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想養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最好是將孩子留在身邊:
一是安全感的建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嬰幼兒早期(1-3歲)的安全感的建立依賴於與媽媽的親密關係質量,嬰幼兒只有在父母這塊安全基地,才能有效的探索其周圍環境,才會產生對外界的信任。如果過早與媽媽分離會影響其安全感的良好發展,還會在後期的成長中影響其人際關係的建立,常見的結果為難以與人建立信任關係。
二是榜樣學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尤其是頭三年,會形成行為習慣的初模,也就是老話說的:“三歲看老”。
這些年,見過太多長大後回到父母身邊的孩子出現各種發展中的問題來找我做諮詢,他們有一個共同稱呼叫“留守兒童”。
他們很疑惑,為什麼小時候都好好的,回到父母身邊就成了“問題少年”了。
然而,這不是孩子的問題,他們只是沒有成長為父母的期待,他們也沒有環境成長為父母期待的那樣。因為很小的時候,父母切斷了這樣的環境,切斷了向父母模仿學習的機會。
當然,我遇到的哪些例子是機率事件,只能代表部分孩子,也不排除發展得好的例子。比如有些老人或親戚可能比父母更會照顧寶寶,更會教育孩子。那真是非常幸運的事。
話又說回來,孩子留不留在父母身邊,還要看父母看重的點是什麼,並有勇氣承擔由此次選擇帶來的後果。
如果家長想養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最好是將孩子留在身邊:
一是安全感的建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嬰幼兒早期(1-3歲)的安全感的建立依賴於與媽媽的親密關係質量,嬰幼兒只有在父母這塊安全基地,才能有效的探索其周圍環境,才會產生對外界的信任。如果過早與媽媽分離會影響其安全感的良好發展,還會在後期的成長中影響其人際關係的建立,常見的結果為難以與人建立信任關係。
二是榜樣學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尤其是頭三年,會形成行為習慣的初模,也就是老話說的:“三歲看老”。
這些年,見過太多長大後回到父母身邊的孩子出現各種發展中的問題來找我做諮詢,他們有一個共同稱呼叫“留守兒童”。
他們很疑惑,為什麼小時候都好好的,回到父母身邊就成了“問題少年”了。
然而,這不是孩子的問題,他們只是沒有成長為父母的期待,他們也沒有環境成長為父母期待的那樣。因為很小的時候,父母切斷了這樣的環境,切斷了向父母模仿學習的機會。
當然,我遇到的哪些例子是機率事件,只能代表部分孩子,也不排除發展得好的例子。比如有些老人或親戚可能比父母更會照顧寶寶,更會教育孩子。那真是非常幸運的事。
話又說回來,孩子留不留在父母身邊,還要看父母看重的點是什麼,並有勇氣承擔由此次選擇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