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覺得我兒子的性情、心理有一些問題,他和小朋友玩得不好,心裡的憤恨無處發洩,我安慰他寬解他也無濟於事,居然還會順著我的話頭順:那你還是去那邊河裡淹死算了,我很震驚,我說你怎麼能說這樣話?當然後來沒說過,他也知道這不好。到不能保證下次他非常惱火時不再犯。他在非常惱火時會有極端的語言和動作出來,比如:跳,叫,鬧
回覆列表
-
1 # 靈心與學
孩子的行為先不要急於分析孩子,而應該好好分析一下孩子成長的家庭,那是孕育他靈魂的搖籃。
一個孩子的行為後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內在互動模式。
我們說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對於你到的孩子所表現的行為,你可以好好想想,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行為極端的,通常會有一些樣的原因:
曾經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使用這種方式就得到滿足了,所以會在日後一直用這種方式滿足自己某些得不到滿足的需求。
模仿家庭中某個成員的樣子,孩子有很強的感之能力,假設家中有個行事極端的爺爺,比如奶奶只要飯做晚了,爺爺就會生氣或大罵,奶奶就會立馬加緊做飯,或者爺爺想要得到某種需求時,只要爺爺發火了,奶奶就立馬滿足上去,所以孩子會發現原來可以透過粗暴的方式可以加快需求的滿足。自然也就潛移默化了這個行為方式。
尋求關注,有的孩子希望得到某個人或某群人的關注時,他們會採取一些簡單易達的方式來尋求到關注。讓大家知道這個家裡或這個集體還有一個我存在。但他們為什麼不選擇積極的行為方式而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呢,那是因為積極的行為方式太難做到了,比如成績好,唱歌好,畫畫好等。這都需要付出很多才能達到。但極端的方式卻可以無師自通。
還有內心自卑,體育不好的孩子,總喜歡以展現自己力量或強健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這其實洽洽是他們感到自卑的薄弱之處。
以上的例子都是為了解釋某種行為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