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爻之
-
2 # 極客談科技
國內評測機構管理的不規範性,很難做到客觀、公證的螢幕;
特別是一些評測機構接受了手機、電腦廠家的贊助經費。
規模越大的評測機構贊助的越多,小機構反而更加客觀一些。
評測機構目前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1.評測機構是否專業
根據評測機構的性質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使用者體驗為主,從裝置具體的使用感受進行測評;
一類是技術流的專業測評,主要依據裝置引數效能,用資料說話。
很多評測機構人員結構並不具備專業的技術素質,導致存在測試誤差。
例如,前段時間的蘋果iPhone XR訊號測試問題。
2.評測機構是否客觀
評測機構在目前很難找到盈利模式,會接收裝置廠家的投資。
評測中會傾向於投資裝置的廠家,使用者並不熟悉的技術會引起誤導;
例如,下圖中三臺手機擺放的不同角度,最差的角度就是第一臺手機45度;
將最差的視覺角度給非投資手機廠家,將會對消費者造成最明顯的誤導。
這裡僅僅是舉了一個例子,還包括大家更多大家不知道的問題,眼見不一定為實。當一家評測機構影響力足夠大,同裝置廠家合作,將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但願這樣的合作模式,不會在國內大規模的推廣。
關於評測機構對於手機和電腦評測是否客觀的問題,您怎麼看?
我認為測評對不瞭解具體機型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好比說你有購買某些機子的意願,這對大家簡單或者具體解讀都能詳細講講,但僅限透過別人的對它們的理解來了解的話還是有些不真實或者說沒有親自體驗的感覺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服裝主播試穿衣服挺好看,自己買回來就往往會稍微有點類似顏色大小這那的差距
所以如果有條件和能力可以親自去體驗店自己上手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