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韶華傾夢
-
2 # 林祥38
我讀歷史書不多,知其然而少知其所以然。然孜孜以求,所以不是歷史主創者,只是歷史抒寫者。
大家好,我來簡略回答這個問題。
在《禮記大學》中有云:“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其實拋卻大道理,用“沒有金剛器不攬瓷器活”可以淺顯來概括。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對歷史瞭如指掌,或者管中窺豹,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著名歷史人物,中國歷史上最不缺人,也不缺知名人士。但是能做到“治國平天下”的就是屬於鳳毛麟角了,古人講“學而優則仕”,能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就已經祖墳冒煙了,更何況治國平天下?那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就有完成的,那麼接下來捋一捋到底有哪些,放心,肯定有想不到的,等以後視野更開闊了再補充。
一下子回到西周時期,首先就是姜子牙,周文王渭水求賢,而後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平了天下再治國。
接下來春秋戰國,應該是管仲,治理齊國,讓小白成了霸主第一人,讓其他國家認同齊桓公的霸主地位,能給東周進貢,也算平天下吧。
而後秦國的李斯算不上,老鼠的哲學,還屈從趙高“指鹿為馬”,讓胡亥害了秦朝,加速了滅亡。
西漢前期,能夠做到治國平天下的應該是蕭何、張良、陳平和韓信。既有謀臣又有武將,劉邦才有《大風歌》。
還有漢武帝時期的衛青、霍去病等武將,只算平天下。
東漢初期應該是馬武、鄧禹等人,還有一些記不住名字了,不過只是曇花一現,過了明帝,就陷入了外戚和宦官此消彼長,皇帝一般都是大權旁落了。
三國時期,治國平天下是三分,魏、蜀、吳各自為政,無論是曹魏的荀彧、郭嘉、夏侯惇等人或西蜀的諸葛亮、五虎將等還是東吳的周瑜、呂蒙、陸遜等,都沒能制服對方,不是你勝就是我勝,讓老百姓左右為難。
到了西晉前期,能治國平天下的更是難能可貴,鍾會也好,鄧艾也罷,都在滅西蜀時不是作繭自縛就是自找死路,唯有羊祜和杜預在一統天下上前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東晉時期應該是謝安和陳慶之,一個贏得了淝水之戰大勝,一個北伐北魏平三十二城,大小四十七戰全勝。
至於南北朝,不談治國平天下,只是在戰火連天裡推波助瀾。
到了隋朝了,因為氣數短,也不談。
唐朝前期首屈一指的是李世民,才有魏徵等人,凌雲閣二十八功臣,都是一時的群星薈萃。
後期是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
而後到了五代,朱溫、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不應該提這個名字)等人只是為了各自利益,利用衝突讓老百姓生出“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的哀嘆。特別應該提郭威和柴榮的名字,這兩個人在治國平天下上讓老百姓暫時獲得了幸福感。
而後到了南北宋時期,趙匡胤算,而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宰相三次被黜,有些酸。
除此之外,就是李綱和岳飛等人了,李綱屬於救時宰相,擊退了金國,而後就外放了,一直鬱郁不得志,終老地方。再說岳飛,雖然獨當一面,讓金人哀嘆“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死於風波亭。至於楊業等,都被演義神話了,比如楊宗保既不是他兒子,歷史上沒有這個人。
至於南宋其他的文臣武將,也就虞允文和吳玠入選吧!一個擊退完顏亮,一個在四川保衛戰節節勝利。
元朝?也就忽必烈吧,至於脫脫,有“石人一隻眼”對著他,挖河挖出來最後一根稻草。讓朱元璋抬手壓了上去。
到大明朝,將星雲集,自始至終不缺,徐達、常遇春、藍玉、李國勝、後有朱棣,而後三楊、于謙(擊敗也先,取得北京保衛戰勝利)、王陽明(心學聖人)、戚繼光、徐渭、李成樑、孫承宗、袁崇煥、孫傳庭等人。
再就到清朝了,首屈一指的是野豬皮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還有范仲淹的後人范文程,以後有左宗棠、曾國藩。至於李鴻章,不能怪他簽了許多賣國條約,因為後頭有個禍國殃民的西太后,能夠讓一盤散沙的清朝苟延殘喘就不錯了。
歷史上大約我所知道的就是這些人,如果展開,那將會篇幅太長,而且更需要仔細去翻閱史料,看著累,寫起來更累。
累並快樂著吧!其實一點也不輕鬆更無處快樂!
-
3 # 夢歆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領一時風騷的名人很多很多,但要說能達到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 國、平天下,六者兼具的牛人,我首推明朝中葉,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 王陽明出身顯赫,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由於有良好的出身環 境,所以有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他從小志存高遠,心思與常人不同,立志做一個聖賢,學習 兵法戰策,15歲時便屢次向皇帝獻上平定農民起義,攻打塞外強敵的策略,可想而知,除了 被父親暴打一頓並嚴厲批評幾句:“國家大事豈能由你這等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指手畫腳”等 等,什麼也沒得到。 最有意思的是,他父親看見自己兒子整天有那些奇思怪異的想法,整天做夢自己要當聖賢,一 點都不踏實地考科舉,於是便讓他在十七歲時結婚,安心本分地做人,結果結婚當天,大家都 找不到新郎官了,都以為逃婚了,四下尋找,原來王陽明當天閒逛,在道觀遇見個道士在打 坐,他連忙向道士請教,養生術怎麼樣,有什麼作用,怎麼做等等,道士和他越聊越投機,講 了很多知識,他聽得津津有味,竟忘記了今天是自己的大喜日子。 王陽明十八歲時,拜訪婁諒,婁諒向他傳授了格物致知的道理,他覺得很有道理,為了實踐朱 熹的“格物致知”,他守著竹子看了七天七夜,結果什麼都沒發現,王陽明第一次對朱熹的理 論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王陽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成績出色當了進士,從此步入仕途,正德元年(1506年 冬),因不滿太監劉瑾專橫跋扈,把持朝政,結黨營私,打擊忠良,上書彈劾,惹怒了劉瑾, 將他鞭杖四十,貶到貴貴州龍場,還在上任路上對他暗殺,他偽造跳水自殺逃過一劫,在父親 的鼓勵下再次前往龍場任職。 王陽明雖然被貶但這個窮鄉僻壤,野蠻落後的地方,但他並不氣餒,每日辛勤地幫助村民,下 鄉開荒種糧,教導大家識字唸書,在這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結合歷來經歷,日夜反省,終於 在一天半夜裡,終於頓悟-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提出心即是理的命題。 正德四年,王陽明被提拔為廬陵縣令,次年,宦官劉瑾被張一清與宦官張永連手除掉,然後王 陽明官路亨通,被調到京師,先後任職,吏部驗封司主事、署員外郎、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 考功司郎中、南京太僕寺卿、南京鴻臚卿。
-
4 # 文化滄桑
歷史上這樣的人太多了,古今中外夠做一個冊子了。中國古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明太祖,康熙大帝,毛澤東等等。外國亞歷山大,華盛頓,拿破崙等等。
-
5 # 山有珞兮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華夏民族從來不乏人才,只不過有些高人趕上時代施展出來能力而已。雖然說亂世出英雄,但清平時代也有很多能人,還需仔細品讀歷史。
除君王之外,舉幾個比較突出的例子:姜子牙才能出眾,又適逢明主;范蠡助越稱霸,全身而退;蘇秦縱橫天下,抵秦數年;張儀連橫破縱,使秦稱霸;張良大漢之驕,大隱於朝;湯和大智如愚,功成身退……
無論是士大夫,還是戰將,這些人裡面可能非議較多,但對歷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貢獻是毫無疑問的!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
-
6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姜子牙、周公姬旦、管仲、晏嬰、孫武、吳起、商鞅、張良、諸葛亮、陸遜、謝安、王猛、高穎、魏徵、徐茂公、房玄齡、杜如晦、狄仁傑、郭子儀、張九齡、趙普、劉伯溫等都是治國平天下的棟樑之材。
-
7 # 大正與老程說
歷史上有哪些治國平天下的人?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治國平天下的人,真的不多。能夠做到的人都是一個時代或者朝代的開創者,才有這種能力,大多數都是一些開國君主。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霸氣側漏的詩,是毛主席對於我們中國歷史上的雄才大略的人物的一個總結,也是一個對現在的展望。
其中詩裡就提到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這些人可都是超級牛的人。
漢武帝劉徹雖然不是漢朝的開國君主,但他的雄才大略和武力之強盛,讓這個世界上記住了有漢朝這個強大的朝代,而正是這一盛世,讓中國的主體民族擁有了“漢”的名稱。
唐太宗李世民,雖不是唐朝的開國君主,卻是唐朝的第2代君王,而唐朝能夠建立,定鼎天下,他出力不少,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更是開啟了貞觀之治,讓大唐文化享譽海外,他剿滅了強大的東突厥,武力之強,文化之昌盛,與漢朝並稱“漢唐氣象”,他自己本人也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就更不用說,一代天驕,草原霸主,大蒙古帝國皇帝。他和他的子孫建立地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帝國——蒙古帝國。他的孫子忽必烈更是建立了正統的中原王朝大元朝,其武力之強,在當時的世界可謂是天下無敵了。
-
8 # 墨韻淺月0312
所謂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那麼何為 “治國平天下”?
我認為最典型的就是被稱為 “千古一帝” 的康熙帝了!
為什麼他被稱為 “千古一帝” ?在此盤點他的功績。
擒鰲拜康熙帝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擒鰲拜。鰲拜是四輔臣之一,他雖然不是奸臣,但他卻是一位實實在在的權臣。他妄圖掌握朝政,控制黃帝,作為一個皇帝,怎麼可能忍受他的囂張跋扈!於是,在康熙帝十六歲時,他便設計擒鰲拜!
削三藩所謂 “三藩” ,就是清朝入關時明朝的藩王,具體指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尚可喜還有耿精忠。從順治開始,他們軍費開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甚至竭全國之財,不足一藩之需求。他們不買朝廷的賬,甚至還要求自己選定官員,在中央集權制的時代,黃帝的權利是不容侵犯的!康熙十二年,撤藩,吳三桂起兵反清,三藩之亂爆發。經過八年的戰爭,終於,在康熙二十年,清軍破雲南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結束。
驅逐沙俄黑龍江地域在皇太極時就已經歸屬清朝。清軍入關後,沙俄東進侵入中國黑龍江流域地區,佔領雅克薩、尼布楚、呼瑪爾等,燒殺搶掠。康熙統一臺灣後,調派軍隊進行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取得勝利。康熙二十八年,同俄國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劃定了以額爾古納河、格爾畢齊河和外興安嶺為界,整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領土,這是歷史上同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
收復臺灣提到收復臺灣,我們大多會想到鄭成功。但是明朝時的臺灣是被荷蘭佔領的,鄭成功率領軍隊奪回了臺灣。但沒想到,鄭成功去世後,其子鄭經想要獨自佔領臺灣,奉南明正朔。於是,康熙帝任命施琅為水師統領,趁臺灣政局不穩時率軍統一臺灣。設臺灣府,隸屬福建。
康熙晚年時評價自己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在位61年,機智勇敢,十六歲擒鰲拜;定三藩和準噶爾叛亂,維護國家統一;學識淵博,弘揚中國文化,揭開了 “康乾盛世” 的序幕!與此同時,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在為最久的黃帝,“治國平天下” 這五個字,他是擔當的起的!
-
9 # 玩世不恭的朱厚照
論治國治國平天下,我比較喜歡明太祖朱元璋。
乞丐出身的朱元璋
當然,有人會說劉邦也是平民出身,但是劉邦起碼混的比朱元璋好得多,他一個亭長,雖說很小,但起碼吃喝還有。朱元璋呢,幼時父母雙亡,幾歲的時候就去寺廟當和尚。他去的寺廟可不是像電視演的那麼多慈悲為懷的僧人,明史記載,朱元璋在寺廟整天受人欺負還沒呆多長時間就被院裡的和尚趕出去化緣(要飯)。
被逼無奈去造反
中中國人民兩千多年的土地就為了一塊土地
沒人願意沒事折騰的去造反的,起碼當時當和尚的朱元璋不願意,原因很簡單,他想活著。歷史上造反成功的,青史留名的,掰者指頭都能查出來。但是這時候他收到了他小時候的兄弟,現在正在造反的湯和邀他造反的信,而且快被人舉報了。沒辦法,他才造的反。
上馬平天下
自古能軍者無出李世民之右耳,其次則朱元璋耳
毛澤東
朱元璋首先投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來嶄露頭角,收到郭子興的猜忌,開始自立門戶,他採用謀士“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發展。後來在鄱陽湖大戰中,他指揮二十萬軍隊和當時最大軍閥陳友諒的六十萬軍隊決戰,大獲全勝。獲得最終和元朝爭天下的資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他命令徐達和常遇春以兩路兵線,先取山東再入河南,由河南入函谷關,擋住西北元軍。再入山西,切斷北京周圍的全部元軍的援軍。並在最後,完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從南到北的統一過程,並且收復了從唐末四百多年落入異族人手中的燕雲十六州。
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確立了“不徵之國”。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當然朱元璋的某些舉措,比如嚴懲貪官,在他死後收到了一些反效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洪武之治,給從元末開始動盪的社會注入和新的活力,洪武之治也為後來明成祖朱棣的多次出兵遠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10 # 威哥A歷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領一時風騷的名人很多很多,但要說能達到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六者兼具的牛人,我首推明朝中葉,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
王陽明出身顯赫,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由於有良好的出身環境,所以有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他從小志存高遠,心思與常人不同,立志做一個聖賢,學習兵法戰策,15歲時便屢次向皇帝獻上平定農民起義,攻打塞外強敵的策略,可想而知,除了被父親暴打一頓並嚴厲批評幾句:“國家大事豈能由你這等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指手畫腳”等等,什麼也沒得到。
最有意思的是,他父親看見自己兒子整天有那些奇思怪異的想法,整天做夢自己要當聖賢,一點都不踏實地考科舉,於是便讓他在十七歲時結婚,安心本分地做人,結果結婚當天,大家都找不到新郎官了,都以為逃婚了,四下尋找,原來王陽明當天閒逛,在道觀遇見個道士在打坐,他連忙向道士請教,養生術怎麼樣,有什麼作用,怎麼做等等,道士和他越聊越投機,講了很多知識,他聽得津津有味,竟忘記了今天是自己的大喜日子。
王陽明十八歲時,拜訪婁諒,婁諒向他傳授了格物致知的道理,他覺得很有道理,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他守著竹子看了七天七夜,結果什麼都沒發現,王陽明第一次對朱熹的理論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王陽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成績出色當了進士,從此步入仕途,正德元年(1506年冬),因不滿太監劉瑾專橫跋扈,把持朝政,結黨營私,打擊忠良,上書彈劾,惹怒了劉瑾,將他鞭杖四十,貶到貴貴州龍場,還在上任路上對他暗殺,他偽造跳水自殺逃過一劫,在父親的鼓勵下再次前往龍場任職。
王陽明雖然被貶但這個窮鄉僻壤,野蠻落後的地方,但他並不氣餒,每日辛勤地幫助村民,下鄉開荒種糧,教導大家識字唸書,在這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結合歷來經歷,日夜反省,終於在一天半夜裡,終於頓悟-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提出心即是理的命題。
正德四年,王陽明被提拔為廬陵縣令,次年,宦官劉瑾被張一清與宦官張永連手除掉,然後王陽明官路亨通,被調到京師,先後任職,吏部驗封司主事、署員外郎、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僕寺卿、南京鴻臚卿。
正德十一年八月,兵部尚書王瓊對王陽明的才能非常賞識,推薦其當了督查院中的左僉都御使,當時南中地段盜賊蜂擁四起,很多地方官員都被盜賊殺害,陽明到任後,看出官府中又盜賊耳目,將計就計,通過恩威並施的法子,赦免了耳目的罪行,並且掌握了盜賊的動靜,正德十二年正月,陽明假裝撤退,出其不意地進攻賊寇山寨,連戰連捷,斬殺、俘虜敵軍共一萬五千餘人,徹底蕩平了為患十年的匪患,被民眾奉為神明,他的用兵“詭異”“獨斷”,素有“專兵狡詐”之稱。在戰爭中王陽明悟到了“知行合一”的心法。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生叛亂,王陽明得知訊息,連忙募集義兵,發動檄文,出兵征討,王陽明採用疑兵之計,虛張聲勢,發動輿論各地大軍已經紛紛出動,進攻寧王老巢南昌,並用離間計,假寫書信給他的軍師,讓其陷入兩難,遊移不定,獲得了寶貴的緩衝時間十餘日,寧王識破後,率領十萬大軍進攻至安慶地帶,此處離南京不遠,是南京的最後屏障,陽明採取圍魏救趙戰略,攻擊了寧王老巢南昌,寧王得訊後,回兵救南昌,雙方在潘陽湖決戰,激戰三天三夜,陽明採取火燒鐵鎖連船的戰術,俘虜了寧王朱宸濠,僅用了35天變平定了叛亂。
-
11 # 手機使用者慕
1.周恩來總理:治軍,軍隊締造者,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未授軍銜的元帥,建立新中華的核心之一;治國,總理殫精竭慮,讓老百姓從吃不飽向實現四個現代化邁進
2.鄧小平主席:百色起義的領導者,劉鄧大軍的指揮者之一,未授銜的元帥,建國後,第一代領導核心之一;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帶領中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繁榮的康莊大道
-
12 # 齊人一一梳柳風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無數治國平天下的民族英雄,但是我首推毛澤東,綜觀毛澤東的革命生涯,他始終將人和人的教育改造放在中心地位。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簡單的口號讓他領導下的軍人和群眾明白國家的目標、個人的價值和信仰。
這也是他統率的軍隊戰勝強大對手的重要法寶,也是他領導下的群眾在沒有物質刺激情況下勞動積極性空前提高的重要原因。這是他比其他領袖們遠高一籌之處。 作為一個領導人,他用自己的所作所為賦予了中華民族應該具備的品質,讓中華兒女成為一個大寫的中中國人!毛澤東領導的民族革命使中國從外國侵略者和外國影響的控制下解放了出來,他領導的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使共產黨在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裡掌握了政權,他領導的工業革命促使這個極端落後的國家進入了核時代。在二十世紀裡,沒有任何一個人像這位專心致志而又有多方面才能的人在這樣長的時期內具有這樣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
13 # 梅子雨summer
他在井岡山上起義兵,赤水河前破敵營,保留革命的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原本以為他只是軍事奇才,留下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十六字箴言,講盡了古今兵法本質,抗日、打老蔣、抗美援朝,在他的前瞻性眼光下,我們百戰百勝。
但是他又留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大略方針,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的國情相融合;他還參與了憲法的制定,他熟悉中國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群,在他的引導下,吃的飽了、穿得暖了、飛機坦克有了、巡洋驅逐艦有了,連原子彈都有了。
最關鍵的是他在天安門那一句:“人民萬歲!” 人民實實在在地當家做主了。
-
14 # 正宗小酢酒
在中國歷史上能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 國、平天下,六者兼具的所謂的"完人"為數不多。但在近代有一個人真正意義上做到了,那就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他武能上馬平天下,文能下馬治國家。
解放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就像是總管家一樣,每天干著繁雜的工作,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哪裡都有他的身影。可是他任勞任怨,從不發一句牢騷。在他生前最後幾個月,身體已經不堪重負,但是他仍然佩戴著為人民服務的徽章堅持在工作崗位。
在很多名人裡,周總理是唯一一個不留骨灰,將骨灰撒在了中華大地上,永遠看護著我們。周總理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國家和人民操勞一生,死前還不忘人民。
所以說周總理就是一個完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像他一樣,一生沒有任何汙點,他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愛戴,即使經歷了好幾代人,但是我們依然不會忘記他,他是我們最值得敬佩的人。
-
15 # 大象無形0
我們歷史上能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 國、平天下,六者兼具的人一般史學界承認的就是所謂的"完人" 兩個半。 兩個人分別是孔丘和王守仁,曾國藩算半個。
-
16 # 河北農村小哥
舉幾個比較突出的。
范蠡,助越稱霸後退而和西施歸隱,全身而退。
商鞅,商鞅變法為秦國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之後才有了秦統一六國。
張良,漢統一後淡出政治,避免了漢初的屠戮功臣。
唐初的就多了,魏徵李靖長孫無忌等,這也要歸公於遇上了明君。
明朝,記得湯和,絕對是自己的聰明裝糊塗避免了那場朝廷屠宰場。
當然,這個話題應該包括那些為了國家強盛大公無私的人們,這樣的人太多了。
軍事上孫武,吳起,岳飛等,改革家管仲,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等,文化上孔孟老莊等等。
這裡要著重的說一下商鞅,商鞅變法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他,現在的中國會像歐洲一樣是若干個小國。歷史上就這麼一個人做到了,直到現在還在學習、借鑑。
回覆列表
所謂時勢造英雄。如果是在太平年代,曹操必然是一個武能封狼居胥,文能安邦定國的治世賢臣。但是,面對著東漢末年的沙漠狼煙,以及宦官當道,曹操能做一個治世賢臣嗎?或許可以,但卻不能。
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便有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及所謂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感嘆。
毛澤東1893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在1910年受梁啟超和康有為的改良主義思想影響;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在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並於1920年,在湖南建立共產主義組織。
隨後,以毛澤東為主的領導班子,又開始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影響國內走勢的戰略決定。在1949年,才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而周恩來,是人民的好總理。在一九一年那個動盪的年代,周恩來參與了天津學生聯合會。但因為封建習俗的束縛,當時的男女學生卻不能在一起活動。所以,為了打破這些舊習俗,也為更加熱情的參與到改造中國社會的運動中去。在九月十六日,周恩來和其他活動成員共同創辦了“覺悟社”。
在1954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經過談判達成協議,使越南(除南方外)、寮國、高棉三國的獨立獲得國際承認。會議間,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作為國與國關係準則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正是因為有著像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這樣的先人於民族危難之際,不畏艱險,不畏犧牲,才有了新中國的建立,也才有了人民期盼已久的好日子,也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