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狄飛驚

    這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玄武門之變本質是對皇權的爭奪,李世民滅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得皇儲之位,很快又逼迫老爹退位禪讓,如願以償取得了皇位。

    但對李建成、李元吉留下的女眷,包括他們的妻妾、女兒、隨從侍女等等,李世民是沒必要趕盡殺絕的,因為這些女人不過是男人的附庸,個個手無寸鐵,根本構不成什麼威脅,留著她們要比殺掉更有價值和意義。

    按照以往慣例,謀逆大罪之人的妻女不是被沒入宮中為奴,就是淪為官妓,過著或疲憊不堪或生不如死的日子,無論哪種下場,都是一種折磨。

    但李世民沒這麼幹,他對待大嫂和弟媳的方式相當之“人性化”。

    1、李建成之妻、太子妃鄭觀音,撫養丈夫遺孤,孀居一生

    鄭觀音出身滎陽鄭氏,鄭氏是北方著名士族門閥,屬“山東士族”的代表,從北魏時期便世代為高官顯宦,頗具政治影響力。正因為如此,鄭觀音才得以嫁給唐王李淵的長子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中,鄭觀音夫死子亡,悲痛欲絕,但李建成還留有幼女,鄭觀音不能尋死覓活,李世民對她也很敬重,讓她居住在長樂門撫養李建成的女兒。自此,鄭觀音一人孀居五十年,一直活到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才去世,終年78歲。

    李世民為何不娶鄭觀音?有人認為是拉攏山東士族,這個觀點顯然站不住腳,因為李世民對自己的弟媳、出身關隴士族的齊王妃楊氏,就是據為己有的。

    齊王妃楊氏出身高貴,她出身弘農楊氏,是北朝著名豪門,關隴士族的代表。楊氏是隋觀王楊雄的侄孫女,觀國公、左衛大將軍楊恭仁的從侄女,她所在的弘農楊氏,家族勢力比鄭觀音的滎陽鄭氏還要厲害。

    據史料記載,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坊間傳聞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便覬覦楊氏美貌,玄武門之變後便將楊氏據為己有,但由於楊氏是自己弟媳,李世民始終沒有公開冊楊氏為嬪妃,楊氏沒有正式名分。

    不過,李世民對楊氏相當寵愛,因為楊氏曾為李世民生下一子曹王李明,而李明是李世民最後一個兒子。長孫皇后去世後,中宮缺位,李世民甚至打算冊楊氏為皇后,但遭到魏徵反對,魏徵對李世民說了一句“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讓李世民打消了這個念頭。

  • 2 # 文文情感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帝寶座,是用鮮血澆築而成的。

    當然,不是李世民自己的血,而是敵人的血,外加他的哥哥、弟弟以及侄子的血,唐太宗這一路走過來,可謂是“風光無限”。

    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而他的嫡長子是李建成,李淵當上皇帝之後,李建成也順其自然地成為了太子,在所有人看來,李建成問鼎皇帝的寶座,只是時間問題。

    可歷史總有意外,而對於李建成來說,這個意外,就是自己的親弟弟李世民。

    於是乎,李世民手下的將軍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攛掇著李世民謀反也在情理之中,再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對李世民的態度,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讓李世民下定了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

    在這次事變中,李世民成功了,不僅架空了李淵,而且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此外,李世民還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全部誅殺,做完了這些,李世民才停手,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妃子們自然也成為了李世民的“砧板上的魚肉”。

    李世民和弟媳齊王妃。

    齊王妃,是隋觀王楊雄侄孫女,可以說是大家閨秀,當然也是國色天香,後來被李元吉看上,成為了他的妃子,兩人的關係怎麼樣,史書中沒有很清楚的交代,不過卻有些資料稱,齊王妃在李元吉活著的時候,就和李世民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

    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元吉被李世民殺死之後,齊王妃就被李世民收入了後宮,並且對她寵愛有加,至於有多寵愛呢,只能用“很”字來形容。

    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曾經有一次想要把齊王妃立為皇后,但是卻被魏徵一句話給勸住了,這句話被記載在了《新唐書》中,即: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這個辰辰贏是春秋時期晉國兩任國君的妻子,第一任是晉懷公,第二任是晉文公。

    作為一個能聽進臣下意見的皇帝,魏徵的反對自然也被李世民所採納,而齊王妃的名分問題直到齊王妃去世都沒能解決,確切地說,她到死都沒能在李世民那混個名分,到死都是李元吉名分上的妃子,不過能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對於齊王妃來說,似乎也夠了。

    李世民和嫂子太子妃。

    李建成的太子妃,名叫鄭觀音,這名字一聽就是一個大家閨秀,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她是隋朝潭州都督鄭繼伯之女,自幼便是錦衣玉食,自然也是頗有姿色的。

    後來嫁給了太子李建成,而被封為太子妃,這在鄭觀音看來,生活是那麼美好,畢竟自己離皇后僅差一步,這一步就是李淵去世,可是她的夢想卻被終結在了玄武門之變中,丈夫李建成被殺,而自己的幾個兒子也都被殺死,這對於太子妃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

    李建成死後,鄭觀音也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了,但是李世民並沒有像齊王妃那樣,把太子妃也收入後宮,而是讓把她給“供”了起來,後來鄭觀音獨居五十年之後才去世。

    那麼問題就來了,李世民為何會放過太子妃鄭觀音呢,首先我們可以排除的是,鄭觀音長得不好看這點,畢竟能成為太子妃,容貌那肯定不會很差,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在於鄭觀音的身份。

    鄭觀音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妃,將來是要母儀天下的,但是這一切都被李世民給終結了,自己的皇后命也自此畫上了句號,所以鄭觀音對於李世民的恨意遠比齊王妃要重,如果李世民把她收入後宮,那天天就得提心吊膽過。

    此外,身為原太子妃的鄭觀音,由於身份實在是特殊,所以她註定了不會被李世民身邊的大臣所接受,畢竟連齊王妃這樣普通的妃子,都被大臣們所不喜歡,更何況鄭觀音了。

    結束語: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納了弟媳齊王妃,為何對太子妃不敢下手?究其原因是因為李建成是太子,這也導致了他的太子妃的身份極其特殊,不過李世民並不在乎這一身份,他在意的是這個太子妃會對自己有威脅。

    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朝代,李世民的這種行為,在當時也並不是大逆不道的,比如說李世民的妃子武則天,後來也又嫁給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並且後來也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再比如說唐玄宗最寵愛的楊貴妃,一開始也是他兒子李瑁的妃子。

  • 3 # 歷史便籤

    導語:李世民霸佔了齊王妃,為何卻放過太子妃?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倘若說起中國古代的著名君王的話,世人都會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此人是唐朝盛世的締造者,也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賢君。但是一個人能夠治國,並不代表擁有很好的人品,前者由能力決定,而後者由品德決定。

    李世民是當之無愧的軍事家,他少年從軍,曾於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曾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隋末群雄,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最終統一天下。

    而李世民在歷史上最受爭議的事情便是“玄武門之變”了,在這場戰役之中,他殺了親生兄弟,並逼迫李淵退位,是個不仁不孝之人。不僅如此,事情發生之後,李世民還霸佔了美貌的齊王妃,引起眾人的強烈反對。但是奇怪的是,李世民卻放過了太子妃,這是為何呢?

    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後,便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給抄家了,並且殺掉了他們的所有後代,以絕後患。而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人們,李世民也沒有放過,將她們收入了自己的後宮之中,唯獨放過了太子妃鄭氏。那麼,為何李世民會放過鄭氏,而沒有放過齊王妃呢?其實和兩人的身份有關。

    第一, 鄭氏的後臺比齊王妃要硬

    鄭氏本名鄭觀音,出身於滎陽鄭氏,是關隴貴族集團的關鍵人物。雖然李世民發動了政變並獲得了勝利,但是並不代表他打下了江山便可以守江山,他需要這些強大勢力的支援。因此,李世民因為畏懼關隴貴族集團而選擇了放過鄭氏,只是將鄭氏遷居於別館。後來,鄭氏還一直活到了78歲。

    相反的,楊氏為隋朝楊雄的侄孫女,是隋朝宗室後裔。她的家族雖然也不是很弱小,但是由於改朝換代,後期已經開始沒落了,不足為患。

    第二, 鄭氏有子嗣,而齊王妃沒有子嗣

    楊氏雖然嫁給了齊王,但是兩個人並沒有生下孩子,而換一個丈夫對齊王妃而言,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鄭氏卻不一樣,她和李建成之間是有孩子的,而母親對孩子的重視是人們所無法想象的,倘若李世民將其收入後宮的話,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第三, 楊氏其實是個輕浮之人

    雖然楊氏也出身名門,但是她並非是一個專情之人,只要別人對她好,並且有權有勢,她便可以滿意。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楊氏進入後宮之後,便深得李世民的喜愛,甚至還差點被立為了皇后。

    由此不難看出,李世民不敢動太子妃而將自己的弟妹納入後宮,其實和兩個女子的後臺以及各自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當然,還有另一個可能,楊氏的美貌要遠勝於鄭氏,畢竟男人嘛,比較看重的畢竟還是女子的容貌。

    參考資料:《舊唐書》、《中國通史·第三十八章》、《資治通鑑》

  • 4 # 小小嬴政

    中原王朝的實力進一步衰弱,少數民族的進攻更加瘋狂,於是出現了戰爭主導下的民族大融合,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隨著他們家族進入中原以後,積極地進行漢化,把自己的姓氏改為長孫,因為他們這一支曾經是皇族的長孫。

    還有很多人進行漢化,而且是不遺餘力的漢化,但是這樣的漢化都是表面化的,膚淺的,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習慣並沒有變,所以這些頂著漢族姓氏的少數民族都還按照他們的習慣生活,在男女關係上就表現的比中原人要隨便的多。

    李世民家族是西涼開國君主李皓的後代,西涼滅亡以後李家人開始在北魏政權謀職,曾鎮守內蒙古武川,後來李淵起兵反隋的時候,就被稱為內蒙古武川軍鎮。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李虎後來官至左僕射、太尉,賜姓大野氏。

    這個時候的李氏家族,就生活在西魏的統治之下,受到了很多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思想的影響。大野氏是鮮卑族的姓氏,這個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時候,還處於十分原始落後的狀態,沒有中原地區封建思想的影響,男女關係比較隨便。

    不像中原地區的那麼多禮節禮儀,思想和行為受到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很少,李世民家族就在這樣的形勢下,參與了當時的民族大融合,所以造成李世民及其家族成員深受少數民族思想和習慣影響。

    很多人說大唐的風氣開放,其實這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的根源就在於五胡亂華的時代,大量的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這些人沒有忠孝節義思想,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所以才會有開放的風氣。

    李世民家族經過好幾代人和少數民族共同生活,直到隋文帝楊堅擔任北周相國時,才准許李虎恢復本姓李氏。此時,李虎已經死去多年了。他們李家的骨子裡已經是一個胡人了。

    這時候的李世民雖然已經恢復了漢族姓氏,但是他和那些表面上進行漢化的胡人一樣,思想和生活習慣還是胡人的那一套,這是改不過來的。

    在李世民看來,為了奪取皇權,殺死兄弟甚至他爹李淵都不算啥,再說了他的那幾個弟兄也是這樣想的,這是少數民族的繼承製度下的想法。

    中原王朝的皇位繼承製度是嫡長子繼承製,而且不管賢德與否,誰是嫡長子誰繼承皇位,只有少數民族政權才存在爭奪皇位的情況,所以這一切都是民族融合的結果。

    所以歷史上對這些唐朝的評價是“髒唐亂宋”,一個“髒”字說的是唐王朝皇室私生活的骯髒,但是這是站在漢族的封建禮教的角度說的,對於人家胡人講都是正常的。

  • 5 # 無月文化館

    我是無月,感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成王敗寇

    在我們今天看來,李世民兄弟的女人,分別是他的嫂子和弟媳,但其實這只是我們今天人的視角。

    在那個年代,其實不這麼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下,雖然大唐是中國歷史上女性地位最高的朝代,但是一來這還是唐初,女性地位還沒拔高那麼多;二來成王敗寇,這些女人的丈夫都被李世民殺掉了,她們成了無主的女人。

    在那個年代,女人就是男人的資產,這麼簡單而已。

    齊王妃早與李世民私通

    齊王妃很早就與李世民私通了。

    當年,李元吉為了幫哥哥李建成擊敗李世民,巴結了李淵的幾個寵妃,經常在李淵耳邊吹枕邊風,說李世民壞話。

    而李世民同樣懂得通過女人為自己創造有利條件。

    李世民勾引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將弟媳發展成了自己的眼線。

    所以,李元吉很多的言語和行動,都被李世民知道了。

    玄武門之變後,齊王妃先是沒入宮中,然後被李世民收入後宮。

    太子妃潔身自好

    太子妃與齊王妃不同,太子妃是個潔身自好的女人。

    太子妃也生的天生麗質,李世民並不是沒有動過心,只是東宮一倒之後,太子妃就選擇了出家為尼,從此不再過問政治。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6 # 我不是胡婻婻

    隋末天下紛亂。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歷史將隋煬帝釘在了恥辱柱上。我們有沒有仔細想過其中更深層次的波流湧動。話不多說,自李淵太原起兵,先後擊敗 招降各路義軍反王,定都長安,取國號---唐。南征北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唐太宗李世民任天策上將。麾下謀臣如雲武將如雨,發動了玄武門事變。一舉蕩平太子 齊王所以勢力。弒父殺兄殺弟,取得皇位。

    為何玄武門事變之後,唐太宗佔弟媳齊王妃,卻不對太子妃分毫不動。我們或許都忘記了太子妃的姓氏---鄭。漢隋時期是郡望身份制的社會,郡望世家大族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貴的世家大族中有五個姓氏最為尊貴。即隴西李氏(今甘肅省東南部)、趙郡李氏(今河北趙縣)、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范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滎陽市)、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 宗族。所以稱之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 或五姓七家。李家的唐朝我們可以說是當時的關隴貴族和山東士族協力打下來的。李世民不敢殺太子妃鄭觀音或許就是政治上對五姓七家的一次妥協。後來唐太宗修改《氏族志》的時候天下人還是認為崔氏是天下第一門戶,唐太宗與崔氏聯姻都被直接拒絕,認為不配。不得不說當時世家的勢力之強。

    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或者正是這一次次對世家的妥協讓太宗李世民走上了重開科舉取士的路。士族從唐初的鼎峰慢慢開始落幕。

  • 7 # 妖鬼雜談錄

    歷史上數一數二的不倫之戀:唐太宗李世民和齊王妃之間的愛恨情仇。甚至這位齊王妃還成為了李世民的側妃。

    唐高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李建成,二兒子李世民,三兒子李元吉。雖是一父所生,但三個兒子卻大不相同。大兒子貪酒好色,二兒子勇敢有謀略,三兒子好玩長相粗鄙。

    唐太宗李世民和齊王妃的故事就要從齊王說起,齊王李元吉因為喜好美色,於是花言巧語娶長安城有名氣的美女楊佳媚為妻。

    但是!齊王卻貪圖美色,日夜沉迷於酒樓裡,與眾美女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忘記了自己還有個小嬌妻,就算齊王妃勸誡也不理睬,甚至還對齊王妃謾罵動手。齊王妃終於被逼的鬱鬱寡歡,感慨芳華歲月流逝。

    而此時的唐太宗統帥大軍南征北戰,屢屢戰績讓唐高祖李淵越看越喜。

    當李世民回朝之際,那兩位兄弟便抱著愧疚之心邀他吃酒玩樂。一日,三兄弟帶著家小去郊外騎馬玩耍,這也算是李世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認識自己的弟媳齊王妃,馬背上驚鴻一瞥,讓李世民和齊王妃雙雙對對方產生了異樣的情感。

    齊王妃滿眼的憂鬱,讓李世民心生愛憐,看這淚汪汪的大眼睛裡,寫滿了對婚姻的不滿。而齊王妃早早對這英勇帥氣的李世民有了感情,加上李元吉對她的冷落,更是讓這位齊王妃心動不已。

    只是造化弄人,朝廷上的事總是牽絆著兒女私情。因唐高祖屢次暗示要立李世民為太子,這讓太子李建成心生不滿。於是太子便和李元吉商議滅了李世民,而李世民卻心知肚明,這才有了那次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直接殺掉了自己的兄弟。

    事後,李淵怕冤冤相報何時了,就下令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這才斷了齊王妃對李世民的愛戀。

    不過按照舊制,作為寡婦,齊王妃不得不入宮,因眾所周知有這段私情,齊王妃便入宮成了李世民的妃子。

    而李建成時期的太子妃,在太子死後,太子妃鄭觀音也入了宮同樣成了李世民的後宮的一份子。

    原因並不是他們有感情,而是太子妃後頭的勢力太強。

  • 8 # 歷史茶坊

    齊王妃楊氏年輕貌美

    李世民比四弟李元吉大五歲,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年僅28歲,正值血氣方剛,精力旺盛的年齡。按邏輯來說,齊王妃楊氏跟李元吉的年齡應該相仿,大概是20歲出頭的妙齡少婦,李世民將齊王妃據為已有最大的可能性便是被楊氏的年輕貌美所吸引。

    鄭觀音不是李世民的菜

    據鄭觀音的墓誌銘記載,她出生於599年,比李世民小一歲。按理來說,李世民對這位寡嫂完全可以用對待弟媳的手段把她據為己有。但李世民沒有這樣做,而是將寡嫂奉養在長樂門內,讓她撫育女兒(兒子已被誅殺)。

    此外,據說鄭觀音在李建成死後,終日悼念亡夫,這使得李世民對她愈發不感興趣。

    齊王妃楊氏主動獻媚

    前文說過,最初楊氏曾跟鄭觀音一樣,都是在後宮撫育幼孤,後來卻受到了李世民的寵幸,與鄭觀音的長年寡居大相徑庭。這說明極有可能是楊氏憑藉才貌俱佳的優勢主動向皇帝獻媚,從而獲得了李世民的寵幸。

  • 9 # 九頭鳥漫談文史

    第二:要接受李建成的政治遺產,必須善待鄭觀音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奪權,是因為他通過正常渠道搞不贏李建成,當時就支持者的力量對比來說,李建成是超過李世民的,朝堂上大部分臣子是支援李建成的,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要穩定政局,不能採取殺戮的辦法,否則會逼反很多原東宮屬官,李世民需要和平接收李建成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對鄭觀音採取惡劣的態度。

    第三:太子妃的孃家不可欺

    李元吉的夫人楊氏出身高貴,是前隋宗室觀王楊雄的侄孫女,但也正因為是前隋宗室,她的孃家人在唐朝需要夾著尾巴做人,即使李世民強佔楊氏,也不用擔心楊氏的母族敢反對。太子妃鄭觀音就不同,她的母族是滎陽鄭氏,隋唐時有所謂的五姓七望等頂級世家,是擁有很高名望和政治資源的豪族,滎陽鄭氏就是其中之一。

    而齊王妃楊氏,雖然被李世民納入後宮,還給李世民生下一個兒子曹王李明,但卻一直沒有正式的妃嬪稱號,自始至終都是掛著李元吉老婆的名分,她和李世民所生的兒子在法理上只能叫她嬸嬸,直到李世民將李明過繼給李元吉後,她的兒子才成為兒子。

  • 10 # 大國布衣

    因為李世民最恨的人就是三弟齊王李元吉,簡直可以說是恨到骨子裡,不僅殺其子,還強行將齊王妃楊氏納入後宮為妃,兩人生下一個兒子後又過繼給了李元吉。

    齊王李元吉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都是一奶同胞的兄弟,母親是竇皇后,由於從小就相貌奇特(現代審美觀來看就是極醜),竇皇后很是厭惡他的長相,不願意撫養,甚至命家人將他拋棄,幸虧侍女陳意善偷偷將他抱回祕密撫養,李元吉才得以活下去。但是善良的陳善意最後結局卻並不好,因為一些小事反被李元吉處死,可見李元吉這個人品行有多壞,心腸有多惡毒。

    李元吉凶狠狡黠,他與太子李建成結黨排擠算計秦王李世民,甚至多次陷李世民於險境之中。

    武德六年(623年)的某一天,李世民陪同高祖駕臨齊王府,李元吉覺得這是一次千載難逢暗殺李世民的好機會,就讓自己的心腹死士護軍宇文寶潛伏在臥室,準備暗殺李世民。李建成覺得風險太大,就制止了李元吉的冒險行動,李元吉氣憤額說:“為兄計爾,與我何干!”(“只是為大哥著想而已,對我有什麼相干!”),李世民就這樣幸運的逃過了一劫。

    有一次李元吉、李世民陪同高祖到太和宮避暑,李元吉又打起了算計李世民的算盤,就對李建成說:“等我到了太和宮,就派精悍的將士抓住他,再把他關進地窖裡,只開一個洞口遞送食物,讓他永遠都不見天日。”李元吉還多次在高祖面前請求除掉李世民,還好高祖大事還算不糊塗,沒有殺李世民,但也並不制止李元吉瘋狂的算計李世民,幾個兒子的明爭暗鬥反而愈加激烈。

    李元吉聯手李建成對付李世民,是因為他也有當皇帝的想法。李元吉的心腹護軍薛寶曾借符籙之事說元吉二字合起來就是“唐”字,寓意“齊王當為天子”,加上太子李建成承諾除掉李世民之後立他為皇太弟,李元吉因此對付李世民更加不遺餘力。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兵變。李世民首先一箭射死毫無防備的李建成,而他身邊的宿衛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落馬上,關鍵時候,李世民的坐騎受到驚嚇帶著李世民跑到玄武門旁的樹林裡,李世民又被樹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來後一時爬不起來。李元吉見狀迅速趕到,奪過弓鉉準備勒死他,關鍵時候尉遲敬德趕到,大喝一聲,李元吉嚇得一激靈,趕緊放開李世民,想跑入武德殿尋求高祖的庇護,結果被尉遲敬德一箭射死,年僅二十四歲。

    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勝利而結束,同年高祖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繼位後展開了對李元吉、李建成的清算,盡殺兩人的兒子,由於齊王李元吉處處算計他,幾次置他於險境,為了表示報復,李世民強行將齊王妃楊氏充入後宮。而太子李建成雖然是自己爭奪皇位的最大競爭對手,但幾次制止齊王的瘋狂行動,李世民對他還算留有情面,太子妃鄭氏當時才二十八歲,被迫令孀居於長樂門,撫養幼孤,直到唐高宗上元元年(676年)去世。

    李世民與齊王妃楊氏後來還生下了一個兒子曹王李明,貞觀十六年(642)被過繼給李元吉為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認同二十四孝“郭巨埋母”嗎?其中還有什麼是不符合孝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