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味冷

    曲藝事業,不是曲藝企業。曲藝事業發展,不應該光看曲藝企業賺多少錢。

    故宮也是拿著鉅額補貼攬客的,要是改成cbd,賺個幾千億應該沒問題,賣嗎?

    以賺錢能力作為區分,聯合國的文化遺產也就不用辦了,電影一出,別說曲藝,郭德綱也就是賣個零頭。

    對於多數曲藝來說,受限於時代的技術背景,都已經不適合媒體時代。馬太效應,網際網路讓大眾的興趣集中於少數當紅藝術形式,少數當紅演員,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開啟電視就能看到國際巨星,小地方的名人有多大生存空間?

    國家補貼各種曲藝形式,讓他們還有生存的空間,和補貼故宮全國的各種博物館一樣,看中的是文化價值和文獻價值,而不是能收多少稅款提升多少gdp。

    誰愛曲藝?是那些要取消曲藝補貼,搞市場化,所謂憑本事吃飯的人嗎?論吸引眼球的本事,奧斯卡也比不上蒼老師吧。

    把腦子從後腳跟裡拿出來想一想,商業化的結果,定然是幾種曲藝吃飽飽,其他曲藝草丈高。

    曲藝事業,先保證多數曲藝活著吧。

  • 2 # 羞羞俠

    這其實是兩面性的問題,第一,在相聲低潮期時很多相聲藝人去跑龍套,跨界去了,馬上就要到了後繼無人的地步,所以這時候顯出來補貼的重要性,給相聲演員一口飯吃,讓這門技藝繼續傳承,但是這個吃不飽餓不死的補貼會讓人懶惰,讓人回到曾經吃大鍋飯的時代不思進取,不追求技藝的精湛。第二現在出現了個別的相聲演員出名了跨界了,造就了人一種相聲又活起來了的景象,但是刨根問底的去看,相聲真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嗎?其實不然,因為你可以看看現在的相聲諷刺,譏笑,卻少了曾經相聲老藝術家們的歌頌,引導讚美的正能量,靠博眼球,炒熱點來捧紅自己的相聲演員也不會長久。相聲演員拿補貼辦商演就跟中國足球花大價錢請世界名教如出一轍,只能說前途渺茫,不可持續!

  • 3 # 七月末603

    拿補貼去商演就跟以前慰問演出沒啥區別,演員旱澇保收,還能多賺一分兒錢,對提高業務沒有幫助,更甭說發揚光大相聲這門傳統藝術了,就是為了賺錢走過場,不看好他們的上座率。贈票,送雞蛋,看完滿場可以抽獎這一系列促銷手段可以用一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eep指南者家享版和逍客的智享版,哪個更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