樣看待小眾潮流走上主流舞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