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首席車鑑
-
2 # 張汐歌Moly
其實在中國很多具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中,中秋的含義更象徵著團圓團聚,有相思的意味,在中國相當於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至於為何會到現在被大眾“追捧”的感覺要從幾個方面來講。
代表性及文化傳承
中秋節來歷一種說法是來源於帝王祭祀,另一種說法是與農業相關。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而中秋節除了搭配月餅外,最重要的便是賞月,古人多以月為題創作,從我們小學開始學的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再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題晴天。”等作品多數以月為題借月詠情。月亮在中國文化傳承中承擔了不少作用。
而與月亮相關的廣寒宮仙子嫦娥,也為月亮增加了一抹傳奇浪漫色彩。
營銷與傳播性
做個比較大但的比方,如果把中秋節 和嫦娥奔月作為大IP,李白、蘇軾等人作為古代KOL,每次作詩相當於是品宣,那麼中秋節和月亮的營銷要追溯到更早期。幾條綜合起來,中秋節相對更符合傳播。
而且對於大眾來講,需要有個共同的點來表達情緒,中秋節更容易引起共鳴。
商業性
中秋節演變到現在的特點來講,小長假和送月餅,對長輩上司親友送禮等也成為普遍現象,中秋節可延伸的旅遊及商品禮品相關的活動,也成為商家營銷的常態。
我們甚至可以在中秋節看到限定的,星巴克月餅,肯德基月餅,迪士尼月餅,而正因此很多商家和品牌也不會錯過這樣好的節日營銷。
而當眾多品牌和商家都在這個時間段追趕熱點的時候,節日熱潮和節日氣氛自然也被提升了起來。到不能說是中秋節被大眾“追捧”,畢竟早在唐宋中秋節就已經被追捧起來,而中秋節的特性和節日效應也被當代社會逐漸深挖拓展。
現在真是“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了,中秋佳節對華人的意義已經不如從前那種思親相聚的儀式感了。隨著網路的發達,親人隨時可以影片見面,所以中秋節現在也許只代表一天的假期、購物的打折、友人相聚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