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色階:a,m,b
輸出色階:c,d
對應著曲線中的三個控制點,包括原始的兩個,再加個中間調控制點,三個控制點是:
(a,c)(原始左下)、(m1,c+(d-c)/2)、(b,d)(原始右上)
其中m1表示中間調的位置,輸出是[c,d]的中點,在色階對話方塊裡,m1是透過m計算得到的,這個具體的計算公式還不太清楚,但是形式上很清楚:
m : 10 , 1 , 0
m1: a , a+(b-a)/2 , b
可以看出來,m是相對中間調比值,範圍從0到10,其中1表示在[a,b]的正中間,往左調,m1越接近a,[a,b]就會大致向[c,d]的右半邊對應,即高光部分,所以效果是整體變亮,而往右調,m1越接近b,[a,b]就會大致向[c,d]的左半邊對應,即暗影部分,所以效果是整體變暗。有人說為什麼調亮從1到10,有9個級別,而調暗只有從1到0,一個級別,是因為人的眼睛對高亮的影象有更多的層次,這點之說站不住腳,恰恰相反,人的眼睛對光線較暗的亮度值有更多的層次感,RGB是基於這點設計的。具體m值的設定為什麼這樣不清楚,不過我們可以在直方圖下面的灰色三角形直接調節m1,我們將m1調到中間位置就行了,不用管m。
實驗一下,開啟一個圖片,放幾個顏色取樣點觀察顏色,增加兩個調整圖層,一個是色階調整,將中間調m1調到192=128+64,即m=0.43左右,其它不變,另一個是曲線,在中間增加一個控制點,輸入是192,輸出是128,完成後,觀察。首先只開,色階層,觀察顏色點,再關後只開曲線層,觀察顏色點是否相近。
輸入色階:a,m,b
輸出色階:c,d
對應著曲線中的三個控制點,包括原始的兩個,再加個中間調控制點,三個控制點是:
(a,c)(原始左下)、(m1,c+(d-c)/2)、(b,d)(原始右上)
其中m1表示中間調的位置,輸出是[c,d]的中點,在色階對話方塊裡,m1是透過m計算得到的,這個具體的計算公式還不太清楚,但是形式上很清楚:
m : 10 , 1 , 0
m1: a , a+(b-a)/2 , b
可以看出來,m是相對中間調比值,範圍從0到10,其中1表示在[a,b]的正中間,往左調,m1越接近a,[a,b]就會大致向[c,d]的右半邊對應,即高光部分,所以效果是整體變亮,而往右調,m1越接近b,[a,b]就會大致向[c,d]的左半邊對應,即暗影部分,所以效果是整體變暗。有人說為什麼調亮從1到10,有9個級別,而調暗只有從1到0,一個級別,是因為人的眼睛對高亮的影象有更多的層次,這點之說站不住腳,恰恰相反,人的眼睛對光線較暗的亮度值有更多的層次感,RGB是基於這點設計的。具體m值的設定為什麼這樣不清楚,不過我們可以在直方圖下面的灰色三角形直接調節m1,我們將m1調到中間位置就行了,不用管m。
實驗一下,開啟一個圖片,放幾個顏色取樣點觀察顏色,增加兩個調整圖層,一個是色階調整,將中間調m1調到192=128+64,即m=0.43左右,其它不變,另一個是曲線,在中間增加一個控制點,輸入是192,輸出是128,完成後,觀察。首先只開,色階層,觀察顏色點,再關後只開曲線層,觀察顏色點是否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