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貓媽媽的幸福生活
-
2 # 掙脫枷鎖的囚徒
古代歷史上的瘟疫都是怎麼結束的,哪些人在瘟疫中活了下來?
瘟疫,特指鼠疫,但通常是烈性傳染病的統稱。
古代的瘟疫跟今天差不多,多數是由從動物跳到人類的微生物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疾病。
古代,沒有疫苗,沒有防疫知識,這些殺人如麻的瘟疫是如何結束的呢?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好就好在,這個問題就像一把利刃,直刺網上那些“防疫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神話。
因為,答案很簡單,四個字:
群體免疫。
有人說,從來沒有不通過疫苗接種而獲得成功的群體免疫。
實際上,恰恰相反,對於任何難以阻斷傳播途徑的瘟疫,不管它如何惡毒,最終都會屈服在人類,包括所有沒有被滅絕的動物種群的腳下。
不同的是,建立起群體免疫的代價不同,最慘烈的,人口可能十去七八,十室九空。
但是,最終,無論多寡,倖存者中建立起的群體免疫會將微生物阻擋在人群之外,形成一種生態平衡。
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會發生新的流行,重新建立新的群體免疫生態平衡。
下面,我們不妨從有所記載的歐洲歷史上的一些著名瘟疫加以說明。
這是由耶爾森菌引起,於公元541年在拜占庭帝國首府君士坦丁堡引發鼠疫大流行。
據信,鼠疫桿菌是從被征服的埃及進貢的糧食中的老鼠帶到君士坦丁堡的。
這場鼠疫導致了君士坦丁堡的滅頂,據傳當地很少有人倖存。
隨後,這場瘟疫像野火一樣蔓延到歐洲,亞洲,北非和阿拉伯,估計造成約3000到5000萬人死亡,大概佔到當時世界人口的一半。
至於這場滅絕性鼠疫是如何結束的,沒有人知道。
以現在視角猜測,可能有部分人在大流行中以某種方式倖存,倖存者中建立起了高覆蓋率的群體免疫,達成一種生態平衡的結果。
鼠疫桿菌跟今天那些引起人類傳染病的微生物一樣,儘管人類群體免疫的建議將之驅逐出人類社群,但卻從來沒有消失(除了天花病毒)。
在造成滅絕世界一半人口大流行的800年後,到14世紀又在歐洲捲土重來,形成被稱為黑死病的大流行。
據信,這次席捲歐洲的鼠疫大流行造成當時歐洲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
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人們學會了一個防疫招數,就是知道了人與人之間隔離就可以防止由跳蚤傳播的這種疾病。
當然,疫情最終結束依賴的是隔離和群體免疫的建立。
這種低水平的群體免疫導致鼠疫桿菌從來沒有被從人類社群中驅逐,從14世紀黑死病大流行後到17世紀,鼠疫從來沒有消停過,每隔大約20年出現一次流行,300年間共暴發約40次。
據信,倫敦的每次流行都會殺死約20%的人口。
直到1665年倫敦再次發生了數百年來最大規模的暴發流行。
彼時,結束這一流行的仍然是兩招:
居家隔離,和普遍感染建立起來的群體免疫。
由於不斷的流行,舊大陸人口中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的群體免疫,因而在天花和人類之間建立起了基於這種低水平群體免疫的不斷小規模流行的生態平衡。
隨著歐洲大航海對“新大陸”的“發現”,舊大陸的這種還算“溫和”的瘟疫被帶到了新大陸。
結果,最終在新大陸形成人口滅絕性的大流行,據信造成墨西哥和美國90%到95%土著人口的消滅,人口總數從1100萬減少到100萬。
原因是,新大陸人口從來沒有接觸過舊大陸這種“溫和”的病毒,人群中對其自然免疫為零。
當然,作為“回報”,新大陸的梅毒也被帶到了舊大陸,造成了相當規模的流行。
19世紀英國的霍亂-公共衛生研究的勝利19世紀初至中期,霍亂一直“禍亂”英國,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
由於疾病的發生與接觸泰晤士河的河水有關,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一種由河水生成的“瘴氣”引發的疾病。
後來,有科學家引發致命暴發的傳染源,人們通過直接飲用街頭水井的水而患病。
經過艱苦的努力,當局被說服拆除了這些水井的水泵,霍亂隨之奇蹟般被遏制,這也是公共衛生建立清潔飲用水的開始。
群體免疫是難以阻斷傳播途徑大流行的唯一終點有人說,由於有中醫的護佑,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大的瘟疫。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中國不是沒有瘟疫流行,而是缺乏詳細的記載。
從有著較為詳盡記錄的歐洲瘟疫史來看,5大流行病中的4次是靠群體免疫的建立而結束流行。、
唯一的例外是霍亂流行,因為其傳播途徑是由飲用水傳播的食源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是有限度的,不會造成普遍性感染。
對於難以阻斷傳播途徑的流行病(比如,呼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只要不能建立高水平的群體免疫,流行通常就難以真正結束。
比如瘧疾。
-
3 # 王者歷史君
最近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讓這個古代對抗瘟疫沒有辦法的辦法再次為人所熟悉。
我舉幾個例子:
黃熱病:是17世紀(1684年)墨西哥首次爆發,19世紀主要流行為南美洲和非洲。到了19世紀末人們才發現傳播途徑是蚊子。黃熱病可在數日內致死病人,多種治療方法無效,染上只有死路一條。但患者一旦恢復,終身免疫。
(也是因為黃熱病,英國,法國的侵略戰爭沒有成功,間接幫助了海地的獨立,海地也是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共和國。這就是一段沾滿了血的黑人歷史了)
西班牙大流感: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H1N1(源於美國,因為美國源源不斷往歐洲運兵使得病毒爆發。歐美怕影響士氣一直瞞報。直到沒有參戰的西班牙發現並曝光,所以也叫西班牙大流感。這大流感一共3波,第一波甩鍋西班牙,第二波最迅猛美國最慘重,第三波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全球平均致死率2.5%-5%(一般的流感致死率大概1%),感染率5%,約3分之一人數被感染,死亡人數5000萬。大流感死亡人數超過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
H1N1的消失是一個謎,肆虐18個月後自然消失,病毒株從來沒有真正確認過。當時歐洲剛剛經歷了一戰,醫療條件實在有限,沒有有效的醫療。這個病毒沒有資料證明患者感染康復後,是否終身免疫。但從他消失的徹底可以推斷出,應該也是終身免疫。
總結:在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連隔離水平跟現在也沒法比),只能通過群體免疫,被動的篩選掉抵抗力弱的人類。
-
4 # 寄暇學宮
歐洲歷史上的瘟疫,大多是在大量人口死亡之後自然終止的。在瘟疫中能夠活下來的,基本上也就是倖存者。
中國歷史上則不然,能夠在瘟疫中活下來的,人數最多的人大多都是軍隊。
瘟疫之所以能夠大面積爆發,主要是因為人員過度集中和快速流動。軍隊恰恰這兩項都佔全了,怎麼反而是軍隊存活率最高了呢?是不是有點兒不可思議!
一個王朝的後期,因為土地兼併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流民。此外災難、戰爭,也會造成大量的流民。
瘟疫往往就是在出現這些現象之後,才開始大面積爆發的。
流民由於沒有任何生活資源,得不到沒有任何的保障,所以流民就是瘟疫中死亡率最高的一個群體。
軍隊雖然也具有過度集中和快速流動的屬性,但是軍隊卻是掌握資源最豐富的一個群體。
在平時的狀況之下,軍隊就配備著軍醫。一般軍士在出現疾病時,基本上都會得到治療。
由於古代大多都是依靠城池來防禦,只要城池關閉的及時,流民就很難湧入到城池裡面。軍隊的隔離狀態反而要高於那些流民。
當軍隊開始出現疫情的時候,軍隊就會強行從民間徵調醫生。這就造成了民間的醫生越來越少,而軍隊的醫生則會越來越多。這也就使軍隊在治療瘟疫方面遠遠高於民間。
無論是從生存資源來說,還是從瘟疫治療來說,軍隊的保障要遠遠高於流民。雖然軍隊打仗也會造成大量的士兵死亡,但是流民死亡的人數則更多。
災難、戰爭、瘟疫往往攪和在一起,最終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在這些事件結束之後,一般都會從人口多的地區往人口少的地區移民。然後開始休養生息,又重新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
中醫在這裡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沒有中醫存在的話兒,在經歷了這麼大的劫難之後,人口很難會再次復甦。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5 # 簡說趣聞祕史
我說幾個甲類傳染病都是怎麼結束的吧。
1、鼠疫,也叫黑死病。
最早在公元六世紀就有了,並造成了大爆發。後來在14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都造成了全球性的大流行。在前兩次大流行中,人類幾乎沒有任何反抗能力,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這往往被歸於上帝的懲罰。因為瘟疫來得突然也去得突然。當殺死一大片人之後,缺乏易感人群,這時疾病的傳染勢頭就慢下來了,直到大部分人死去,疾病消失,等到條件適合又重新歸來。
直到20世紀初鼠疫在香港爆發,才終於有科學家發現了疾病的原因,以及相應的傳播途徑。最後在全球人類共同合作的情況下,才終於遏制了鼠疫的傳播。如今每年世界範圍內依然有相關病例。只不過在人類的嚴密監控下,鼠疫再難掀起大的風浪。
2、霍亂
霍亂同樣也是致死率非常高的烈性傳染病。在早期因為對疾病的不瞭解,人們沒有對應的防禦措施,造成了霍亂的大規模流行。但和鼠疫不同的是,霍亂一般是通過糞口傳播的,這和公共衛生條件有著密切關係。
19世紀英國科學家約翰斯諾揭開了霍亂傳播的真正原因,各國政府才下定決心花巨資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統。這才遏制住了霍亂的傳播。如今霍亂更像是被人類封印之良好的公共衛生條件之中,但是在一些落後的偏遠地區,仍不時會有相關病例。
3、天花
天花也同樣多次造成世界範圍的大流行。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和天花的傳播有密切關係。在歐洲人登陸美洲大陸之前,當地生活著上千萬的印第安人民,但是天花肆虐之後,印第安人的數量下降到只有幾百萬。
天花是人類唯一戰勝的病毒。和鼠疫霍亂不一樣,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之後,世界範圍內就再也沒有相關的報告病例了。這主要歸功於天花疫苗的推廣。上個世紀世衛組織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天花疫苗,並最終徹底消滅了天花在人類社會中傳播的可能性。如今,除了幾個安保嚴格的病毒實驗室中還儲存著天花病毒的樣本之外,天花已經可以算是被消滅了。
-
6 # 陳劍秋說事
從黑死病的角度來分析,古代由於醫療資源極度匱乏,基本上是優勝劣汰,人類才能從基因規避掉很多不足,進而進化為更加優良的體質。
-
7 # 夜中成長
1、關於疫情,古人是怎麼控制和結束的呢?
先說一說瘟疫的意思,用現代醫學觀點來看,瘟疫應該是各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的總和,並且有較高的致死率。比如說霍亂、瘧疾、天花、鼠疫等等。
人類歷史發展那麼久,經歷了無數次瘟疫,而很多瘟疫一直流傳到現代。如此多的傳染病唯一被徹底消滅的只有天花一項。天花是十分可怕的傳染病,在世界各地都有爆發,天花傳染性強,致死率極高。在古代,得了天花基本看命,比如說順治,最有可能的死因就是天花。而他兒子康熙呢,據說就是因為小時候得過天花而痊癒了,所以才被選成皇帝。
在古代,即便是皇帝,得了天花也是無可奈何,古代皇宮的醫療水平是最高的了,但是在天花面前束手無策。天花傳染性強,致死率高,不過天花有個特點,得過一次扛過去就可以獲得永久免疫,因此康熙才能獲得皇位。
實際上在琴納之前,世界各國已經有一些對抗天花的措施,不管是中國古代還是中世紀的歐洲,都有用天花患者的痘液對健康人進行輕微感染來預防天花的記載。不過這種預防方式風險較大,理想狀態是輕微感染,讓病人產生抗體,然後不得天花。實際情況則是經常會出現重度感染的情況,嚴重的直接導致死亡,風險比較大。是牛痘的出現才算是真正掌控了對付天花的方法,後來,疫苗不斷改進,一直到1979年,終於將天花在人類世界中徹底消滅,算是人類對抗傳染病的一次巨大的勝利。
除了天花以外,其他傳染病有特效治療方案的並不多,比較典型的比如治療瘧疾的奎寧,現在還有了療效更好的青蒿素。然而對不少傳染病來說,並沒有什麼特效藥治療。
在古代,醫療衛生條件遠不能跟今天相比,如果出了瘟疫,基本上都是靠人扛。儘管我們的祖先老早就有中草藥來治療疾病,但大部分情況下中草藥只能調理病人的整體生理機能,而不是特定的針對特定的病毒和細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病人抗不過病菌,導致死亡離世,而有一部人類呢,要麼戰勝瘟疫,頑強活下來,要麼根本不會感染瘟疫。所以最後的結果是瘟疫殺死了一部分不耐受的人類,留下了可以耐受人類。另外一方面,隨著氣候變化,很多病菌生存環境變化,導致消亡,瘟疫至此結束。
實際上,古代面對瘟疫基本上都是無能為力的,醫生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所以古代有不少瘟疫都會造成人口的大量消亡。不過古代有個好處,那就是人口流動性不強,除了像天花、黑死病等大規模瘟疫,很多瘟疫都是區域性性、時令性爆發。
一般來說,古代瘟疫經常會跟戰爭一起爆發,像東漢末年,群雄四起,戰亂不斷,瘟疫也是此起彼伏。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人會管普通老百姓死活,瘟疫加戰亂,人口大幅度下降,“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說的就是那時候的慘狀。
按照這個思路,要想阻斷瘟疫的一個必要措施就是要集中銷燬感染而死的屍體,最好的方法就是集中焚燒。不過這也只是理論上可行,古代交通不便,又流行土葬,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基本上也是很難的。
總而言之,古代出現了瘟疫,是沒有好的防治手段的。當然朝廷也會重視,但主要重點是放在防止民變上面。不是說那時候朝廷不想救治,而是那時候的醫療條件和對瘟疫的認識實在拿不出什麼有效方案來,只能儘量讓感染瘟疫的地方安頓,阻斷人員流竄,等候著瘟疫儘快消失。
2、如果翻閱從古至今的疾病抗爭史,我們現在所用的四大招是古人是從一場場瘟疫中總結而來,中國的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積累了豐富的抗病經驗,很多思想和理論對現在防治疾病也有這重要借鑑意義。
人類一開始對世界的認知能力有限,生病多通過祈禱、巫祝等迷信手法。不過當瘟疫爆發時,人們發現單單靠祈禱和巫祝似乎並不能阻止瘟疫的傳染,而在生活生產實踐中逐漸發現,如果保持好周圍的衛生環境和注重自己的個人衛生可以減少瘟疫的傳播。
古人在做好個人衛生方面提倡不外乎和現在差不多的勤洗手、勤換衣和勤洗澡。
在《禮記·玉藻》中記載:“日五盥。蓋謂洗手不嫌頻數耳”
每天洗五次臉,而對於洗手的次數那是越多越好了,這與現在提倡的防病毒概念一樣,勤洗手將病毒從手上洗去。
飯前便後洗手也是要洗手,朱熹寫的《童蒙需知》中提出
“凡如廁必去其上衣,又必洗手,著衣既久不免垢膩,須要勤於洗洗”
古人對於痰的處理方法也是和現代差不多,古人也注意到唾液可能會傳播瘟疫,所以不隨地吐痰。
在《漢官儀》載:“武帝時以安國為侍中..特聽掌御唾壺。”
古人也喜歡窗明几淨的感覺,都會把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他們也知道要保持室內通風,比如在《鼠疫治法》中強調
“當無事時,庭堂房屋,灑掃光明,廚房溝渠,整理潔淨,房間窗戶,通風透氣,凡黑溼處切勿居住”。
居家個人衛生,個人可以解決但是公共場合的衛生並非個人能夠解決。政府就會出臺政策。從西周開始就有了專門負責除草、除蟲、清潔水源等公共衛生工作的官職。
而在秦朝的時候更是要對“棄灰於道者”進行刑罰,東漢末年還專門製造了灑水的工具,從漢代出土的“箕帚俑”可以知道那時候就已經有了專門的清潔工打掃街道的衛生。公共廁所也開始逐漸的普及,方便街道衛生的管理。到了北宋時期,京城還會專門配備灑水的車子減少灰塵。
水源的清潔與否也是造成瘟疫會不會傳播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門也會合理構建排水系統。對於水源溝渠也是定期清理。
春秋時期《管子》中已經提出“春三月”要“抒井易水,所以去茲毒也”。如果不注意疏通溝渠、水道,久而久之則會積累汙穢之氣,引發疾病。
除此之外,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一些動物也是疾病的傳播者,比如老鼠、蒼蠅之類的。在清代的時候劉鬆峰提出:
“識觀入瘟疫之鄉,是處動有青蠅”,由此他提出了“逐蠅避疫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所以,古人一早就知道疾病的預防要從日常的衛生習慣開始,勤洗手,多通風。
中國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古人在防治瘟疫時會外用和內用藥物同時使用。
外用藥物多采用芳香藥草,外用藥物的方法很靈活,藥草也很多。最常用方法有懸掛、佩戴和燒薰等,除此之外還有塗抹、塞鼻、洗浴等多種方式。
懸掛和佩戴多采用紅布或者絹帛包裹藥物,懸掛門前或者佩戴身上,有掛於手臂之上,也有掛於頭頂。裡面包裹的藥物也是多種多樣,有單味藥劑也有複方藥劑。單味的要比如會採用《神農本草經》中認為有“味辛平,逐邪惡氣,殺鬼溫虐,闢不詳”的女青,也會採用在《本草綱目》中認為有“辟惡氣鬼毒”的馬蹄屑。複方包括老君神明擺散、太乙流金散等多種方劑。
燒薰是將藥物燃燒,燃燒的煙氣達到的範圍比較廣,對於大面積的預防比較有效。
對於內服的藥物,對於一些經常與病患接觸的人員,也會先熬製一些補藥,讓他們喝下,提高免疫力。古人可能不知道何為免疫力,但是他們知道有些藥物對身體有好處。
如果不幸真的染病了,政府也會採取一些措施。
瘟疫初來之時,人們對它的瞭解很少,往往會造成多人感染死亡,就像清明時期的鼠疫和霍亂,死人無數。瘟疫來時如果政府處理不當便會產生社會動盪,就像張角就是借用瘟疫聚集十萬人發動起義。政府為了讓社會穩定會在瘟疫爆發時期做出措施,儘快解決瘟疫問題。
政府對於患病人群或者疑似病例均會採取隔離措施。
對於患者的隔離秦朝的制度非常的殘忍,秦朝規定:“癘者有罪,定殺”。方法很直接了當,但是方法顯得殘忍。
對於疑似病例的隔離在晉朝就開始了,晉朝為了防止瘟疫的擴散規定:
“朝臣家有時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人宮。”
從晉朝就知道要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皇帝也會派御醫為患病的大臣看病。
而對於百姓,政府也會有相應措施。漢代的時候就出現了專門收治患病的的醫院。
古代收治患者的地方有兩種一種是臨時性的一種是長久固定的。
臨時性的隔離場,一般是瘟疫來了,病人太多臨時性建立一些地方隔離。比如蘇軾就曾經在瘟疫來的時候,在杭州建立了很多臨時性的病坊。他還叫了很多僧人進行管理,讓僧人每天按時給病人送藥和送粥。
還有一種是常設的隔離場所,比如武則天時期,建立了有官員管理的癘人坊,專門給麻風病人居住,宋朝時也有專門收治病人的安濟坊,其實前身就是蘇軾建立的臨時性的病坊。不過宋代的時候設立的專門收治病人的地方較多,不同的地方收治不同的病患。比如有養濟院是專門為外來人員治病的地方,福田院專門收治孤寡老人。
病坊的醫生會專門建立技術手冊,記載了每個醫生自己的技術長短和短板,也會作為醫生年終考核的依據。而在病坊中的病人看病的錢都是有政府撥款。
這是政府對於普通百姓的隔離,而對於監獄裡的犯人,政府也很重視。監獄比較密集,如果感染瘟疫後果更加嚴重。在五代的時候,監獄中就會設立病囚院,病囚院的藥費也是由官家給。到了宋朝甚至將這項支出列入國家預算,不可以隨意挪用,否則將受到刑律的制裁。
這些隔離病坊的出現比秦朝直接將病患處死更加人性化,不僅讓病患免於被殺,還得到了很好的治療。
而對於病死的屍體,政府也不會任意處理,古人也知道屍體還是具有傳染性。而且隨意讓病患屍體曝屍荒野也會讓民眾的情緒不穩,所以政府設立了專門斂葬的場所,在宋代有一個叫做漏澤園的就是專門安葬貧困死者和無主屍骨的場所。
古代時,政府會整理編輯一些簡單易用的方書,刻在木板或者石板上,放在村中各個道路上,以此來提醒民眾應該注意什麼。唐朝時期,唐玄宗還親制《廣濟方》頒示天下,要求各個郡縣按照《廣濟方》中主要的內容刻錄在石板和木板上,放置在村中要道。宋朝時期還會印製大量的醫術,讓各個郡縣向民眾推廣防瘟疫的知識。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百姓的醫學常識和防瘟疫的知識,讓瘟疫的危害降到最低。
如果是瘟疫流行期間,政府還會派官員採購藥物,派醫生到各個村巡視,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官員也必須如實上報。
政府也意識到,瘟疫給百姓帶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還有經濟上的損失。瘟疫期間政府除了提供醫療上的幫助,還會提供經濟上的幫助。經常會開倉放糧、減免租賦等措施,比如西漢宣帝就下詔:“令郡國被災甚者,毋出今年租賦”。
從古至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防疫措施從古代的一無所知,到後來的注重衛生和疫病發生時期的應對措施,都在不斷的提高。中國人的歷史是一部跟疫病抗爭的歷史,一般來說戰爭越多,疫病就會越嚴重,單單桓、靈、獻三帝70年間大瘟疫就有16次,平均四五年一次,三國兩晉有35次,南朝13次,北朝11次,這些都是有記載的比較大的疫病。
隋唐五代時期,有30多次,而唐太宗時期社會政治穩定,但是也有6次瘟疫,而兩宋期間有51次,明清期間更是嚴重,277年的明朝居然有180多次的瘟疫,平均2.34年來一次。而這180多次瘟疫分佈在118年中,換句話說在那118年的時間裡,每年會發生1.58次瘟疫。清朝根據《清史稿》記載,在清朝267年的時間裡有瘟疫出現的年份有134年。
不得不說,瘟疫在古代很流行,但是古人沒有被疫病嚇倒,而是眾志成城。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數千年來他們昂首挺胸與病魔殊死搏鬥。
-
8 # 大宇茶館
參考歷史上的大瘟疫,黑死病,西班牙流感這種急性傳染病一般都是和死的差不多了,就結束了。
詳細點說西班牙流感。疫情一共分三波,每一次都是看上去好像已經沒有了,但是又突然大面積爆發。這和病毒變異有關。
也和溫度有關,大多數病毒其實都是喜冷怕熱,每一個夏天對病毒來說都是一場劫難,過去了到冬天繼續鬧。
最後和人的免疫有關,沒有免疫力的都沒有了,剩下的就是免疫力相對較強的人。
這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旦發生化學反應:就是人的抵抗力強了,病毒變異速度跟不上感染速度,再加上天氣一熱,基本就涼了。
可以這麼說,古典醫學在病毒的肆虐中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畢竟那個年代連抗生素還沒有。醫療手段又粗暴,華盛頓就是放血放死的。
-
9 # 滄海人間
古代歷史上的瘟疫都是怎麼結束的,哪些人在瘟疫中活了下來?一. 古代歷史上的瘟疫都是怎麼結束的?
1. 古代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類似新冠一樣的大規模瘟疫。
世界歷史上的大規模瘟疫,比如:
公元六世紀查士丁尼瘟疫,延續到了公元八世紀才結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鼠疫,造成了1500萬到1億人的死亡。
公元十四世紀的歐洲中世紀大瘟疫(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鼠疫,奪走了大約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
公元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的美洲天花大流行,造成了90%以上的印第安人(數千萬人)失去了生命。
歐洲入侵者把天花帶到了美洲
“三年一小疫,十年一大疫”,中國歷史上同樣發生過多次的大瘟疫,比如東漢末年大瘟疫、明朝末年大鼠疫等。“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提到的兩次大瘟疫,都致使了當時千萬以上人口的死亡,還和天災、統治者的無道等因素一起,促使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爆發和前一代王朝的滅亡。
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大起義
2. 古代歷史上的瘟疫,多是以自然免疫結束的。
自然免疫,是在病毒感染一定數量的人口之後,比如說70%到80%的人口被病毒所感染之後,病毒的傳播力和侵害性會逐漸下降,疫情也會隨之穩定或者慢慢消失。
古代社會,科學技術落後,自然免疫是人類面對瘟疫,尤其大規模瘟疫時,不得不接受的殘酷現實,不過,當時的治療手段在不同程度上也起到了挽救生命和抑制疫情的效果。比如說,東漢末年大瘟疫,激發醫聖張仲景寫出了《傷寒雜病論》這一醫學典籍,該典籍對後世抗擊瘟疫和降低瘟疫傷害,起到很大的作用。
南陽仲景祠
二. 哪些人在瘟疫中活了下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鍾南山院士的一段話來解讀,不久前,鍾南山院士進行影片演講時,說了一番這樣的話:人類感染病原體以後,是不是會發病以及發病的嚴重程度,是有兩個方面原因,即病原體的數量、毒力以及人體免疫力兩方面共作用的結果。
也就是說,同樣是在疫情的環境裡,自身免疫系統強大的話,或者不會被病毒感染,或者被病毒感染之後,靠自身的免疫力最終戰勝病毒,逼出病毒。強大的自身免疫力需要多鍛鍊身體,需要保持平和心態和注意休息等。當然,瘟疫中能活下來的,還包括那些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的病毒感染者。
鍛鍊身體是提高我們自身免疫力的有效手段
三. 我們有幸生活在當今時代的中國。1. 從古今對比的角度。
我們國家及時應對疫情,採取封控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人員的死亡;新冠疫苗的接種,為我們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將來,新冠藥物的面市,還會為我們提供進一步的保護。
2. 從全球的角度。
同樣是抗擊新冠疫情,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讓百萬餘民眾失去了生命,還有其他的那些歐美國家,為了統治者小集團的利益,罔顧本國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採取了消極的“躺平”防疫政策,對比這些國家,我們又怎麼不為生活在當你的中國而驕傲呢!
新冠疫苗接種
回覆列表
古代的醫學特別的 不發達,一旦爆發瘟疫,沒有如今 這種醫療條件支撐 ,死亡率是 很高的 ,聽老人講以前一旦爆發 瘟疫,都是一個 村一個 村的 團滅,厲害的 時候 很多人看似沒有發病,幫著處理屍體,然後自己又倒下。但是 古代的交通條件極不發達,普通老百姓很少出門,很多偏遠山區的 人們甚至一輩子都沒有去過縣城,在我的記憶中,我的 同齡人 ,都有的 父母沒有進過城,當然 這屬於少數,但是我的 父母那代人有些地區,有些人 依然是文盲,你 無法想象,她們是 生在新中國成立以後 ,更何況幾百年前的 古代,甚至更遠的 歷史,人類的文明也 就在近代才大發展起來,以前的行動能力 跟生活 水平是 相當低下的,就是因為很少出門,爆發了 瘟疫,很好控制,把一個 村,或者一個鎮,封鎖起來,消毒就好了,裡面染病的人 儘量救治,外面的人因為沒有機會 接觸病人,自然就不會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