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沒有什麼定量說這個氣血中的氣什麼程度是合適的?
6
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實際上“氣”不是永遠維持一個固定的狀態。

    中醫講五運六氣,一年分為六季,風季、熱季、暑季、溼季、燥季、寒季,每年固定六步不變,稱為“主氣”。補氣不能過度,過度則主“主氣”亢盛有餘,變成“氣實”。

    簡單來說,這牽涉到中藥“療程”的問題。

    上面講到六季,每一季的氣都應保持平衡,不可過盛。根據六季來劃分時間,每季是2個月。所以,雖然具體情況是因人而異,但中醫補氣的療程基本固定,一般是一個月一療程。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一個療程,也就是一個月補的氣,是正常人一季的氣的50%。

    這裡要提到一個原則,即“非虛勿補”。只要有氣虛證,連補一個月,也不會造成氣盛。

    ——有沒有“正好”的情況呢?沒有。這樣想,只要達到“虛”,就是說人體消損了50%以上的氣。就算再加上50%也肯定是不足100%的。也就是說,只會欠缺,不會過多。

    至於欠缺的這一點,是不會再繼續“補氣”下去了。而是“補血”。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同根同源,血可以轉化為氣。

    可以這樣理解,嚴格遵照醫理來補氣,其實是無法“補滿”的。因此,患者根本毋須判斷補到什麼程度合適,因為肯定還是不足。

    其實治療氣虛的過程要很久。就算連用一個月藥補,之後停藥了,氣虛的症狀只能說有所改善,但不會完全消失。這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會慢慢消失。

    在之後的時間裡,不補氣,只補血。補血的程度判斷就很簡單了。所謂“流通方為補”,補到“通”就好。什麼叫通?血虛血虧的症狀消失,就算通了。血虛的症狀跟氣虛不同,只要對症,效果立竿見影,而且到了“通”的程度,症狀就會消失。

    但實際上,這時血也沒完全補滿,最後的階段,要靠人體自身機能的發揮,最後達到徹底痊癒。

    也因此,中醫更注重停藥後的調養。並且,原則是非虛勿補,濫補傷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茶能降血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