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蓑煙雨一布衣

    魯迅先生抱著學醫拯救華人的理想到日本仙台留學,藤野先生是給他教課的老師。日本一些人視華人“蠢笨”“劣等民族”。藤野並沒有像其他狹隘民族主義、軍國主義者一樣,對來自中國的魯迅沒有歧視,而是熱心幫助,甚至連魯迅上課筆記,都給一一添改訂正。魯迅猜想這種幫助原因:一是為魯迅自己本人,希望魯迅學好醫學;二是希望中國有好的高水平醫學。藤野對與魯迅的交往是重視的,感情也很實在:臨別贈魯迅自己的照片,背面鄭重寫上——贈周樹人君。魯迅回憶藤野先生,回憶留學經歷,正是表達他走上文藝救國的心路歷程。而一個外華人給自己一個落後國家留學生的幫助,時刻激勵他為自己的祖國去奮鬥,因為難忘,而不使自己鬆懈奮鬥的腳步!

  • 2 # 冷月葬詩魂

    清朝末年,中國從政府到民間,漸漸意識到新學的重要,政府不斷排遣學生去西方學習。民間留學也開始出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魯迅先生去了日本。

    當時中國遭受西方列強的欺凌,被蔑視為”東亞病夫”,魯迅先生的父親被庸醫所誤離世。華人體格太弱,中國醫學太落後,去學新的醫學來救治國民的病痛,用醫學救國是魯迅先生東渡日本的目的。

    《藤野先生》則一文展示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心路歷程。

    先到東京,“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附庸風雅的醜態,讓魯迅先生無比厭惡與失望。於是去了仙台。

    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魯迅先生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恩師藤野先生。

    外表清瘦甚至有點不修邊幅的藤野先生,有一顆博愛無私的心。他對於來自弱國的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在學習上給與魯迅極大的幫助。

    然而國家積貧積弱帶來的恥辱,並沒有因為藤野先生的寬廣心胸而有所改變。

    “考試風波””看電影事件”給魯迅帶來巨大心靈刺痛!他深刻意識到: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我那時以為當然要首推文藝”。

    棄醫從文,從此中國少了一個醫生,多了一個以筆做匕首投槍的鬥士!

    而藤野先生嚴謹治學,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正直無私的品格,也成為一種精神力量,鼓舞著魯迅先生,在舊中國風雨如晦的漫漫長夜中,在與敵人鬥爭的艱難歲月裡,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三個月,一直以來都覺得口苦,感覺餓就胃難受,吃飽也難受覺得不消化,有什麼辦法能夠緩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