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曾是傻姑娘
-
2 # 季我努學社
清代,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留給世人的話題非常多,人們也樂於去議論清代的話題。其中,與這個問題相似的話題有很多,對於將溥儀換成康熙帝能否拯救清朝,我個人認為,這是不能的。
康熙皇帝
首先,康熙帝八歲登基,如果將剛剛登基的康熙帝與溥儀交換的話,那麼是完全沒有異議的,及不可能拯救清朝,而如果將全盛時期的康熙皇帝與溥儀交換,那麼也面臨著許多困難,無法實現拯救清朝這一目標。至於原因,有以下幾點:
溥儀
1.溥儀登基的時候,國家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此時的大清王朝正如李鴻章所說:“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是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應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清末的困局不僅僅是一位有為的皇帝可以解決的,從1840年到1908年的這68年裡,不斷的戰亂和腐敗的統治已經掏空了國家的實力,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經是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外患不斷,內亂頻頻,雖然表面上已經建立了一支相對先進且強大的軍隊,但仍然沒有維護絕對統治的力量,在辛亥革命中,正是新軍成為了革命的主力,也正說明了這一問題。
李鴻章
2.此時的清政府對內的掌控力度與康熙時期截然不同。清末時期,隨著地方起義的不斷爆發,清政府疲於應對,開始給地方督撫下放權力,這也導致了中央政府的力度較康熙時期有所下降,比如在庚子國變期間,東南互保的出現也正是說明了這一情況。並當時的清政府內部極度腐朽,昏庸的官僚遍佈朝堂。此時的清政府,其存續更是艱難。
3.此時的清政府面對的外部壓力與康熙時期不同,康熙時期,雖然清政府也面臨著北方沙俄的威脅,但在爭鬥中也並未處於完全的下風,並沒有收到列強的集體侵擾,中外力量對比差距不甚懸殊。而晚清時期則不一樣,從鴉片戰爭開始,清政府就已經陷入了外國力量的漩渦之中,處境艱難。正如李鴻章所說,此時的清朝正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在這種情況下,外部列強的勢力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列強的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
4.康熙皇帝是一位有為的封建君主,在當時的時代而言,康熙皇帝可謂是一位明君。但是在清末的變局之中,傳統的封建專制制度已經走向腐朽,洋務運動的經驗已經明顯的指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是行不通的,只有變革才是唯一的出路,溥儀登基之時,清政府的垮臺已成定局,這是歷史演進的結果,並不是單靠一位賢名的君主就能夠挽救的。
參考資料:
1.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15
2.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2012
3. 蔣廷黻著,中國近代史,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
-
3 # 歷史密探
但是,經過多年的閉關鎖國,清朝已經與世界嚴重脫節,當外國列強打進來的時候,連怎麼休戰如何投降等國際規則都不知道。即使是康熙大帝來了,也不能挽救最後的大清王朝!
-
4 # 史之策
會滅亡,清朝的滅亡與否,不是因為一個皇帝造成的。所有的朝代滅亡,都是幾代皇帝積壓的結果。
Δ因日本戰敗而受審的溥儀
溥儀究竟有多努力溥儀在天津的時候,為了復興大清王朝,積極與各方勢力走動。同時以身作則鼓勵滿清遺老,與軍閥勢力張作霖合作。為了儘快地融入外國圈子,溥儀還積極的接受西方文化。
Δ貧窮的清朝末年
溥儀並不是無能之輩,只是沒有能力去改變現狀。面對大廈已傾的大清,溥儀真的很努力過。不同於康熙的繼承,溥儀是去開山。
康熙究竟有多幸運康熙是繼承了順治皇帝的遺產,然而順治並沒有做多少年皇帝,康熙是登基在滿清剛剛入關的幾十年時間。百姓剛剛經歷了明朝末年的混亂,全部都想穩定休息。康熙還手握著滿清入關的八旗子弟,但是溥儀手上只有“肺癆鬼”。
Δ孝莊皇后
除此之外,康熙是剛剛繼承了大明朝的國庫,又從關外帶來大批銀兩。但是溥儀經歷了一次次的割地賠款,老婆本都輸光了。還有慈禧這個敗家娘們,動不動就大手大腳。人家康熙有著他奶奶孝莊皇后把持著,什麼事情都可以給他兜底。同樣是女人,怎麼差距就這麼大!
Δ康熙
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在我看來是時勢造英雄,康熙所處的時代太好了,所以才有了康乾盛世的開端。溥儀、光緒等人不是沒有認真努力過,只是回天乏術。清朝的輝煌到了乾隆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弊端,自打那以後還能撐到溥儀,完全是一種奇蹟。
如果康熙時代換成溥儀,溥儀就算做不成康熙,也是乾隆成就一樣的人。
-
5 # 坐古談今
假設歷史等同於謊言、騙子。因為一個謊言背後得有千個謊言作依託,同樣,一個假設背後也要有千個假設作依託。清末的四大歷史條件無解,清亡是必然!
康熙大帝之所以成為所謂的“大帝”有自己的歷史原因,脫離了這個歷史原因他啥也不是。康熙大帝時期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當時我們漢人不團結,滿人政權與漢人精英合作愉快,特別是到雍正前,皇權都在和漢人精英合作對付滿族貴族勢力膨脹;第二:滿人內部雖然形成了利益大家族,但是尚未形成尾大不掉的勢力,滿人內部能人也比較多;第三:康熙和孝莊之間總體合作愉快;第四:中國文明總體上屬於世界先進地步,其國力也最強。
同樣,清末皇帝的歷史原因又是什麼呢?第一:漢人勢力已經與滿人勢力合分天下,滿人控制中央,漢人控制地方,中央權威已無;第二:滿人已經無人可用,八旗子弟堪稱“可用人才”屈指可數;第三:滿人多個勢力已經尾大不掉,各個親王你只能罷免,但卻不能消滅;第四:同治、光緒兩位皇帝與慈禧關係不睦;第五:當時的中國文明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文明。
那麼,假如把皇帝換為康熙,那麼,這些歷史原因換不換?如果換就很多了。
例如:康熙是做同治的爹還是光緒的爹?或者相反,康熙是做同治的慈禧親生的弟弟還是光緒本身?同治和光緒可不一樣,同治結婚花了1000萬,光緒花了500多萬,這就是侄子和外甥的不同。同樣,在光緒日後的掌權、改革等等大為不同。
康熙要做的首先要對付慈禧,其次要對付地方漢人勢力。根本無解。對付慈禧會被廢掉,對付我們漢人地方勢力,那新的起義就會出現,可滿人沒有人才了,他怎麼平叛?
唯一的做法只能實行真正的君主立憲,但滿族貴族同意嗎?因為你傷害了整個滿族貴族集團。這些人同樣可以合作廢掉你。
所以,不管是誰!清朝到了清末必亡,沒有任何人可以解決。因為:滿人無人才、慈禧因素、漢人勢力已經居主體(我們漢人居人口多數不可能的)、中國文明已經落後於西方文明差距很大,這四個歷史條件,根本無解。
-
6 # 安丘生活拍攝者
個人認為至少在他有生之年不會滅亡的。
但是,康熙大帝要想拯救大清朝,前提條件必須是要進行維新改革!
維新改革的方向應該和日本、俄國、英國的維新改革差不多,屬於君主立憲制改革。
康熙大帝不可避免地會犧牲一點愛新覺羅皇室家族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會大幅度地犧牲滿族貴族集團的利益。相應地,是漢族群體利益的大幅度上升。康熙大帝必然要依靠漢族群體。因此,有可能會引發滿族某支旗族的叛亂,但是以康熙大帝的能力應該能輕鬆鎮壓。
清朝肯定會學西洋文化,慢慢地,從服飾到經濟,從文化到政治,都會趨向於西洋化。
辮子即便在康熙時代不被變革,在他之後早晚會消失。
以往後,滿漢徹底一家,愛新覺羅皇室家族就跟日本天皇和英國女皇一樣淪落為一個國家元首的象徵符號,不再掌握實際權力。實際權力應該在內閣,內閣首領是首相或總理。而且內閣成員主要是漢人為主。
歷史不可假設,以上純屬個人猜測。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問題,我又想起了中學時代。
那時候,我的歷史老師是一位頭髮斑白的老人。給我們上歷史課時,每次講到清代史,他都會感嘆:清史是一部血淚史,是一部屈辱史。
是啊,開啟課本,看著讀著,一個個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一件件列強侵略中國的事實,讓十多歲的我們總怒氣難以抑制。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的清政府和英國簽下了《中英南京條約》,給這些列強賠償黃金白銀,為他們對華經濟擴張提供便利,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強盜嚐到了甜頭,野心越來越大。於是,西方列強逼迫清政府簽下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黃埔條約》……
這一個個條約,哪一個不是賠償成千上萬的黃金白銀?黃金白銀喂肥了列強,喂壯了列強。也使他們胃口更大。
外中國人在華犯法,中國官員不得過問;中國港口允許列強兵艦進入;美國貨進出口,中國海關收稅必須和美國領事商議;侵佔著中國的土地,卻豎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
一條條,一件件,怎不令人怒火滿腔?
1884年的中法戰爭就是這樣。本可以取得最後勝利,可又被迫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勝利成果被藏送,使“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這些條約,大大降低了清政府的國力,反而壯大了列強。一個國家侵略,幾個國家眼紅,於是,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燒殺搶掠,帶不走的就燒掉。火燒圓明園就是一個例子。
當然,當權者的醉生夢死,花天酒地也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此時的清政府就如一棵沒有了水和養份的大樹,枝葉早已凋零枯萎,就是康熙重歸也無力挽救。
所以,不論清末皇帝是溥儀還是康熙,換誰都救不活這棵內裡已空的大樹,清朝滅亡的結局是一定的,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