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大白話職場
-
2 # 幸福家園108538441
一個人無論有錢有勢,還是一無所有,幸不幸福在於那個人的心態。有錢人未必幸福,窮人也未必不幸福。就拿我家有個親戚來說吧,他家有錢,兒女也出的出國,當的當老闆,可這家老人並不覺得幸福,兒女很少回家,只有錢給他們老兩口。還有一個親戚家裡窮,兒女都務農打工,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過的挺幸福。俗話說得好,知足常樂!
-
3 # 使用者60599176943楊保
我土生土長在農村,沒有什麼不幸福!一天為了孩子只能大哥哦不過,連覺都睡不好,不過心裡還是挺幸福的,知足常樂,再不多說。
-
4 # 居安思危55515
我感覺很幸福,因為幸福是相比較而存在的,自己跟自己得過去比,我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
過去我們的家庭經濟困難,改革開放三十年後,我們家的經濟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變,菜籃子豐富了,生活質量提高了。
人生在世永遠也不會滿足,每當跟富裕的家庭相比,我也會感覺心裡不太平衡。也會有一點失落感,也會有一點小遺憾。
我感覺我們的社會在進步,雖然現在還不完美,但是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
5 # 使用者6860691546160
幸福,美滿。
比那些有戰爭的國家,貧窮的國家好的多少倍吶,也安全多少倍吶,天天吃的飽,穿的暖,睡的那麼安逸,知足了。
-
6 # 蘭花不豔有奇香
知足心常樂,滿意身自安。在繁榮富強的中國生活再說不幸福那可沒有良心!首先有安定的居所環境,掙錢多少憑自己的本事。掙多錢就富裕,掙少了就緊巴。無依無靠不能幹了國家還發養老金,我說中國人是幸福的。
-
7 # 小小團長
今天我覺得我過得蠻好。雖然還有些虧空,年前還把工作辭了,但我相信明天會更好。
因為我的父母,我媳婦的父母,我們的孩子,都齊齊整整,平平安安。在這個從來沒有人遇到的疫情期間,大家都沒有經驗,我說的是生活的經驗,每個人都在家裡,不免有些煩躁。
我從年初二開始就說看看書吧,但就是看不進去,每天就是開著電視看手機。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無法宣洩心中的壓抑。這個時候可能多和朋友啊,親戚啊,家人啊,通過手機等各種媒介,聊聊天,做一些深層次的對話,我覺得也蠻好。
我之所以相信幸福,那是因為我相信每一個有行動力的人都會認為明天會更好更幸福。
-
8 # 劉雅琴
我幸福!是我少年時代理想我覺得滿足了!少年時代理想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看電影裡蘇聯收割用康拜因我羨慕不得了。現在我國全都有!吃穿不愁,國家安定團結。退休有養老金有房住。兒女雙全,我老倆口都己是耄耋之年感到祖國富強我很幸福。
-
9 # 廣安強哥
幸不幸福,要看自己的心態;心態正不正,俗話說得好,知足者常樂。夫妻之間也是一樣要知足,相互關心,理解,包容;要看到相互最好的一面。還有一個家庭也是一樣要知足,少一些吵鬧,多一些開心,做到家和萬事興這就叫幸福。
-
10 # 農民工洋子
這個問題我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要說自己不幸福那就回頭看看那些食不果腹,衣不抱體,要說自己幸福那有的看看那些出門有專職司機、回家有傭人保姆之類的,到哪裡都是VIP,過好自己知足常樂!
回覆列表
英國作家歐文說過:“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
幸福是什麼? 每個人對幸福的標準不一而論。
林語堂先生曾對幸福有著精闢的詮釋。 他說: 幸福人生,無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床上; 二是吃父母做的菜; 三是聽愛人講情話; 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乍一看,無非是睡覺、吃飯、談情、玩耍這些稀鬆平常的小事。細細想來,若要將每一件事心無旁騖的做到盡善盡美,卻實非易事。
睡在自家床上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
莎士比亞說過:舒服的睡眠才是自然給予人的溫柔的令人想念的看護。
睡得舒服,要在自家床上,首先得有屬於自己的家。
馮驥才在文章《靈魂的巢》裡寫道: 那時反動派抄家,他們一家像過街老鼠一樣,被人一邊喊打,一邊轟趕。東逃西竄,搬了十多次家。 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樣,在他心裡留下永無平復的傷痕。 流離失所的人最渴望有個溫暖的家。 反動派被打倒後,馮先生終於可以安居樂業。每次他在夜間回家,看到亮燈的窗子,柔和的光從紗簾中透出,靜謐而安詳,心中便充溢著一種踏實,一種溫情,一種徹底的放鬆。 他不禁說道:“家庭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設防的地方,只有在自己家裡,身體才能自由自在,靈魂才能妥善安放。” 和平年代裡,那些在外求學謀生的遊子,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心願。 青年作家張五毛曾說過:“每個北漂都有一部辛酸史,高潮是搬家,在北京沒搬過三五次家不足以談人生。” 從最初搬家一張地鐵票就能搞定,到需要一個麵包車,再到需要七座的金盃,背後全是淚。
好一些的,最終和生活奮勇搏鬥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家裡有孩子的歡聲笑語,有愛人遞過來的一杯熱茶,有餐桌上冒著熱氣的一羹一飯,有床頭燈輝映下透著甜蜜的雙人床。
晚上躺下來,在自己心靈的寄託處,滿意的熟睡了。睡在自家床上,是一種多年居無定所,終於風雨過後見彩虹的暖意安慰。 睡在自家床上,有著可以溫柔依賴的歸屬感。
吃父母做的飯菜
美食家蔡瀾說:“世界上最極致的口味永遠是媽媽的味道。”
最懷念兒時在父母身邊的時光了。小時候,只要我們想吃什麼,父母就傾其所能的滿足我們的慾望。
爸爸在桌上用力均勻的揉著小麥麵粉,再用擀麵杖玩魔術般的來回滾動。像大圓盤般的麵皮在爸爸一揉一滾一翻裡誕生了。
媽媽在灶下燒火。木頭熊熊燃燒,時不時地發出嗶嗶啵啵、噼噼啪啪聲。鍋裡的水翻滾沸騰,爸爸早已用他那雙巧手切好了麵條。媽媽起身將洗淨的老南瓜切成塊,和麵條一起下鍋。 清香四溢的南瓜面撲鼻而來。我們早已垂涎欲滴,一人手裡拿著一副碗筷等在鍋邊。就等爸媽開口了。 勁道十足的面和甜甜糯糯的南瓜熱烈相擁,極大地滿足了我們的味蕾。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爸媽看得眉開眼笑,一家人其樂融融。
媽媽的味道至真至情。看似平實的美味裡,食材普通易得,但是搭配合理,每一口都飽含著真摯的父母之愛,總讓人牽腸掛肚。
媽媽的味道形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味覺習慣,像花崗岩一般頑固,無論走到哪裡都無法改變。
長大後,我們漸漸遠離了家鄉,遠離了父母。因為工作,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數也彌足珍貴。 每次回家,爸媽都緊鑼密鼓的張羅著一桌飯菜。 甘甜爽口的黃瓜,味道鮮美的魚湯肉圓,鮮香麻辣的炒螺絲,醬香味十足的醬鴨,每一道都是我們愛吃的菜,每一道菜都是媽媽自己精心種養的食材。 臨了,爸爸還會拿出他自己種的晒乾的花生,紅豆,綠豆,顆顆粒大飽滿,顯然是精挑細選的。 媽媽抱著瓶瓶罐罐,有醃好的香菜,辣乎乎的腐乳,爽脆的蘿蔔條,又拎出一袋袋幹豇豆,幹筍子,塞滿後備箱。 最後,站在村口叮嚀囑咐,看著我們上車,啟動。
就像龍應臺說的: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捨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
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媽媽的味道永遠浸透著濃濃愛意和深深眷念。
聽愛人講情話
魯迅和原配朱安的婚姻是父母之命。他們婚後感情不合,形同陌路。
周冠武20歲時回憶魯迅結婚那天的情形: 當時魯迅一句話也沒有講,見了新媳婦,照樣一聲不響,臉上有些陰鬱,很沉悶。
魯迅曾對他的好友許壽裳說: 這是我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供養,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魯迅對朱安的冷漠,如友人荊有麟所說: 那家庭,可就怕人了。魯迅常年四季,除例話外,不大與太太談天。 據他家老媽講,大先生與太太每天只有三句話,早晨太太喊先生起來,先生答應一聲哼,太太喊先生吃飯,先生又是哼,晚上先生睡覺遲太太睡覺早。 太太總要問:門關不關?這時,先生才有幾句簡單話:關或者不關”。
德懷特·斯莫說:婚姻的核心是交流。 朝夕相處的兩個人,若常常在一起沒話說,實際上夫妻感情已經名存實亡。
朱安曾說: 我是驕傲的,因我是周樹人之妻。我亦是疼痛的,守著一個不愛我的人。夫妻間的涼薄在於無話可說。 而幸福的人生,在於愛人間心照不宣,無話不說。家裡充滿熱氣騰騰的煙火氣。 所謂煙火,就是你洗菜我淘米,你熬湯我切菜,日子瑣碎,鍋碗瓢盆交響曲裡流淌出來的缺失恩愛的音符,而這音符,就是愛人之間最幸福的情話。
跟孩子做遊戲
人生的另一種幸福是家裡有孩子,大人陪著孩子玩耍,讓家裡充滿歡聲笑語。
林語堂以為,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 的確,女人的慈母之態加上孩子純真可愛,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畫。
幸福是:媽媽在廚房裡洗手做羹湯,爸爸在客廳裡給孩子當馬騎,大馬在地上爬,小馬在大馬背上揮著小皮鞭“駕駕”。大馬累得汗流浹背,小馬咯咯笑不停。
幸福是:爸爸在客廳裡抹地板,媽媽在房間裡陪孩子搭積木。長長的火車,小小的房子,各種各樣的造型既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又讓孩子體驗到媽媽陪伴的樂趣。
果農在《我的事業是母親》裡說: 陪伴孩子成長,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樂時光,是一件多麼值得我們感恩的事情啊。 多點時間,陪陪孩子,多點愛心,照顧孩子,多點耐心,體貼孩子。讓孩子多一些快樂,少一些憂愁。 不管人生境遇是好是壞,保有一顆童心,以一個孩子的姿態跟孩子玩耍,體會遊戲的快樂。把塵世的生活過得生動有趣,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幸福四件事
睡在自家床上,讓身、心、靈達到完美統一,高枕無憂。
吃著父母做的飯菜,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珍惜有父母的日子。
聽愛人講情話,你儂我儂,忒煞情多。
跟孩子做遊戲,對孩子來說,最長情的告白莫過於父母的用心陪伴。
因為深愛,因為珍惜,所以擁有的一切皆有趣,擁有的一切都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