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士不可不弘毅296

    幼兒穿“百家衣”和食“百家飯”是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的一種民間育兒習俗。

    百家衣古稱“斂衣”,據後唐馮贄《雲仙雜記》載:“伊處士從眾人求尺寸之帛,聚而服之,名曰斂衣。” 舊時民間育嬰,,要向眾鄰親友討取零星碎布, 縫成一件“百家衣”給小孩穿上,謂能得百家之福,小孩少病少災,易長成人。又寓小兒貧賤, 以為貧賤者易活。縫製“百家衣”也很有講究,如在布紋的走向、拼圖等方面,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而且,“百家衣”不能在胸前開口,要做成偏開衩的大襟衫,俗稱“道袍衫”。衣服還不能完全縫好,要在底襟處留個口子,俗稱“藏魂處”,把孩子的靈魂留在 裡面。

    民間為保佑嬰孩健康成長,除穿“百家衣”外,還有吃“百家飯”的習俗。在中原地區,在農曆正月初一,爺爺抱著未滿週歲的孫子,佯裝乞丐模樣,沿街乞討。乞飯的人家以100家為宜。他們將討來的饃、菜、米燴在一起,煮成稀飯,讓孩子吃下。據說這樣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護,免除災難。而在南方很多地區,幼兒若長期體弱多病不愈,家人即用紅布縫製一個大口袋,由父母或親人,拿著口袋向鄰居挨門乞討,用討來的一百家糧食,煮飯喂病孩。民間認為這樣可以消除病害,使小孩身體健壯。

    這些風俗產生的原因,恐怕是由舊時生活條件、醫療條件落後造成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孩子生病後,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夭折兒童很多。人們無法抵抗自然災害和疾病的威脅,便採用穿百家衣、吃百家飯的方法,希望孩子得到更多人的保護。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條件的改善,這種保護兒童的習俗已失去了其原始的意義。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如果要給幼兒穿“百家衣”,一定要把好衣服來源關,徹底清潔和消毒再給寶寶穿用,寶寶貼身穿的衣物,最好還是不要貪實二手的“百家衣”了。

  • 2 # 立青之聲

    說實話,以前養孩子畢竟條件有限,也奉行勤儉節約,衣服只要好好的,孩子大了不能穿也不會扔,就送給需要的人,而且個人感覺衣服洗乾淨根本不存在什麼傳染病之類的,所以認為也沒什麼好爭議的,但是現在年代不同了,年輕人思想也潮流,覺得孩子要富養,別人穿過的不要,自己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所以這個事情看個人的想法吧,雖然我是八零後,但我還是覺得這個社會還是要多提倡一些以前民生淳樸的精神,而不是互相攀比的歪風邪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個當家人,一門窮親戚到底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