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959xl
-
2 # 麥香駱駝
清朝是戲曲極為流行的時代。眾所周知的四大徽班(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在乾隆五十五年入京,給乾隆皇帝弘曆賀壽。這也被視為京劇產生的基礎。
在清朝,當然不是隻有京劇。實際上,崑曲、弋陽腔、高腔、亂彈、西皮、二黃等劇種,都曾經在北京流行。據說,明末降將阮大鋮就曾經給清軍演唱弋陽腔。康熙和乾隆這爺倆,在巡幸江南之後,都曾經帶回江南當時的名角,入昇平署教戲。而咸豐帝本人,對音律很精通,而且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慈禧太后,更算得上是最著名的“戲迷”了……
但是,戲曲演員在古代身份很低,列於“下九流”中,政府是明確規定八旗子弟不可以唱戲的。這裡的“唱戲”,是狹義上的,加入戲班,登臺演出。但是,在私密場合,聚集三五好友哼著玩,是常有的。但是一旦被發現登臺演出,後果是很嚴重的。
嘉慶十年 ( 1805) ,有護軍披甲圖桑阿、烏雲珠、德泰、全魁、李惠等五人,“登臺裝演”,嘉慶帝勃然大怒,斥責他們“不肖子孫”“不安本分”“甘與優伶為伍”“有玷旗人顏面”。被“銷去本人戶籍,發往伊犁,充當苦差”。( 《清仁宗實錄·卷一百六十九》)
但是他們實在太愛唱戲了,怎麼辦呢?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想出了一個辦法:登臺表演之後,不收費,也就是俗稱的“票友”。 他們自掏腰包,請名師教戲,然後免費表演。
清政府倒臺之後,八旗子弟失去了生活來源,本身就是“票友”的那一部分,很多開始了賣藝求生的道路。這時候當然也沒有人限制他們了。著名的“四大名角”,旗人就佔了兩個名額。尚小云先生是漢軍旗籍人,平南王尚可喜的後裔。而程硯秋先生,則是實打實的正黃旗滿人,正黃旗可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他是清代中期名臣英和的五世孫。
不可以唱戲!滿族人全民皆兵,不從事其他工作!滿族人的宣傳工具是“八角鼓”,清政府鼓勵滿族旗人創作、演唱有利於政治統治內容的八角鼓,娛樂於教!併發給執照“龍票”。清末、民初皮黃的愛好者粉墨登場謂之“玩票”,就與此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