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田視野

    《三國演義》中曹操一派的勢力一直是很厲害的,首先相對於劉備和孫權來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他擁有的兵力是充足的,他的手底下文臣謀士還有將領更是無數,但是曹操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這也就決定了他是一個審時度勢的人物。

    他當初在赤壁之戰失敗後,小看了諸葛亮,想要從華容道逃跑,關羽那時候被諸葛亮派去駐守華容道,曹操手下的兩名將領,張遼和許褚兩個人都是很厲害的,但是在華容道的時候,他們卻向關羽下跪,其中是有原因的,我們一一來看。

    第一,曹操當時為了順利逃跑,就以情去打動關羽,關羽又是一個比較仁慈的人,他非常重情誼,所以他就把曹操給放走了,而許褚和張遼下跪是為了增加關羽放走他的可能性,關羽重情誼的同時也有他涼薄的一面,而曹操為了增加自己的砝碼,就讓許褚和張遼兩個人都下跪了。張遼和關羽兩個人又是關係很好的,他們把對方看作是自己的知己,張遼一下跪,關羽自然就會答應把他們放走。

    其二,曹操作為魏國的主公都已經下跪了,而張遼和許褚是曹操的手下,自然也要跟著曹操一起下跪,這也涉及到中國古代一直強調的尊卑問題,曹操為尊,而張遼和許褚兩個人為卑,自然要跟隨自己的主公。

    曹操其實也是一個善於用人才的人,但是他卻也是多疑,經常猜忌別人的,而赤壁之戰對他來說也算是一個恥辱,所以他也會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而張遼和許褚下跪其實也算是保命的一種做法。

  • 2 # 瘋言說史

    男兒膝下有黃金,自然不會隨便磕頭下跪。這一點在古代體現的更為明顯。

    正史中,曹操和關二爺並沒有在華容道碰面的機會,那我就按照演義來進行說了啊,演義裡只有曹操眾人哀告,卻無磕頭之說,不過想來情急之下就算下跪也不是不可能的。試著分析下,權當博大家一笑:

    一、形式所迫

    諸葛借風、赤壁鏖兵,曹軍戰敗之後,曹操帶殘軍北歸。先後經歷了趙雲、張飛的兩次攔截,損失慘重。趕到華容道之後,也就只餘下二十七騎。

    在人困馬乏之下,這些人要是選擇硬拼的話,那無非是給二爺的功勞簿上再二十七顆人頭罷了,所以在面對張、趙的時候敢拼,到此卻必須要服軟。

    二、職責所在

    許褚深得曹氏信賴,掌管禁軍,那他作為警衛隊長的首要職責就是保護曹操的安全;徐晃,領軍作戰雖然不少,但在前期主要還是作為一個曹操的貼身將領。曹操在逃亡途中,貼身帶著二人,目的不言而喻。

    作為一名合格的保鏢,僱主的生命安全必須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情形危急之下,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何況只是區區討饒呢?

    三、並不丟人

    不論是關二爺,還是許褚、徐晃,當時都正值壯年。白馬之戰,徐晃和顏良交手二十回合之後敗退;在此之後,曹操拒絕了許褚的出戰請求,也就是認為許褚也不是顏良的對手。當然,顏良的最終下場是被關二爺斬殺。

    由此可以看出,關二爺的武力要高於二將。武人之間的感情更純粹,既然人家比自家強,服個軟也不算什麼大事。

    張遼,張文遠是在關二爺已經放歸曹操的情況下才趕到的。以二人的交情,二爺自然不會加以為難,此處不再贅述

  • 3 # 縱觀歷史2020

    許褚,徐晃,張遼三員戰將都是曹操的主要將領,有著萬夫不當之勇。許褚是曹操保鏢,可以說是曹魏單挑能力最強的戰將。徐晃勇冠三軍,沔水擊敗關羽一戰成名。張遼更是三國名將,逍遙津威震華夏。當時三員戰將都跟隨曹操敗退赤壁,在華容道遇到關羽設伏,曹操沒有讓他們為自己殺開一條血路,而是選擇求饒,讓關羽放過自己呢?

    原因之一,關羽武藝高強,嚴正以待曹操沒有勝算

    關羽之勇曹操早已經見識到了,關羽不管是斬殺華雄還是斬顏良誅文丑期間,曹操都在身邊欣賞關羽的武藝,可以說除了張飛和劉備外,沒有人比曹操更瞭解關羽的實力了。曹操也是一個好面子的人,能用武力解決的事情肯定不會欠人情,下跪求饒的事情古代人注重節氣,不到萬不得已不回去做的。

    面對關羽,徐晃,許褚兩人都沒有把握勝關羽,且關羽把守路口堵住了曹操的去路,並且手下五百校刀手也是嚴正以待。這五百校刀手不是一般的部隊,是關羽是私兵,應該是訓練有素的精壯之士,曹操想突圍出去談何容易?

    原因之二,當時許褚于徐晃已經精疲力竭,無法再戰

    赤壁大敗後,不管是劉備還是孫權,都在曹操逃走的路上設下了伏兵,一路逃走的曹操可謂是損兵折將,軍隊毫無戰鬥力。赤壁打敗曹操倉促逃走,張遼在射倒黃蓋之後只帶了百來騎兵掩護曹操逃命,在路途又遭遇到東吳幾個梯隊的人馬,好不容易走到烏林,遇到了呂蒙,張遼被留下來斷後了。

    曹操逃走沒多久,又遇到了淩統,此時徐晃救下了曹操,和淩統大戰一處。曹操接著趕路收到了三千生力軍,又遇到了太史慈和陸遜殺過來,曹操讓張郃留下斷後。沒有走多遠的曹操來到了烏林之西,又遇到了趙雲的阻擊,曹操很慌又讓剛剛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張郃和徐晃來戰趙雲,自己又溜走了。

    刺斜裡一彪軍殺出,大叫:“我 趙子龍奉軍師將令,在此等候多時了!”操教徐晃、張郃雙敵趙雲,自己冒煙突火而 去。子龍不來追趕,只顧搶奪旗幟。曹操得脫。

    這個時候徐晃和張郃已經連戰兩場了,面對的都是大將,能活下來都已經不容易了,肯定是平盡全力戰在保護曹操。曹操雖然在趕路,但早已經是驚弓之鳥了,非常疲憊的曹操在路上遇到了李典、許褚,緊接著就遇到了張飛。

    這時候曹操身邊有徐晃,張遼,還有許褚三人,都去攔截張飛,曹操又是獨自逃走。雖然張飛最終被戰退了,但是非常不容易,每個人都受了點傷,這時候的曹軍已經是筋疲力盡了,再也沒有對抗伏兵的能力了。

    三國演義中這樣描述:

    “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 徐晃二將,縱馬也來夾攻。兩邊軍馬混戰做一團。操先 撥馬走脫,諸將各自脫身。張飛從後趕來。操迤邐奔逃, 追兵漸遠,回顧眾將多已帶傷。 ”

    緊接著遇到了華容道把守的關羽,此時擺脫了張飛追擊的曹操僅剩下三百多騎兵跟隨,面對以逸待勞的關羽,顯然無法戰勝。

    原因之三,獲得生還機會,瞭解關羽重義氣

    曹操知道此時三百騎兵想衝破關羽的伏擊是不可能了,此時徐晃,張遼還有許褚等人都已經傷痕累累了,斷然不是關羽的對手。曹操聽從了謀士程昱的建議,認為此時向關羽求饒活命的機會比硬衝要大,在加上諸將認為:“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曹操在將不能戰,兵缺的情況下,求生慾望很強的他只能求饒關羽,即使他身邊再多的猛將,也不能繼續與關羽單挑了,沒有辦法之下曹操放棄了尊嚴,只為活命。而關羽也是一個有恩必報之人,昔日欠曹操恩情,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報恩,曹操的投資也算是見了大作用了,同時諸葛亮也猜到了這個結局,故意讓關羽把守華容道,讓關羽還曹操恩情。

    以上內容僅針對《三國演義》,不代表正史

  • 4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在演義裡曹操對著關羽下跪求饒時,只有許褚、徐晃等人在場,張遼在後邊還沒趕到。也正是因為曹操等人對關羽苦苦相求,關羽猶豫不決時張遼縱馬而至。張遼和關羽交情不錯,也是關羽和曹操之間溝通的主要中間人。看到張遼關羽念及舊情,才下定決心放曹操一條生路。所以張遼剛到場危機已經過去了,並沒有機會下跪。

    曹操中了周瑜、黃蓋的苦肉計,被一把火燒了大營,只能倉皇逃跑。一路上又被江東、劉備人馬圍追堵截,先後遭遇了呂蒙、淩統、甘寧,趙雲等伏兵。曹軍苦戰逃過烏林以後,又遭遇了暴雨。等到葫蘆口時,曹軍飢餒, 行走不動,馬匹多有累死。

    曹操原本想在葫蘆口稍事休息,所以命人埋鍋造飯,以馬肉充飢。沒想到剛燒到一半,張飛又率軍殺出,曹軍沒來得及吃飯就被趕跑。許褚、徐晃、張遼聯手對戰張飛,全被殺傷,可見此時的許褚已經最多隻剩下三四成本領。

    考慮到葫蘆口時許褚等人聯手已經難敵張飛,這個時候自然更加不是關羽對手。他們所說的也是實情,所以曹操才不得不拉下臉向關羽苦苦求情,這是實在沒辦法打了。

  • 5 # 九天鵬鶚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這還要從事情發生的背景說起。

    曹操在戰勝袁紹、張繡、馬騰、馬超、袁術等人後,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自東漢末年以來的混戰局面得到了緩解,為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曹操乃一代梟雄,怎麼能滿足於此?他在《長歌行》中寫道:“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見他有遠大的志向,那就是揮師南下,一統天下。於是,他在佔領漢中、荊州等地之後,率領百萬大軍南下,實際數量在二十萬左右。本想著趁著士氣高漲,一統天下。可是馬失前蹄,由於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佔,最後被黃蓋一把火,百萬大軍土崩瓦解。

    曹操一路在部下護送下逃跑,可是處處是偷襲,步步是陷阱。眼看手下兵馬越來越少,士氣越來越低落。作為一個領導人,終於認識到,錯在於自己,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抱怨還有什麼用呢?只能把所有的苦水、淚水往肚子裡咽。當到達最後的關口——華容道時,他本以為諸葛亮失算,沒想到還是設了伏。這個時候的曹軍極其狼狽:曹操身邊只有幾十人追隨,他們彷彿一隻在天空中飛翔的受傷的鳥,只要聽到箭響,就驚慌失措。他們已經失去了奮起一戰的勇氣。

    迴歸正題,為什麼許褚和張遼向曹操下跪?他們下跪絕對不是貪生怕死。想當年在白門樓,張遼大罵曹操:“只是可惜當日火不大,沒有燒死奸賊”,何其威風?許褚赤身鬥馬超,跟隨曹操出生入死,何時膽怯過?他們下跪,不是讓關羽饒自己的命,而是饒曹操的命,饒天下老百姓的命。

    如果曹操就此殞命,那麼局勢會瞬間變得極為動盪。北方地區將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局面。或許許褚想不了這麼多,但是張遼想到了。他知道,關羽殺的不是曹操,而是黎民百姓。所以,他要下跪,希望看在好朋友的面上和曹操曾經厚待他的基礎上,放他們一條生路。

    這個世界是講因果的。你付出真心,最終會收穫真心;你付出惡,最終會給自己帶來不幸。如果曹操當年不厚待關羽,追究過五關斬六將的責任,那麼在華容道必定被殺。正是由於他尊重人才,愛惜人才,對待關羽如同自己的親人,讓關羽一輩子不會忘記他的恩情,才為日後關羽給自己留一條生路埋下了伏筆。我們不能不讚嘆曹操的明智。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華容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地形。如果是開闊的平原地帶,他們無需下跪,繞道就可以避開;或者他們兩員大將合力鬥關羽,勝敗也難測。但是這種地形決定了他們衝不過去,繞不過去,只有求饒這一條路可以走,於是他們決定賭一把。 幸運的是,他們賭贏了,為日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留下了希望的火苗。

    當然,這都是基於小說的說法。陳壽所著《三國志》要更客觀一些。不過,我們讀歷史,品歷史,不是要評價過去人的是非曲直,而是要明白當今,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人生之路走得更順;我們國家如何做,才能不斷髮展壯大;我們每一個人怎麼做,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 6 # 韶華傾夢

    張遼,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曾在合肥之戰中和江東猛將太史慈交戰七八十回合而不分勝負,一度威震逍遙津。許褚,是自典韋逝世之後,曹操身邊最為倚重的護衛,曾在潼關之戰中和馬超打了兩百三十回合以上而不分勝負。

    關羽和張遼是同鄉,且互相都有救命之恩。而在暫時依附在曹操麾下的那一段時間,許褚和關羽也有個點頭之交。那麼,在華容道時,張遼和許褚有向關羽下跪求饒嗎?答案顯然是沒有,這是不現實的。

    所以,在華容道面對關羽的阻攔,曹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關羽進退失據。

    操見雲長回馬,便和眾將一齊衝將過去。雲長回身時,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雲長大喝一聲,眾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雲長更加不忍。正猶豫間,張遼縱馬而至。

    而且,當這些人哭拜於地時,張遼是縱馬到關羽面前的。這麼一來,張遼和許褚怎麼可能是下跪求饒?此理不通。那麼,關羽為何要放他們離開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但是,在之後的千里走單騎時,關羽沒有曹操的通關文憑,便直接過五關斬六將。而關羽這番做法,曹操最後也沒有追究。所以,關羽還是欠下了曹操的人情。因此,在華容道時,曹操也是拿這個來說服關羽,關羽才放走他們。

    再者,古人對同鄉之情和同鄉之人有著很深的感情。當時,關羽放過曹操等人,也是有這一因素在裡面。

    雲長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何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 7 # Menes

    在關雲長義釋曹操之前,我們不妨看看發生了什麼。

    張遼一箭射倒黃蓋,救出曹操後,曹軍已經陷入了大亂之中,甘寧在到處放火,呂蒙在後頭追殺曹操。前來匯合的馬延、張凱被甘寧一刀一個砍下馬。等到曹操逃到烏林西邊,又遭受幾次驚嚇。第一次是碰見趙雲。

    《三國演義》書中寫道:操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諸將問曰:“丞相何故大小?”操曰:“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如之奈何?”說猶未了,兩邊鼓聲震響,火光竟天而出,驚得曹操幾乎墜馬。刺斜裡一彪軍殺出,大叫:“我趙子龍奉軍師將令,在此等候多時了!”操教徐晃、張郃雙敵趙雲,自己冒煙突火而去。

    第二次是碰到了張飛。

    正說間,前軍後軍一齊發喊,操大驚,棄甲上馬。眾軍多有不收馬者。早見四下煙火布合,山口一軍擺開,為首乃燕人張翼德,橫矛立馬,大叫:“操賊走那裡去!”諸君眾將見了張飛,盡皆膽寒。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徐晃二將,也縱馬來夾攻。兩邊軍馬混戰作一團。操先拔馬走脫,諸將各自脫身。張飛從後面趕來。操迤邐奔逃,追兵漸遠,回顧眾將多已帶傷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曹營眾將被趙雲、張飛的突然襲擊驚嚇到了兩次,如原文中描寫個個早已膽寒。這已經是處於無心戀戰的狀態了。另外,第一次對抗趙雲,徐晃、張郃二打一,第二次對抗張飛,許褚、張遼、徐晃三打一,兩次選擇以多打少,直接暴露出來的問題:1,對自身實力不自信;2,想要速戰速決。

    等到面對嚴正以待的關羽時,曹軍眾將的狀態已經是心理(被嚇了兩次,驚魂未定,士氣低落)、生理(體力嚴重受損,餓乏、全軍未進食,身體大多都受了傷)都不能戰鬥的狀態了。

    我們再來看看關羽一方是什麼狀態:關羽領著關平、周倉,帶著五百校刀手,嚴陣以待。

    許褚、張遼雖然勇,但是也不是傻子,就目前自己方面低落的士氣,餓著肚子,身上還大多帶著傷,這時候硬拼絕對死路一條。而對方甚至有三名高手,如果要開打,很可能要上七八個人來打他們三個。

    另外,關羽也在曹操這邊待過一陣子,性格脾氣恐怕也早已為眾人所知,正如這時候的程昱所說:“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所以,這時候賣慘反而還能獲得一條生路。

    再說幾句題外話,張遼、許褚恐怕並非誰都不怕,起碼在白馬、延津之戰的時候他們就曾經慫過。

    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

    曹兵圍裹將來,文丑挺身獨戰,軍士自相踐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撥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為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

    面對顏良、文丑這種正真的猛將時,許褚就曾有不敢出戰的黑歷史,張遼和徐晃二打一吃癟的場面。再到面對更勝一籌的關羽,恐怕打不過求饒也不算丟人吧。

  • 8 # 續一口仙氣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大敗,曹操敗走華容道,在途中遇到了關羽,關羽念曹操的舊恩將其放走,雖然曹操確實是從華容道跑的,但是在歷史上並沒有關羽的阻攔,只是羅貫中杜撰的,那麼為什麼羅貫中會額外描寫張遼和許褚跪地的場景呢?很多人認為羅貫中特意寫出了許褚和張遼兩人向關羽下跪,是因為他們在向關羽求饒,感激關羽饒他們一命。其實不然,張遼和許褚之所以下跪,是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一些考慮在內。

    首先說一下張遼,張遼原本是呂布的手下,後來呂布被殺,投靠了曹操。可以說張遼的實力十分過人,張遼被人稱之為武者,參軍就是為了磨練自己的武功,這樣的人難道是貪生怕死之徒嗎?其實不然,張遼和關羽的關係十分好,當年關羽被曹操生擒,曹操欣賞關羽親自為其解綁,並委以重任。此時張遼已經在曹操的麾下了。

    張遼是個純粹的武者,而關羽的武功他早有耳聞,兩人在曹營經常進行武學上的探討,後來關羽於萬軍叢中斬殺顏良,便是張遼幫助關羽做掩護和突圍的。關羽義薄雲天,張遼和關羽有生死交情,打從一開始張遼就知道關羽不會殺他,這一跪也是表現出張遼對其的感激以及對關羽人格的深深敬佩。

    而許褚為什麼也選擇跪下,其實也不是因為許褚怕死,許褚被曹操稱之為“吾之樊噲”,樊噲就是當年鴻門宴救劉邦的武將,曹操把許褚比作樊噲,可見許褚不僅武力強大膽識也很過人。這樣一位虎將怎麼可能會向關羽卑躬屈膝。許褚之所以下跪,為的就是求關羽放過曹操。許褚是寒門出生,可以說坐到今天的位置全靠曹操的賞識,若說魏國哪位武將最忠於曹操,那一定是許褚無疑了,如今曹軍大敗,面對關羽的埋伏,許褚知道必定又是一場惡戰,曹軍全軍覆沒也十分有可能,許褚這一跪其實就是向關羽表明一個態度,你殺我可以,但請求關羽放過曹操。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這一劇情中特別寫出了許褚和張遼兩人下跪,為的就是體現出兩個方面,一個是關羽的義薄雲天,另一個則是許褚對曹操的忠誠。此時天不亡曹魏,這才有了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橋段。

  • 9 # 我愛紅燒肉吃完再減肥

    適當的後退才能真正的前進曹老闆是誰對孫子兵法都解讀過,讓他下跪留一條命,肯定這個買賣很划算,1曹操實力還在可以東山再起,誰沒個敗仗,2許褚和張遼是打工的跟老闆同心同德, 3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能伸是一條蛇,能伸不能屈是一條蟲,所以在三國虎膽義士一同進退,自然光芒萬丈。所以沒所謂,幹大事沒所謂

  • 10 # 波雲星

    為了樹立劉、關、張(特別是關羽)的手足義氣,諸葛亮“能掐會算”、“軍紀嚴整”的正面形象,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有專門的回目講述“關羽爭立軍令狀,華容道義釋曹操”的經典橋段,評書、戲劇、書畫等其他藝術形式也是推波助瀾。三國的演義故事精彩絕倫,膾炙人口,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我也是三國迷,甚至可以說百看、百聽不厭。

    同時,我也會認為,對於三國演義的故事要辨偽存真,史實範疇內的東西要多反思、咀嚼,這樣會對我們的行為有所裨益,而對於小說中符合基本人設的虛構部分,更多地還是要從文學上欣賞,而不宜做道理上的過度解讀。對虛擬部分再怎麼分析原因,恐怕文學之外的價值也不會很大,只能陷入迴圈論證,而且還會戴上作者的“有色眼鏡”,忽視或誤會歷史上的人和事。

    之前,有見到”關羽和馬謖同樣立下軍令狀,為什麼結局不同“這樣的問題,和題主之問頗為相關、類似。其實,在為《三國志》作注過程中,裴松之曾提到: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觽。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劉備是在曹操逃跑後追到此地放了一把沒有用的火。華容道上演的只不過是一場追擊戰,而非阻擊戰。劉備的人沒在此埋伏,關羽也沒立軍令狀,道路如此泥濘不同,以至於曹營都得犧牲老弱病殘的步卒的生命為代價,才逃出生天。我也很疑問關羽是如何飛過去的?

    關羽立軍令狀,張遼、許褚等下跪求饒,這些基本上都是虛擬杜撰。在小說中,越是張遼、許褚這樣勇冠三軍的將領下跪求饒,而且姿態越低才能越發突顯關羽“義氣”和“武勇”的高大形象。這個道理非常簡單。

    歷史小說的魅力就是虛虛實實,完全寫實可能會索然無味,一眼看穿的虛構也會失去觀眾的注意力。

    這些基本符合關羽武勇忠義、剛愎自用、曹操詭詐的基本人設的虛構情節,有非常高的文學價值,若不過度貶低他人的,也不傷大雅,大家就圖一樂。但縱然羅貫中妙筆生花,也不能真讓諸葛亮依據子虛烏有的“軍令狀”,直接斬殺關羽,也不能讓已經死了的頂級武將典韋、呂布過來給關羽磕頭求饒不是?非要這麼編的話,三國演義就太容易穿幫了,反倒減少了藝術魅力,成了玄幻小說。

    如何解讀三國演義,是個人自由;喜歡,但不過度解讀。

  • 11 # 愛尚文史

    你這麼說就有點太冤枉張遼了,無論在“三國演義”中,還是在“正史”中,張遼都沒有對關羽下跪求饒。甚至連曹操也沒有向關羽下跪(下跪的劇情來自《新三國》電視劇),相反,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曾為救張遼向曹操下跪過。

    扼守華容道的任務,是關羽主動申請的,而且在諸葛亮的誘導下他還主動立下了一份軍令狀。說明在曹操到華容道之前,關羽是“鐵了心”的要捉住他。曹操到華容道的時候僅僅幾十殘兵,而關羽齊整整的排列了五百校刀手。這種情況下硬闖肯定不可能成功。

    曹操想要活命,只能讓關羽主動開關。但是他決不會向關羽跪地求饒,一則跪地求饒有失雄主身份,關羽只會更加看不起他。二則其部將也會感到非常失望,從此對他失去信心。再者關羽曾經在曹操手下做事,向關羽下跪不合規矩,會惹天下恥笑。

    因此,作為北方霸主的曹操無論如何都不能跪地求饒。

    起初,他以舊情試探!

    “操從其說,即時縱馬向前,欠身與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注意,這裡只是欠身表示敬重,曹操連馬都沒有下。

    關羽自然是不同意的,因此非常堅定的表明了來意“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

    曹操這時候的求生欲很強,但是他並沒有下馬,只是加大了“感情牌”的力度,進一步絮叨昔日恩情。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言為重。”

    但是即便曹操如此說了,關羽仍然不會同意,因為在他主動請命的時候,就已經料到了曹操會跟自己敘舊。他甚至連臺詞都事先想好了:“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某曾解白馬之危以報之。今日奉命,豈敢為私乎?”

    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古之人,大丈夫處世必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

    鄭國有一名神箭手名子濯孺子,鄭國派其領兵侵略衛國,衛國使庾公之斯迎敵。鄭兵大敗,衛國使庾公之斯追趕。子濯孺子因臂疼不能執弓,以為必死無疑。但是當他得知對方是衛國第一神箭手庾公之斯,卻喜言自己不會死。眾人非常不解“庾公之斯為衛國第一神射手,又與大夫無親,何言其生也?”,子濯孺子告訴眾人,雖然庾公之斯與自己無親,但他是尹公之他的徒弟,而尹公之他是子濯孺子的徒弟。尹公之他為人正直,他的徒弟必定不會加害自己。

    果然!庾公之斯得知是子濯孺子,不忍加害。說道“我昔日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藝反害於夫子。”

    關羽向來以“信義”標榜,最害怕人家說自己不講信義。聽了曹操這一席話以後,想想彷彿有一定的道理。於是關羽的第一反應是“低頭不語”,因為一方面是軍令狀,一方面是自己做人的原則,他現在處於猶豫不決兩難的局面。經過一番思考,關羽決定維護信義放過曹操。

    當曹操在先頭部隊的護送下過關之後,關羽心裡面非常糾結,又想捉住曹操,又不想背上不義的名聲。潛意識的帶動下,關羽“大喝一聲”,嚇得正在通過的曹軍皆滾鞍下馬“哭拜於地”!不過這裡下馬拜哭的,只是後續通過的士兵,肯定是不包括曹操在內的,因為前文已經說了“前面眾將已自護送操過去了。”正在此時,張遼縱馬至,關羽見來者是張遼,觸動舊情,故下令讓所有人通行。

    在曹營中關羽只結交了兩個朋友,一個是張遼,一個是徐晃,其交情不亞於張飛。特別是張遼,一則二人是山西老鄉,二則兩人有過命的交情。因此!張遼不可能對生死之交跪地求饒,關羽也不可能受張遼的跪拜。

  • 12 # 餘生康貴

    我就不明白了,曹操可以挾天子以令諸候,為什麼孔明不在華容道讓關羽活捉曹操,來個挾曹操以令許昌,說明陳壽寫的三國志經不起推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簡歷投遞出去,多久能得到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