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丫丫的媽媽叫文文
-
2 # 加加麻麻
為什麼要隨父姓?
俗話說,入鄉隨俗。在國內,傳統思想還是相對較重,大多數孩子還是隨父性。
隨父姓,更顯示出血緣的親近。不知你有沒有注意過這種情況。即使外婆一家再疼外孫,孩子長大後依舊和爺爺奶奶更親近。
隨父姓,是傳統,是抱團取暖的一種形式,更被大眾認可。
首先,隨母姓可能更更時尚一些,緊追潮流。是對母親的肯定和支援,能夠滿足母親的心理需求。
同時,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兩個孩子個隨父母姓氏,似乎可以彌補兩邊父母的遺憾。
其次,隨母性可能受到質疑。
在以後的學習生活當中可能會受到更多的議論,比如為什麼要隨母姓呀,難道父母分開了?
最後,孩子長大後心裡或許有陰影。
如果說一家有兩個孩子,但是兩個孩子的姓氏確實不一樣的。是不是會讓孩子感覺到不公平,為什麼會這樣?難道他們彼此代表著兩個家庭嗎?
女權雖然獨立,但是孩子的姓氏沒必要分的那麼清楚,或者都隨母姓或者都隨父姓,不支援一個孩子一個姓氏。
-
3 # 小靈兒的老父親
為什麼大部分男人還是不能接受孩子隨女方姓,即使第一胎跟他,第二胎也不能跟女方姓?
根據《婚姻法》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但是中國社會“隨父姓”是主流,所以孩子“隨母姓”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一部分父親們被傳統思想禁錮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生孩子就是為了“延續香火,傳宗接代”所以孩子必須“隨父姓”。不然的話會被人說“倒插門”等等。
家裡老人不同意孩子“隨母姓”這個事似乎不太容易讓公公婆婆們接受。當然,在法律上講,他們並沒有讓孩子姓什麼的決定權,可是誰又會在家裡講法律呢?因為孩子姓什麼的問題導致婆媳關係破裂,老公夾在中間也能難做啊!
其實上面這兩點並不是我考慮的主要因素,最終決定讓孩子隨我姓是因為這點: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這個問題你會如何解釋孩子“隨母姓”這個事呢?我想,你應該說“爸爸媽媽很相愛啊”等等吧,當孩子在家的時候他並不會以為隨誰姓有什麼區別,但是孩子上學以後呢?別的小朋友都“隨父姓”全年級甚至全學校只有他自己“隨母姓”孩子的心理會有怎麼的變化呢?即便孩子沒覺得這種“特殊”怎麼樣,那別的孩子呢?也許他們無意的一句“他怎麼隨媽媽姓啊,是不是沒有爸爸?還是後爸啊?”一傳十,十傳百,又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呢?也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的內心可能就會受到傷害,到時候埋怨你不讓他“隨父姓”,讓他變得如此特殊。恐怕你再怎麼解釋都無濟於事了吧。
-
4 # 北冥有姨
這是一個有關於傳統習俗和婚姻觀念的問題,儘管它和新時代的核心觀念與及新青年們的新三觀有衝突,但是作為一箇中中國人,應該尊重傳統觀念,上門女婿的孩子隨母親姓,上門兒媳的孩子隨老公姓,這是幾千年的傳統,我們應該尊重。
一個嫁進男方家裡的兒媳婦兒,生了孩子之後,為什麼非得要把其中一個孩子讓他隨自己姓呢,這是一種基於什麼樣樣的立場和思想來考慮?傳宗接代?孃家無男孩?如果是基於這些思想,反而這些才是傳統的封建思想,孩子和誰姓,並不影響孩子是自己親生孩子的事實,也不影響孩子長大之後孝順自己。
有些人會覺得如果孩子跟誰上門女婿姓,感覺自己家的香火就被斷掉了,我覺得這種思想不可取,但是又可以理解,所謂入鄉隨俗,孩子跟誰姓都是自己的孩子,沒有必要因為一個姓氏而影響了夫妻關係,沒有必要因為一個現實而影響了翁婿之間,婆媳之間關係。實際上決定孩子孝不孝順自己的,從來不是他的姓名,而是家庭環境還有自己的教育。
同樣的即便得到離婚的邊緣,也並不因為姓名的問題,而導致最後的離婚結果有所偏差,離婚考慮更多的可能是夫妻雙方本身的能力問題,經濟條件,還有雙方家庭的實際情況身體健康情況等等,根本和姓名無關。如果愛對方,那麼讓其中的一個孩子跟對方心也是沒有問題的,同樣的如果愛對方,又怎麼可能擔心姓名的問題呢?有必要兩個孩子兩個姓氏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
影響婚姻關係的因素太多了,所以現代人的婚姻很難建立起來一種密不可分的默契關係,很難建立起來,一種類似於同志之間的信任,有些看起來非常恩愛的婚姻,實際上只要有一點點破壞,婚姻就很容易結束。誰花錢多,誰花錢少,誰幹活多,誰幹活少,孩子跟誰姓,過年去誰家,有些時候,這些問題,並不是非得要2選1,但是經常提出這些問題,遲早會破壞婚姻關係。
總結:孩子和誰姓其實一點也不重要,我們跟隨傳統觀念走就行,偶爾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確實想要孩子和女方姓,夫妻之間應該本著友好協商的態度,本著不破壞婚姻關係的態度,友好的協商來解決問題,如果實在沒有可能改變,那也就算了,不要因為一點點小事破壞夫妻關係,孩子和誰姓都是自己的孩子,把精力放在培養孩子上面比把精力放在和誰姓上面重要的多。
-
5 # 和林vlog
′作為一個男人,爭奪冠姓權是一種私心,承認這一點我覺得沒什麼丟人的。相反,虛偽才是一個男人最不得體的品質。生長在新社會,要樹立新風尚。子女跟哪一方姓都一樣,沒什麼區別,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現在實行二胎制,如果一定要爭跟誰姓,那就男方一個姓,女方一個姓,這不很好嗎?同時也可以上男方家譜,何樂而不為呢?你說我是不是?……
-
6 # hone888
男權社會封建習俗,未來孩子跟誰姓看家庭以誰為主導,跟誰姓都無所謂,還有可能人家孩子自己選個姓,誰也不跟。[大笑][大笑][大笑]
-
7 # 宛雲018
我覺得如果男人娶女人是花了市價彩禮,而不願意孩子隨母姓,可以理解。如果不是,一個孩子隨母姓公平合理,男人不願意,是太自私了。
-
8 # 華仔146981193
如果商量我,一切隨著你,因為孩子血型同我相同的,為了女方家人開心滿意,我是無所謂。
如果徵求我,一切聽你話,姓你無所謂,但是以後你家家財,都是我兒的,否則哈哈,我回家怎樣向父母交待。
如想聽你話,你必須想清楚,一天三頓吃你的,我爭的工資必須孝敬父母的,否則我爸媽生了我,成了白眼。
-
9 # 8801912464461
這是一個宗族文化的問題,因為我們是父系群族,就像族譜裡面都是隻有男孩子的名字,女孩子不會寫入族譜,而男子娶妻後,妻子也只以姓氏入男方的族譜。有些男方願意孩子跟女方姓,但要求是生的女孩才可以跟女方姓,男孩子一定要跟男方姓。
就算男方同意孩子跟女方姓,但男方的父母肯定也不願意,就算家人同意,也會受到鄰里人的嘲諷。
回覆列表
關於寶寶的姓氏的問題,爭論頗多,有些媽媽因為是獨生子女的緣故,想寶寶隨自己的姓,而作為爸爸,自然不肯,畢竟社會主流思想,孩子是隨父親的姓,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女人能100%保證孩子是自己的,男人可不能保證, 孩子跟父姓旨在提高男性的親子投入,促進家庭的穩定,讓人類生存繁衍。
首先從歷史角度看,人類社會分為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兩個階段。剛開始是母系社會,那時候男人打獵,女人在家養牲畜和種糧食,因為工具落後,男人打的獵物往往比女人種養的少,所以家庭中以女人為主,那時是隨母姓。
到了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先進工具的使用,男人的作用越來越大,家庭開始以男人為主,就變成父系社會,所以跟著父親姓。全世界大多數地方的通常情況,子女姓氏隨父親。很多人只知表面現象卻不知實質原因。
有些女人覺得孩子是我生的,養育也是我出主力,掙錢你也沒比我多多少,為什麼孩子要跟你姓?有些女人覺得孩子姓你家的,我生養有功,你們怎麼可以不厚待我?好像男人得了子女的姓是賺了便宜。其實這種習俗是在親子鑑定技術產生以前對男性在生育子嗣方面的天然弱勢的一種確權和補償。因為從生物學上講,孩子是哪個女人生的,誰是ta的母親,誰來承擔養育責任,
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而誰是ta的父親,由哪個男性來承擔另一部分養育責任,就不是那麼一目瞭然了。需要一些其它手段來輔助確定誰是ta的父親,這樣更利於男女共同撫養子女。儘管現代婚姻制度形成後這世界上多數地區是一夫一妻制,理論上女子的法定丈夫是她生育的孩子的父親,但婚姻有著不穩定性,這還不算某些特殊情況比如偷情借種等。如果子女不隨父親姓,社會對父子關係的認知就不那麼便利,
男性自己也不是那麼的確定子女是不是自己的基因。只有隨父姓,父子關係才得以明確,男性對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才能穩定下來。所以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子女隨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