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吟遊俗人
-
2 # 互金直通車
今年物價到底上漲了多少呢?我們來看一下: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20年1月份物價同比上漲5.4%,2月份物價同比上漲5.2%,3月份物價同比上漲4.3%,4月份同比上漲3.3%,5月份同比上漲2.4%,這就是目前中國物價上漲情況。
所謂同比上漲就是和去年相同時期對比,比如1月份物價同比上漲5.4%,就是說今年1月份你需要花105.4元才能買到和去年1月份100元相同價值的東西。
這種上漲是根據多種商品統計得出的結論,根據5月份最新通報的情況看,儘管5月份同比上漲僅有2.4%,但是很多老百姓可能感覺這個資料不準確,因為5月份菸酒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了8.5%,這拉動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55%。
食品價格對老百姓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比如,肉類價格同比上漲57.4%,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81.7%,所以如果你經常在家裡買菜做飯,就會感覺到物價上漲,肯定不是2.4%的水平,而是感覺上漲了80%。
物價上漲對大家有什麼影響呢?我認為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影響了大家的菜籃子,另一方面是影響了大家的錢袋子。
所謂影響了大家的菜籃子,就是因為食品類價格上漲之後,很多老百姓可能會改變自己購買食品的種類,儘量買一些便宜的食品,比如去年老百姓的豬肉消耗量就明顯減少。
所謂影響大家的錢袋子,就是老百姓手裡的錢會越來越貶值,一是相同的錢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比如100元去年可以買5斤豬肉,今年只能買3斤豬肉了,二是你手裡的存款會貶值,比如有人想攢錢給孩子買婚房,結果他會發現,錢雖然越攢越多,但是自己越來越買不起房子。
物價上漲就像一把“殺豬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
3 # 今朝論幣
自從被普通百姓所熟知豬肉價格上漲之後,“漲價”便成為一個很耳熟能詳的名詞。不管是在公交車上還是公園閒談,人們口中最常聽到的詞彙便是什麼什麼又漲價了:糧食漲價、肉漲價、油漲價、房漲價、方便麵漲價、奶粉漲價、豆製品漲價、液化氣漲價......飛漲的影響正悄悄地滲透到我們吃、住、用、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帳單也在隨著這些物品的上漲而跳躍到一個新的數字。面對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我選擇了這次調研,可能由於時間空間等各個方面的原因,此次調研還存在著許多的漏洞,普遍性並不能得到完全保證。但這確實是一次切實的調查,我選擇的是我自己所在家鄉的社群進行了一次實地的調查。
通過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以步入小康。90.9%的人對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已有切身感受。44.6%的人覺得“平均工資上漲”也與己無關。而對於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77.9%的人認為肉類價格上漲使自己的利益受損。20.6%的人享受到了平均工資上漲帶來的好處;而在收入超過6000元的群體中,這兩個比例分別是37.4%和43.4%。而中低收入人群在中中國人口中所佔比例十分大,有幾億人未達到小康生活標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僅800美元左右。因此不難看出為什麼食品的物價上漲會引起如此之大的社會反響。對於單獨的特別受訪者,我的提問便更加細化,總體而言,大多數受訪者都對物價上漲持肯定的態度。就上漲幅度看,大家都認為是適度上漲,並未過度上漲,在居民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而從趨勢上看,多數受訪者認為此番物價上漲是階段性的,有緩和的趨勢。
目前,讓老百姓最擔心的就是物價居高不下。近期的物價快速上漲,已經形成城鄉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較大壓力和緊張心理,居民消費信心指數高位回落。遏制物價,使上漲來得緩慢一些,做好應對措施,維護社會穩定,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己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想方設法儘量減輕這一部分人的生活負擔。同時,要減少物價過快上漲對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負面影響,切實將改善民生落到實處,要在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對低收入群體生活影響較多時,及時採取調整社會保障標準、發放臨時補貼等措施,確保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有三個應對之方,一是加速人民幣升值;二是加速提高勞動力價格,增加社會公共福利,以解決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和貿易順差過大的問題;三是保持股市平穩發展,發揮股市吸納過剩流動性的作用。同時,保持股市穩定發展對當前經濟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股市的穩定向上發展,可以吸納大量過剩流動性,對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有好處。如果當前股市出現暴跌甚至發生股災,那麼,對當前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股市吸納的大量流動性必然會一方面流向儲蓄、其他理財產品一方面將會流向房地產以及其他商品上面,將推動房地產價格以及物價繼續走高。因此,要建設好股市,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使股市成為良好的投資資金與消費資金的蓄水池,較好地吸納當前過剩的流動性。
-
4 # 雙色球之小判官
榮幸之至作出此題之答
物價上漲是指 一般物價水平的普遍上漲
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表現之一
某些商品如牛肉或房租等價格上漲、並不就是通貨膨脹、因為一些商品價格上漲、而另一些商品的價格可能下降、二者相互抵消、只有各種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普遍上升、才能使貨幣的購買力降低
物價上漲的形式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隱蔽的、如通過降低產品質量、憑證供應等價格管制措施、表面上看來物價並未上漲、但如果放鬆價格管制、物價就會普遍上漲、因此這是一種隱蔽性通貨膨脹
去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5%、漲幅與上月相同、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
物價上漲主要有三種原因:
1、需求拉上
從總需求的角度來分析物價上漲的原因、物價上漲的原因在於總需求過度增長、總供給不足、或是物品與勞務的需求超過按現行的價格可得到的供給、因而一般物價水平上漲、總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支出和淨出口
2、供給推動
從總供給的角度來分析物價上漲的原因
供給就是生產、根據生產函式、生產取決於成本、因此、從總供給的角度看、引起物價上漲的原因在於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意味著只有在高於從前的價格水平時、才能達到與以前一樣的產量水平、即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使國民收入減少、價格水平上升、這種價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
3、供求混合推動
把總需求與總供給結合起來分析物價上漲的原因、物價上漲的根源不是單一的總需求或總供給、而是這兩者共同的作用的結果、如果物價上漲是由需求拉動開始的、即過度需求的存在引起物價上升、這種物價上升會使工資增加、從而供給成本的增加又引起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如果物價上漲是由成本推動開始的、即成本增加引起物價上升、這時如果沒有總需求的相應增加、工資上升最終會使生產減少、增加失業、從而使成本推動引起的物價上漲停止
只有在成本推動的同時、又有總需求的增加、這種物價上漲就會持續下去
物價上漲對我們的影響表現在以下五點:
1、物價上漲導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物價上漲導致居民財產縮水
3、物價上漲導致居民消費信心下降
4、物價上漲後的幾年居民收入增長減緩
5、不利於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
-
5 # 觀山客L
物價上漲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商品價格的上漲直接影響到人民的生活水平,物價關係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人們可以購買到的商品減少,生活質量有所下降。
2、物價上漲可能導致兩級分化加劇,收入差距的存在和物價的持續上漲,使得收入水平越高的階層,消費增長越快,受物價影響越小;收入水平越低的階層,消費水平增長越慢,受物價上漲影響越大。
3、物價上漲抑制了經濟的發展,物價上漲抑制居民消費需求,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導致居民實際收入萎縮,從而抑制了經濟的發展,抑制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6 # 足球愛好者含
物價上漲的通脹問題最終會造成內卷化的惡性競爭,低層互害。
你會發現開始你以為是通貨膨脹,但卻越來越發現物價漲了,工資卻不升甚至降了。
最後發現竟然是他媽的滯脹。
所以!對於一般能力有限的人來說多的可能做不到,但是千萬不要高槓杆負債!
不要高槓杆負債!
不要高槓杆負債!
重要的事說三遍。
指望著靠通脹稀釋債務的都是在做春秋大夢。
-
7 # 立財經
1、物價從2019年開始,本身就在上漲週期,主要是兩方面得原因,一是豬瘟導致的豬肉價格暴漲,帶動食品價格漲價;二是央行近兩年多次降準,向市場撒錢。
注意看這張圖。2019年下半年,9月以後,就漲的比較多。
3、對我們的影響:錢不值錢,同樣的錢買到的東西更少。注意:近期理財收益大幅下降,餘額寶等貨幣基金收益只有1.4%左右了。物價和理財收益之間的剪刀差基本上就是貨幣貶值的速度。簡單來說,就是你的賬戶裡錢生錢的速度,沒有物價漲的快。
4、這種情況會持續嗎?從新發布的資料來看。5月CPI降至2.4%表示物價漲幅在放慢,背後很可能是消費收縮!大家都在節衣縮食,消費就萎靡了。這種情況下,為了刺激消費,政府可能還會推出刺激政策。比如進一步推動利率下行。對我們的影響就是理財收益率下滑,由此可能帶來物價、資產價格的上漲。
-
8 # 祝全天下父母平安快樂
物價上漲對我們影響特大?知道不,沒工作,沒收入,家庭開支,這些那裡來,天掉下來,不可能的。還是靠自已想辦法借來開支?
-
9 # 潛陽
有人說因為疫情影響了物價,但是我感覺疫情前物價就在漲
現在的物價確實貴了不少,以前買肉都是一次買五斤以上,吃的時候沒考慮過多少,現在不行了,最多2斤,吃的時候更是有點味道就好了。
再說一下水果,拿蘋果來說吧,幾年前可以說是隨便吃,正當季節的 時候都不到一塊錢一斤。現在的蘋果不好的,便宜了也得2-3塊錢。還有一點就是果農一手蘋果並沒有比之前的價格高多少。
回覆列表
國家統計局釋出資料顯示,今年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3%。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4.9%。CPI指數上漲的外在表現為物價上漲,會導致通貨膨脹、錢價值降低,居民的收入縮水,購買力下降。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覺得錢不禁花了。
我認為物價上漲有以下幾個原因:
1、因為去年的豬肉漲價,豬肉基本上是各家各戶的生活必需品,豬肉價格上漲自然帶動了想吃豬肉的人賣的其他東西相應上漲。豬肉貴了,大家又沒辦法提高收入,吃不起豬肉怎麼辦呢?那大家就吃魚肉、雞肉等其他肉類,所以豬肉漲價也帶動其他肉類漲價。
2、疫情的影響,疫情的爆發導致進出口產品減少,市場供不應求物價自然會上漲。眾所周知今年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實體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失業人數增加,國家為了增加市場流動性,擴大就業,現已擴大貨幣市場投放,各地方政府為了儘快提升民眾消費信心,也採取各種刺激手段,比如向廣大市民發放消費券,放寬營業限制,減免稅費等辦法。疫情期間大家都憋在家裡,現在好不容易開放公共場所,必然會引發報復性消費。很多商家在疫情期間蒙受巨大損失,恢復營業後自然要提高利潤彌補之前的損失。
3、國家降息降準,在經濟環境低迷時,國家通過降準、降息對市場進行干預,通過降準降息增加市場上的資金量,市場上錢多了,大家就會更願意花錢,對應的消費、建設都會得到促進,從而達到刺激經濟環境,促進繁榮的目的。事實上,從08年金融危機後,各大國家紛紛進行了不用程度的降息,包括中國。每一次降息、降準對代表著國家對經濟的強刺激,所以每次釋出降準、降息公告時,股市都會大幅上漲,表示對後市積極發展的預期認可。降息導致市場流動資金增加,會加重通脹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