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浪剪刀

    來看看歷史上的瞿鴻禨,《清史稿》把他和張之洞、榮祿放在一起,列傳二百二十四,足以說明他在晚晴政壇的影響力。

    《清史稿》裡對他描述不多,細看卻有意外收穫。

    1、瞿鴻禨是懂洋務的,這是他和其他儒臣最大的不同,並且主張民間辦洋務。

    《清史稿》記載:鴻禨治事明敏,諳究外交.......自新政議起,興學、通商、勸工諸政,有司多借端巧取。鴻禨請降旨禁革苛派,任民間自辦。

    2、瞿鴻禨對軍事還頗有研究,在甲午戰爭時期,還是不是建言獻策。

    《清史稿》記載:北韓戰事起,我師出平壤。鴻禨上四路進兵之策,請兼募沿海漁人蜑戶編為舟師,使敵備多力分,庶可制勝。日本增兵遼東,鴻禨以敵情叵測,請敕劉坤一、王文韶簡練勁旅,不可專任淮軍。

    3、當然作為儒臣,“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打虎除惡”,自然不可少,劇中也有體現,彈劾慶王、袁世凱,整肅吏治。

    最後,瞿鴻禨輸了,輸給了慶王、袁世凱,確切的說,輸給了慈禧。

    另外說道瞿鴻禨就不得不說“清流派”和“丁未政潮”,與狼子野心的“北洋派”不同,和固守自封的“頑固派、親王派”也不一樣。

    以瞿鴻禨為首的“清流派”,名如其人,真如晚晴政壇的一股清流。一心為公、能力不弱。“丁未政潮”就是清流派與北洋派之間的黨爭。

    可惜的是,慈禧老佛爺保的是滿清江山,而非中華王朝。在權術鬥爭上又鬥不過慶王、袁世凱,最後卻迎來一個“書生末路”。

    慈禧罷免瞿鴻禨之後,“清流派”退出歷史舞臺,“親王派”和“北洋派”成為朝廷的兩股主要勢力。可想而知,這些成天提籠遛鳥的紈絝子弟,又怎麼能是袁世凱的對手呢?這也為後面北洋把持朝政埋下了禍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師範實習生以及學校代課老師的教學質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