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別稱“桑梓”、“故園”、“枌榆”、“梓里”、“故里”、“鄉關”等。
1.桑梓指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讚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2.枌榆。枌榆社在江蘇豐縣城東北。按明版《豐縣志》載:枌榆社在縣治東北十五里。按《史記》,以為漢高祖里社。《前漢書》顏師古注曰:以此樹為社,因立名。劉邦拔劍斬蛇起義之初,向故鄉豐縣的 枌榆社,牲宰致祭,乞求土地之神,賜他更多的土地。不知是土地神的聖靈,擬或是他個人力量,東奔西走,夷秦滅項,統一天下,得到了他意料不到的那麼大幅土地。為了對枌榆社神的崇德報恩,下令修繕枌榆社,四時奉祀;春祀更少不了豬羊,以示隆重。“枌榆”二字因此成為後人對家鄉的代名詞。張衡《西京賦》中有“伊豈不歸於枌榆”。
3.梓里。五代 翁承贊 《奉使封閩王歸京洛》詩:“此去願言歸梓里,預憑魂夢展維桑。” 宋 張元幹 《瑤臺第一層》詞:“舊山同梓里,荷月旦、久已平章。”《再生緣》第九回:“傷心已感年華改,彈淚偏出處。
4.鄉關。出處:《陳書·徐陵傳》:“ 蕭 軒靡御, 王 舫誰持?瞻望鄉關,何心天地?”唐代詩人崔顥的七律《黃鶴樓》中的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故鄉”別稱“桑梓”、“故園”、“枌榆”、“梓里”、“故里”、“鄉關”等。
1.桑梓指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桑梓——家鄉、故鄉。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讚揚某人為家鄉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2.枌榆。枌榆社在江蘇豐縣城東北。按明版《豐縣志》載:枌榆社在縣治東北十五里。按《史記》,以為漢高祖里社。《前漢書》顏師古注曰:以此樹為社,因立名。劉邦拔劍斬蛇起義之初,向故鄉豐縣的 枌榆社,牲宰致祭,乞求土地之神,賜他更多的土地。不知是土地神的聖靈,擬或是他個人力量,東奔西走,夷秦滅項,統一天下,得到了他意料不到的那麼大幅土地。為了對枌榆社神的崇德報恩,下令修繕枌榆社,四時奉祀;春祀更少不了豬羊,以示隆重。“枌榆”二字因此成為後人對家鄉的代名詞。張衡《西京賦》中有“伊豈不歸於枌榆”。
3.梓里。五代 翁承贊 《奉使封閩王歸京洛》詩:“此去願言歸梓里,預憑魂夢展維桑。” 宋 張元幹 《瑤臺第一層》詞:“舊山同梓里,荷月旦、久已平章。”《再生緣》第九回:“傷心已感年華改,彈淚偏出處。
4.鄉關。出處:《陳書·徐陵傳》:“ 蕭 軒靡御, 王 舫誰持?瞻望鄉關,何心天地?”唐代詩人崔顥的七律《黃鶴樓》中的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