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龍燈是正月裡最盛大的活動之一,人們透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祛災祈福,一般於農歷正月初八起燈,元宵過後散燈。東陽方言“燈”與“丁”同音,舊時迎燈,要求每家每戶出丁壯一人,隨帶板凳一條,燈籠一個,將各家的板凳連線起來,按上燈籠,加上龍頭龍尾,就成一條長長的板凳龍,專名“橋燈”。橋燈通常有數百橋,多者可達千餘橋,綿延四五里,蔚為壯觀。龍燈越長,越說明村莊人丁興旺,來觀看的四鄰村民也就越多。 花橋龍燈盛行於三門縣花橋鎮的花橋、上宅、兩頭門等村,始於南宋,距今已有千餘年曆史。迎龍活動緣由圖騰崇拜意識,後演變為祈求豐收、祈求平安的民間民俗活動。每年正月十三上燈、正月十六落燈,連續四夜舉行迎龍活動,歷代相承。 龍燈出迎,有一整套吉祥禮儀。包括出迎時間、清龍路、祭祀、起步、行走線路、接龍、送龍珠儀式及龍燈與配套設施的先後次序等都十分講究,體現了當地的民俗風情和地域文化的價值觀念,深受百姓喜愛。花橋龍燈與其他地方龍燈最大的區別是五條龍燈同時出迎。龍分五色,分別為紅、黃、青、綠、紫,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不同方位,涵含四海一統,天下和合之意。每種顏色也都有不同的寓意。紅代表太陽,寓含希望美好之意;青代表天空,寓含風調雨順之意;綠代表大地,寓含萬物生長、五穀豐登之意;紫代表運氣,寓含人與自然和諧之意;黃代表權力、財富,寓含生活美好之意。因此龍燈出迎前,儀式十分莊重。五位在頭天戒齋沐浴德高望重的長者,身穿民族服裝,在五龍殿前擺下香案,焚香禱祝,先祭天地,請出財神;再至宗祠祭祖、禱祝,完畢,五色龍頭朝宗祠牌位點三點,三聲銃響,出迎開始,一時鼓樂喧天,鞭炮齊鳴,獅子開道,鑼鈸鈧鏘,號角長鳴,旌旗等全副鑾駕先行,財神隨後,宮燈再隨後,古亭緊跟、五色龍燈壓陣,火燎照明,一路迎來,浩浩蕩蕩。所經之處,沿途群眾鳴放禮炮,設案相迎,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夾道爭相觀睹,蔚為壯觀。
迎龍燈是正月裡最盛大的活動之一,人們透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祛災祈福,一般於農歷正月初八起燈,元宵過後散燈。東陽方言“燈”與“丁”同音,舊時迎燈,要求每家每戶出丁壯一人,隨帶板凳一條,燈籠一個,將各家的板凳連線起來,按上燈籠,加上龍頭龍尾,就成一條長長的板凳龍,專名“橋燈”。橋燈通常有數百橋,多者可達千餘橋,綿延四五里,蔚為壯觀。龍燈越長,越說明村莊人丁興旺,來觀看的四鄰村民也就越多。 花橋龍燈盛行於三門縣花橋鎮的花橋、上宅、兩頭門等村,始於南宋,距今已有千餘年曆史。迎龍活動緣由圖騰崇拜意識,後演變為祈求豐收、祈求平安的民間民俗活動。每年正月十三上燈、正月十六落燈,連續四夜舉行迎龍活動,歷代相承。 龍燈出迎,有一整套吉祥禮儀。包括出迎時間、清龍路、祭祀、起步、行走線路、接龍、送龍珠儀式及龍燈與配套設施的先後次序等都十分講究,體現了當地的民俗風情和地域文化的價值觀念,深受百姓喜愛。花橋龍燈與其他地方龍燈最大的區別是五條龍燈同時出迎。龍分五色,分別為紅、黃、青、綠、紫,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不同方位,涵含四海一統,天下和合之意。每種顏色也都有不同的寓意。紅代表太陽,寓含希望美好之意;青代表天空,寓含風調雨順之意;綠代表大地,寓含萬物生長、五穀豐登之意;紫代表運氣,寓含人與自然和諧之意;黃代表權力、財富,寓含生活美好之意。因此龍燈出迎前,儀式十分莊重。五位在頭天戒齋沐浴德高望重的長者,身穿民族服裝,在五龍殿前擺下香案,焚香禱祝,先祭天地,請出財神;再至宗祠祭祖、禱祝,完畢,五色龍頭朝宗祠牌位點三點,三聲銃響,出迎開始,一時鼓樂喧天,鞭炮齊鳴,獅子開道,鑼鈸鈧鏘,號角長鳴,旌旗等全副鑾駕先行,財神隨後,宮燈再隨後,古亭緊跟、五色龍燈壓陣,火燎照明,一路迎來,浩浩蕩蕩。所經之處,沿途群眾鳴放禮炮,設案相迎,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夾道爭相觀睹,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