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文章大視野

    很簡單啊,北方是遊牧草原,佔領了也沒什麼用,而東邊則是大海,沒有橫渡遠洋的工具,無法進一步擴張。

    其實在古代,古人對地域的取捨,最主要的標準,便是是否適於人的生存和發展,之後才會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佔據這一塊地盤。

    戰國時期,中國的歷史,除去傳說中的上古時期,從夏商以及西周算下來,也足足有130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大家發覺沒有,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演變,當時的華夏民族的活動區域,還是主要集中在黃河、長江中下游,而黃河流域,更是三朝統治的中心區域。

    按道理,不論是北邊、西邊、還是南邊,都還有大片的位置區域,完全可以進行開拓並且收為己有,充實自己國家的土地和物產呀,可為什麼戰國時期的七大強國基本上沒有向這些地域擴張的想法呢?

    答案就是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長出糧食,也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保證人的健康的。就題主所說的北方來說吧。當時的北方,要麼是無人區,要麼就在遊牧部落的盤踞之下,而且由於深處內陸地區,基本上是草原或者戈壁荒灘,只能進行放牧,沒法種植糧食。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土地能養活的人口十分有限。這對屬於農耕文明的七國來說,這樣的土地毫無吸引力可言。

    所以在戰國時期,即便中原民族多次打敗遊牧民族(比如秦國和趙國),但是也僅僅是將其趕走,遠離自己的國境就行了,而不會去圈佔他們的土地。

    至於說東方,一片汪洋大海,當時的海上交通工具很少,能夠橫渡大海幾乎上靠的是運氣,再說,遠隔重洋的領土,在古代,又有什麼大用呢?徒增累贅罷了。

    (全文完)

  • 2 # sevan

    你所指的東邊應該是遼東半島吧?

    一是戰國時期北方和遼東半島分別屬於嚴寒地帶和狄戎蠻荒區域,而當時七國的各自意向都是“問鼎中原”。這也是後世,北方少數民族長期覬覦漢室的主要原因!

    二是由於那個特定的時代,人類群居還在同源同種的階段,由於地緣交通等原因,民族融合基本不太可能達到。所以在戰國七雄眼裡還看不到佔據北方不毛之地的戰略意義。

    三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主要矛盾,是周朝內部諸侯之爭,天下仍是一塊,只是分封割據而已。所以才有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結束諸侯割據,完成大一統的偉業。

  • 3 # 呆呆蠻

    戰國時期,秦國在西北地區抵禦犬戎,晉國在北方抵禦樓煩、匈奴、北戎等族,燕國抵禦東北東胡一族。當時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草原地區,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主要是穩定割據疆域,戰國時期主要是在周朝疆域內兼併小國。一方面少數民族地區不適宜農耕,地貧人稀,價值太低;另一方面各諸侯國都忙於內部爭奪,無暇敵對少數民族,避免腹背受敵。

    東部齊國、吳越面海,當時沿海地區貧瘠落後,本屬蠻夷之地,更無出海拓疆之力。

  • 4 # 布衣煮酒

    戰國時期是農業社會,華夏民族是農耕民族,東邊是海,北方遊牧,唯有中原土地平坦肥沃,最適合於農耕,自然中原便成了逐鹿的戰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一種武器可以滅掉一個國家,但只能滅韓國和日本,請問該滅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