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嵩,浙江省杭州人(待考),“萬曆九年三月乙亥二十日:升廣西永寧參將於嵩,充副總兵,協守漳、潮等處地方,專駐南澳。”“萬曆十二年三月庚辰初三日:升漳、潮副總兵於嵩,為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見《大明神宗顯實錄》·卷一一0、卷一四七》),請問有什麼歷史資料可以證明和于謙的血緣關係,如果沒有也請出示歷史資料反駁,最後有沒有關於這個於嵩的歷史事蹟的記載呢?
回覆列表
-
1 # 楓虞火
-
2 # 流年往史
于謙,杭州府錢塘縣人氏,出生於朱棣”清君側“的戰亂時期,少時敏而好學,乃真真正正的學霸人物,從童生開始一路過關斬將,在其23歲的那年登永樂十九年的進士第,完成了其鯉魚化龍之舉,步入官宦士族之列。于謙性格耿直剛烈,在漢王朱高煦造反投降的時候于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朱高煦在這位御史的凌厲攻勢下,被罵得抬不起頭,跪地唱征服,于謙的表現受到了宣宗的讚許。宣德五年(1430年),32歲的于謙以國防部副部長的身份(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時期,有一次進京述職的時候,因為沒有向英宗的寵臣太監王振表示表示,還一副鄙視的表情而被誣陷下獄,後因兩省百姓及清吏王公們的力保才出獄復職。在土木堡之變中,于謙的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臨危不亂,處置果斷且文武兼備,挽大明於危卵扶大廈於將傾。及至英宗復辟,為了表明二次即位的合法合理性,于謙犧牲在了政治鬥爭之中。一曲傳世的《石灰吟》,彰顯了其壯志氣節而又讓人肝腸寸斷。
于謙死後,其家人也被抄家流放,兒子于冕被髮配到山西龍門,于冕妻邵氏發配至山海關。八年之後于冕才得以回鄉,上疏為父平反,明憲宗親自審理為于謙洗刷冤屈,朝廷退還了田產,于冕襲封“千戶”之職,後官累至應天府尹。因於冕只有六女而無子,於是從於氏宗族中擇一佳兒過繼為嗣子,兼祧奉祠,是為於允忠。於允忠生有一子於一芳,世襲杭州衛副千戶,授指揮同知。一芳育有二子,長子於嶽抗倭陣亡,次子於嵩襲指揮同知。由此可見,於嵩乃是于謙的玄孫。
根據你所寫,於嵩當官的時間是萬曆年間,萬曆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1572-1620年),也是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于謙(1397年-1457),字廷益,浙江錢塘人。他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
你看看他們相差的時間於嵩怎麼可能是于謙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