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心理

回覆列表
  • 1 # 我浪潮汕

    人之常情。我朋友的母親48歲得癌症,一心求死,為的是不拖累家庭,不讓自己的兒女負擔太重,不是她厭世,肯定是因為愛,讓她不懼怕死亡,而用死亡來表達愛。

    我奶奶90歲臨終的時候跟我說“子孫再多我都疼不夠”,不是害怕死亡後未知的世界,而是難捨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前年,我全家去臺灣探望父親的大堂哥——比我爺爺小不了幾歲的侄子——96歲的中風老人,躺在床上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回大陸”,因為思念家鄉,忽視了死亡的來臨,因為希望是他一輩子的信念。

    前不久看到一個新聞,國外一個人瑞奶奶的生日願望是,希望這是她的最後一個生日。因為她不願意再看到親人和後輩一個個先她而去,她承受的生離死別太多太多了。

    說到底,都是因為愛。不論活著還是死去,人性因為有愛才變得光彩奪目。

    如果只是隻身一人,我認為死亡真的沒什麼可怕。如果有牽掛,應該學會滿足,兒孫自有兒孫福。西遊記裡,面對打溼的經文,唐僧表現出的慌張,孫悟空安慰道,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之理,為人力所能為也。

    天地本來就不完美,經文的殘缺也應了這一天理,是自然規律,人應該接受它,直面它。

    奶奶去世十幾年了,我始終記得奶奶臨終那句話。真的能感受到作為一個高壽的人在面對死亡面對訣別的那種無力和遺憾。但是遺憾又如何,人力不能逆轉,就去接受吧。順其自然吧,內心滿足,子孝孫賢,既然無法違背自然規則,就應該嘗試直面它,起碼在人生最後的時光,過得不那麼惶恐,否則,最後不但帶著遺憾離去,還帶著惶恐。何必?人生七十古來稀,世上有多少人能到活到97。擺好心態,不小心活到117,127的機會會更大。

    以前我單位一個光棍職工住院,就如重感冒一樣,後來查出來是白血病,醫生通知他的侄子,他的侄子跟我單位領導商量要不要告訴他本人。結果,當天下午告知他本人,晚上就走了。這應該是被嚇死的。惶恐會讓人更接近死亡。

  • 2 # 文筆新兵

    您已經平安健康的活到97歲高齡,應當恭喜您,還要爭取活過100歲的年齡,應當考慮的是這個問題,而不應當是考慮死亡懼怕死亡。

    一、首先您應當是想明白,想得開,生老病死是誰也逃避不了的自然規律,有生就有死,懼怕死亡不等於您就不死了,懼怕死亡沒有任何的積極作用,反倒可能是因為精神緊張壓力大,負擔重積慮成疾。而引起其它嚴重的併發症,反而是加速了您的提前死亡。

    二 、97歲高齡的人,也算是經歷多見識廣了,應當看淡死亡,自古人生誰無死,而不應當在死亡面前表現得那樣恐懼脆弱。況且,您也不是換了什麼不治之症,應當坦然面對視死如歸,已經到了97歲的高齡,就是一旦去世了也沒有啥可遺憾的。

    三、您這樣懼怕死亡,如果是感到哪裡有病,不舒服就應當及時的去醫院檢查治療,別等別拖也別靠,爭取儘快的恢復健康,如果是不影響正常生活的疾病,也可以和疾病和平相處,爭取帶病長壽,但切忌胡思亂想逼自己想出更嚴重的疾病來。

    四、您已經健康平安地活到這樣的高齡,還要繼續堅強的生活下去,爭取活過100歲的年齡,做個百歲的壽星,您這個年齡是完全有希望達到的,您應當對此充滿信心,應當為自己感到慶幸快樂。信念的力量會使您的人生更加精彩和完美。

    如果您的日常生活,還能夠完全自理,就千萬不要去考慮死亡,整日懼怕死亡了,應當是順其自然笑對死亡,您是越懼怕死亡反而是越死得快,要珍惜自己的身體,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快樂的度過每一天,一定要爭取健康的活過100歲,做個百歲壽星。

  • 3 # 萊德與毛毛

    上個月剛過完28歲生日的我來回答您顯然是不具有說服力的。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偶然時刻,我正為某一些瑣事煩擾而夜不能寐,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之際,有極少數情況會突然莫名其妙地聯想到“面度死亡”的這方面問題上來,一下子腦子裡千頭萬緒、百感交集,心裡也開始愈發堵的慌,一時間悲傷、孤獨的情緒就像周圍籠罩一切的黑暗一樣將我包圍:想像到一種永遠也無法見面了的悲涼——父、母親離世時的情景,幻想自己老態龍鍾的模樣和那種久久不得解脫時痛苦的窒息感。每每這時我就會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油然而生,彷彿在一個虛無的迴圈往復的漩渦裡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幸運的是我還有足夠的資本去選擇逃避,這個資本就是我距離這個終極問題的答案揭曉時間還足夠遠,因此每次我都能及時調整好心態,將問題擱置到暫時遺忘的位置上去,不過我也很清楚這只是暫時的。想要求得內心平靜的方法,以前我也不信,現在卻慢慢開始體會到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信了,那就是宗教,不知道對您來說是不是有點太晚了。

  • 4 # 張鐵軍158

    第一,“生的慾望”和“死的恐懼”乃是人的本性,不可抗拒。“遇喜則喜,遇憂則憂”,乃是正常人之所以正常的標誌。

    第二,任何抵抗和安慰都將因為無效而激發更多的失落感而走向絕望,由於心境惡劣,免疫力下降,反而損害壽命。

    第三,任由恐懼存在而不抗拒,與之融為一體,則恐懼就不再是損害和障礙,最佳的心境的便油然而生,此時此刻的免疫力最好,這恰恰是生命力的基礎,此所謂“煩惱即菩提”,這正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真諦所在,此“佛”即是智慧。

    第四,恐懼和煩惱不能消除,快樂可以由積極的言行來創造,快樂多了煩惱相對就少了。最佳的心境的有利於生命的長度,而生命的寬度即生命的品質和生活質量則由積極的言行和生活態度決定。

    第五,天堂和地獄不在死後,而在生前。接納死亡的恐懼而不抗拒,就有機會享受親情,回味一生的精彩,就會含笑而去,這被旁觀者視為上天堂;抗拒死亡的恐懼,則心境惡劣,譫妄抓狂,面目猙獰而逝,此則被旁觀者視為下地獄。

  • 5 # 敘慰心裡諮詢師老李

    這個事情換任何一個人都會介意的,正常說這個年齡了,應該說到了知天命的時候了,怕也正常,不怕也正常,也都是理解的,主要是要知道自己在怕什麼

    到了這個年紀還會過於在意這些事情,應該是內心深處還有什麼事情未完成,自己回想一下是有哪些事情一直牽掛著你的心或者太在意,

    另外一種情況是有可能是出於對未知的懼怕,因為未來那是一種無法預測也是沒有任何人告訴的全新世界,但是要始終相信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平時多放下,不要將太多東西記懷在心,也可以適當的去調整一下自己的心境,未來會怎麼樣交給未來就好,適當的去學習一點佛法或者瞭解一點道會好一點點

    人生很多事情無法強求,但可以換一種思維和角度去想,我們可以告訴自己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這是輪迴,也告訴自己將開啟另一種全新的之旅,那麼自然會輕鬆許多

    還是那句話,放下,然後換一個角度去想這些事情,珍惜有生的時間,去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去珍惜自己該珍惜的,也就自然會無憾也就不會再擔心什麼了,盡了自己該做的,其餘的交給上天去吧

  • 6 # 家慧

    問:我九十七歲了,很懼怕死亡怎麼辦?

    這個問題提得好!不但是在為97歲的長壽老人發問,同時也為我們很多人提問。

    就像不會游泳的人,站在河邊,不知道水有多深,掉下去會怎麼樣,心生恐懼。

    在宗教信仰上對死亡有上天堂、下地獄、六道輪迴、長生不老之說。

    在民間也有人死如燈滅、出生入死、視死如歸之說。

    老人懼怕死亡的背後是一份孤獨,孤獨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望。

    其實老人心裡很明白,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可逃避的一個事實。

    當老人提起死亡的時候,我們不妨接過話題去問老人,您認為死是什麼樣的?

    當老人走近死亡這個話題的時候,像他點著蠟燭走進了一個黑屋子,能夠看清屋子裡的東西,而不是在黑屋子外面困惑了。

    家人能為老人做些什麼?

    97歲的老人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愛和陪伴。

    對於表達能力正常的老人,我們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靜靜的坐在老人身邊,聽他訴說悠悠往事。

    在老人的表達中,我們一起去追尋老人的足跡。誇讚他曾經取得的成績,感恩他為我們這個家做出的貢獻。

    對於無法交流臥床或者已經失能失智的老人,我們可以坐在他的床邊,為他閱讀他喜歡的書,或者播放他喜歡聽的音樂、給他講講家裡的事情。

    我們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就是坐在床邊去輕輕握著他的手,讓他知道我們陪著他,愛著他。

    生命是一場慶祝,愛是一切的解答!

    祝福老人安康!

  • 7 # 嗚啦啦幸運

    別胡斯亂想!

    每個人偶爾可能都有想過這個問題,死了怎麼辦?什麼都不知道了,什麼也不記得了,這個世界上好像就沒有來過我這個人一樣,所有的所有都不復存在了,越想越懼怕死亡的來臨……其實死,真的沒什麼可怕的,你也不要太去在意它,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也不可能例外的,也許因為求生的本能,我們多少都會有怕死的反映,但是終究我們是逃不脫自然規律的,我們幹嘛要讓已經註定的事情來煩擾自己呢,反而活著有很多不同的精彩,怎麼活不是自然能註定的,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的,我們要在有限的歲月裡健康的好好的生活,好好享受屬於我們的苦短人生,待到有一天死神真的來了,回首過往,我們也可以坦然面對了……對了,告訴你個小故事,其實生和死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如果人不是突然死亡,換言之,如果一個人預先知道了自己過不了多久就要死了的話(自然死亡),人自身就會產生一種奇特的物質,舒緩人一切機能的緊張和不良狀況,也就是說人在死前會把自己除錯到一個最佳狀態,所謂的迴光返照,也有它的原因,當人在死亡的那一剎那,其實人自身已經分不清自己是活著還是死亡了,這種物質產生的開關就是人的思想意識,如果一個人總是覺得自己要死了,或著總想著要死的事情,這種物質就會不斷的分泌,沉積在體內,影響人體健康,人就會看上去萎靡不振,一個人總是保持在一種死亡的最佳狀態應該不是什麼好事吧,這個我是在一本外國雜誌上看到的,當然我們還不至於天天去想死亡的事情那麼嚴重,說這麼多,我只是想讓你和所有看到這些文字的朋友們不要畏懼死亡,輕鬆以對。很幸運我們生在一個時代裡,就讓我們大家快快樂樂的享受生活吧,祝你和每個人都建健康康

  • 8 # 影視純淨版

    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說,身體器官逐漸衰竭,首先牙齒該掉的也掉了,該鬆的也鬆了,吃飯只能吃軟的;睡眠質量也一天不如一天。像這樣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就這麼靜靜的在等死。所以作為子女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找事兒”。把老年人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讓他們閒不下來,自然也就不會胡亂瞎想了。比如說:

    1、老年大學。活到老學到老,這個不是為了讓老人真的去學到點什麼,重要的是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老年大學裡有歌唱團、有書法會、還有太極拳等等這些活動,不僅消遣了他們的時間,而且可以讓他們“心有所屬”。

    2、子女給老人佈置任務。家裡買幾盆花,買一隻鳥,告訴老人說:把養花喂鳥這項艱鉅的任務可是交給您了,一定要好好養。這樣老人會覺得在這個家裡,自己還是有價值的,還是可以為家裡做貢獻的,那他們也一定會認真照顧花鳥,整天還樂呵呵的,也有個操心的事兒了。

    3、遛彎兒、廣場舞。每天早晨或者晚上,提醒父母或者陪同他們出去遛彎兒,或者跳跳廣場舞,讓他們釋放一下自己的身心。俗話說隔代親,老人可以對著小孫子扮鬼臉,和小朋友哈哈大笑,他沒法對著已經中年的子女扮鬼臉,所以老年人的情緒在遛彎兒和廣場舞中釋放出來,也不會天天想著“死”了。

  • 9 # 子彥隨侃

    首先恭賀並祝福您老人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老話兒說“人活七十古來稀”。人的平均壽命歷史上都沒有很長的。這都是與當時所處的社會及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這些年,隨著民族的復興和社會的進步,中國人生活水平及醫療水平在不斷提高,中國的人均壽命也在穩步提升。2018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7.0歲。與之相比,以您老當今97歲的高齡了還能登入網路平臺併發起提問,堪稱福大命大造化大本事大,絕對令人豔羨。僅憑這一點,就足以值得您驕傲和自豪的啦。相信您抱持這種驕傲和自豪的心態,一定會更加益壽延年的。至於實際壽命,還是順其自然的好,將其交由自然規律去決定吧。

    恐懼死亡,可能是人類乃至所有動物界的普遍現象。對死亡的適度恐懼會促使我們一生中儘量遠離危險並儘量照顧好自己,因此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只要這種恐懼沒有超過必要限度就不必太在意。人生百味,哪能缺少這麼重要的一味呢?如果真少了這種刻心銘骨的心理體驗,那人生是否就太遺憾啦?想到這些,相信您老已經完全釋然並開懷大笑啦。

    再次祝福您!

  • 10 # 遠離安逸

    人生就是一場永不回頭的旅程。面對死亡,懼怕無益,還不如氣定神閒人從容。

    首先,懼怕死亡無論男女、年齡幾何,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人生就是這樣設定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規律不以人的意志轉移,與其追求生命的長度,不如重視生命的質量,拓展生命的寬度,提高生命的溫度。

    其次,懼怕恐慌本身雖然是一種極其正常的心理反映,但是確實需要主動干預,積極控制。原因是,不加以干預控制,任懼怕情緒發展,一旦超出身體耐受程度,必然影響神經系統,從而進一步導致植物神經紊亂,對飲食,睡眠,血壓,以及心臟和大腦等身體重要器官,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本身是對健康不利的,所以克服恐懼儘管有一定難度,還是要堅持控制。控制的方法很多,一方面,要看醫生,遵醫囑正確服用鎮定類藥物;另一方面,心病要用心藥醫,主要是家人的親情關懷和陪伴嘮嗑,轉移注意力。出現不適、心裡難受啥的,試要著通過注意力調節,讓不良情緒得到緩解和改善。

    再次,永葆一顆童心。逐步健全改善世界觀,建立起來強大的內心防線。隨著量子科學、生物基因工程特別是人體器官3D列印等醫療技術進展,人們換掉衰老的器官就像汽車換部件一樣簡單,平均壽命能夠大大延長至120歲的目標可望很快實現。因此,以積極的心態,期待人類命運的福音。

  • 11 # 雲南夜明珠

    一、97歲的人應該少玩手機多鍛鍊,它會影響你的健康,而鍛鍊可以強身健體,在這個美麗的人世多呆幾年,爭取100歲。

    二、人生70古來稀,97歲己經比古代平均水平多了27年,應該知足了,死也值了,不要有什麼遺憾。

    三、死亡就是眼睛一閉的事,如同進入了深度睡眠之中,失去了知覺再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四、不要考慮死後的事,人死之後軀體壞了,精神也隨之消亡,你的靈魂也就沒有了,你的一生劃上了句號。

  • 12 # 毛桃

    一個人的生命總會走向終結,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對死亡的恐懼,會讓我們受到無窮無盡的精神折磨。

    中國古代的皇帝為求長生不老藥,相通道士方術,吃下了許多重金屬的"丹藥",結果反而加速了死亡。

    這就像現在,明明已經被醫學確定絕症,卻還要做各種痛苦的生命復甦,以及各種毫無意義的治療。總之,只要不死,不在乎用什麼方法 。

    在中國,每年有超過750萬疾病末期患者處在這種痛苦中。

    在這裡我要講一下我自己親身經歷。

    去年春天 ,我的姐姐在單位例行體檢中查出胃癌,最終被確診為胃癌晚期。得知她的病情後,所有的家人都驚慌失措,不敢相信,這是個事實。

    後來經過手術、放化療,姐姐的身體千瘡百孔,她被困在病床上,疼得面無人色。為轉移她注意力,我給她講網上的笑話、段子,我們說吃喝,說家務,說孩子,說花錢,唯獨不說生死。有幾次她提到了死,只開了頭,我便用話岔開了。我不敢面對這一天的到來,以為繞開了,這一天便不會來,她會一直長存。

    事實上這一天很快就來到了,七月一個深夜,她因各器官衰竭沒有被搶救過來。

    沒有告別,她消失了。我活生生的姐姐瞬間成了一捧灰。

    後來,我看到了一本關於臨終關懷的書。書中寫一對愛爾蘭夫婦的故事:六十多歲的莫非先生被告知時日無多,莫非太太探視時,兩個人談著病情,哭了一整天,邊談邊哭,前後三天。之後,兩位老人突然變得輕鬆安詳,彼此握著對方的手,一起回憶在一起的快樂與遺憾。

    這本書,讓我猛然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我的姐姐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是獨自抵抗病魔的折磨,疼痛,恐懼,焦慮,絕望。

    如果能夠,在她臨終之際,坐在她的病榻前,與她回憶成長的過程,告訴她,親友同事對她人品的好評,讓她知道大家都愛著她,不捨得她。然後好好告別,讓她平靜地奔赴死亡,了無牽掛的上路,也許現在我不至於這樣痛苦。

    可是,這一切因為我的無知和脆弱,再也無法彌補。

    生離死別,是椎心之痛。猝死或是沒有準備的死亡,猶如未竣工的工程,半途而廢,慘不忍睹。而且對生者和死者,都是一種無法彌補的遺憾。

    怎樣儘量的減少遺憾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學習死亡。

    其實, 哲學就是學習死亡的一門學科。

    死亡是生命的參照,學習死亡更容易找到生命的價值,更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

    只有對死亡做充分的思想準備,才能對人生有從容不迫的安排,然後心中有數,一一去完成,不留遺憾。離開人間的時候,即使對生命尚有眷戀,但痛苦和糾結卻不會那麼嚴重。

    學習死亡,瞭解死亡,才能適應死亡。

    平靜而坦然接受死亡,就是善終,也是一種解脫。

    反過來,越是恐懼抗拒死亡,越無寧日,活著成了一種煎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孟婆湯的火爆是否與人們的祈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