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每日說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施暴政,貪圖享樂,導致群雄並起,各路英雄逐鹿中原,都想奪得天下的霸主,最後李淵率先攻破長安城,成就了千秋霸業。但李淵初入長安時,並沒有立即稱帝,他先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皇帝,自己則以輔政的名義把控朝政。

    為什麼李淵不直接稱帝呢?

    忠君的道德觀念所影響

    儒家有云,君為臣綱,意思做臣子的要完全服從皇帝。也就是說臣子必須忠於皇帝,忠於國家,這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政治道德,也是君主控制臣子的一條重要準則,臣子一旦違抗皇命,那麼就會遭受輿論的譴責。

    如果過早的稱帝,就在道德上站不住腳,這種道德觀念對竇建德這種江湖草莽其實還好,但是對李淵這種大隋官員還是很有影響的。古人講究名正言順,一旦道德上不能讓人接受,就等於人為的增加成功難度。因此哪怕天時地利,但是人不和也會很難成功,因為大家都不信服,就說永樂帝朱棣哪怕他的功績再高也沒用,直到現在我們都說他是篡位,因為名不正言不順,人們的思維裡他根本就不是合法的正統皇帝。

    據《資治通鑑》記載:唐公舉義兵,匡帝室。

    所以李淵佔據長安,擁立代王楊侑做皇帝,推楊廣為太上皇,他沒有公開推翻隋朝他還是隋朝的大臣,如果此時稱帝,無異於和那些還忠於隋朝的勢力決裂,這沒有必要。

    避免自己成為眾矢之地

    皇帝是秦始皇專門起的一個名詞,取自三皇五帝,代表著人世間最高的位置。那時的李淵不想稱帝,其實就是並不想率先成為各方群雄的矛盾焦點。他這麼做更多的是想先剷除自己的競爭者,等到局勢穩定再登基稱帝,他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西秦霸王薛舉。

    為什麼將西秦霸王專門提出來呢?很多人都只記得西楚霸王項羽,而薛舉聞所未聞,但是一提起薛舉,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內心有點發怵的,因為在他心目中,薛舉是他戎馬生涯中最可怕的對手。

    隋朝末年薛舉以甘肅蘭州為都城,建立了西秦國,稱自己為西秦霸王。據記載薛舉魁梧雄壯,驍勇善戰,並且還十分有錢,所以他很快就從一位百姓,一躍成為西秦國王。他這個強勁的對手,無疑給李淵平添了許多煩惱,於是李淵派遣李世民率軍攻打薛舉。原以為憑藉先前勝利的鋒芒,能夠一舉攻破西秦國,結果沒有想到,李世民率領的軍隊不敵薛舉,節節敗退,只好退守城池,等待援軍。史書裡記載說,這時的李世民生病了,是自己的手下人無能,輕敵冒進。

    “ 會王疾,臥屯不出,而舉數挑戰。行軍長史劉文靜、殷開山觀兵於高墌,恃眾不裝置,舉兵掩其後,遂大敗,死者十六,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皆沒。王還京師,舉拔高墌,仁杲進逼寧州。”

    但不管怎麼說李世民經歷了自己人生最大的一次失利,作為戰神的秦王,這一輩子打了多少惡仗,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都敗在自己的手下,只有這次的失敗讓他記憶深刻。初戰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薛舉拿下長安城的信心,於是他與部下整頓兵馬,並計劃三個月攻破長安。

    可偏偏天不遂人願,就在出徵的前夕,薛舉一病不起無法指揮軍隊作戰,沒有了薛舉掛帥的西秦國士兵,不敵李世民的軍隊,幾個月以後薛舉與西秦國就一起消失了,可謂是造化弄人啊。因此如果西秦霸王薛舉還在的話,後面是不是唐朝還真的不好說。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李淵不直接稱帝跟薛舉還真的有很大的關係。

    李淵率先攻入長安,不著急稱帝,以退為進,才是大智慧!

  • 2 # 樵夫砍史

    李淵攻下長安而不直接稱帝,不僅跟西秦霸王薛舉的擁兵割據有關,還跟代地的劉武周、北方的突厥、以及圍繞東都洛陽的歸屬權鬥得你死我活的王世充、李密和宇文化及的虎視眈眈關係密切。

    在隋末亂世,作為地方藩鎮的李淵的勢力並不那麼的顯山露水。他要想從割據地方的諸侯升級為統御萬方的天下共主,那麼他對權力的拿捏必須分寸到位,擯棄凶險萬分、刀光劍影式的“火中取栗”,而用柔軟的過渡來完成最高權力的傳承,至少從表面看來,還能散發出些微的仁德之光,以達收攏人心之效。

    李淵攻取長安是大業十三年(617年)的十一月九日。四天後,李淵宣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其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

    以後,李唐政權對其他割據勢力的攻伐有了心理上的優勢:第一,李淵跟楊廣是親表兄弟,楊廣不在了,李淵接掌楊廣的政治資產,從親情倫理的角度上來看,更容易被故隋舊勢力接納;第二,李唐政權可以用“為楊廣報仇”當藉口,討伐叛軍。為自己政權的發展壯大拉攏人脈,收攏人望。第三,李唐政權直接升級為中央政權,而其他一切割據政權都可被視為叛逆。如此以來,薛舉也好,劉武周也好,或者王世充也好,都不可能與李唐政權站在同一道德高度一決雌雄了。

    相反,如果李淵一開始就自立為帝,不僅會立刻失去關隴貴族集團的護佑,同時還會成為眾矢之的。屆時所有的割據政權都會拿道德輿論綁架他,並對他進行所謂“正義的討伐”。那麼,陳勝吳廣的下場、袁術袁紹的結局,就是李淵的明天,李唐政權也就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資本。

    薛舉出身大戶人家,自幼習武,為人豪邁,當地豪傑之士並相依附。這就為薛舉的起兵逐鹿創造了有利條件。隋末亂世又給了他機遇。在一刀一槍的拼殺中,他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地盤和軍事力量。

    公元617年7月[比李淵進入長安早四個月],薛舉認為時機成熟,在秦州(今甘肅天水市)稱帝,建國號“秦”,因為他自幼就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項羽,所以,為了向偶像致敬,自封稱號“西秦霸王”。

    他的英勇果敢,很快為自己積累了極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在隋末的割據軍閥當中,薛舉的勢力可以跟洛陽的王世充、河北的竇建德等相抗衡。隨著李淵的入主長安,薛舉的勃勃雄心碰到了戮力進取的李唐政權,生死決戰不可避免。

    可以這樣說,李淵在長安的政治秀,是李氏家族在追逐權榮的路上最出彩也是最重要的處——女演出。李氏家族能夠最終站到歷史最壯闊的舞臺上大放異彩,李淵之功可謂巨矣。

  • 3 # 崔小先生

    李淵不稱帝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名分道義問題

    李淵攻下長安是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九日。十一月十三日,李淵宣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其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也就是說當時楊廣還沒死,“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是李淵起兵的口號。直接稱帝沒有名義上的優勢,而且還會和袁術一樣被群雄集體針對,道德上無法立足。

    李淵雖然攻取了長安,整合了關隴士族,但根基不穩;李淵能控制的區域也僅限關中地區和河東地區,河西的薛舉、李軌,代地的劉武周和更北方的突厥都是非常近的威脅,後面首先解決的也就是薛舉、李軌、劉武周。

    3 天下還不夠亂

    隋末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隋室還在很多地方有著不小的勢力,短短几月時間,楊廣被殺,各地官員有的在觀望,有的直接扯反旗,不斷地陷入內鬥之中,例如王世充和李密。對李淵來說,局勢是越亂越好,李淵佔據關中,如同戰國時的秦國,只要守住潼關、函谷關等要地,完全可以等東方群雄拼的死的死、殘的殘再出手,事實就是這樣,宇文化及、王世充、李密等人打的昏天黑地最後被李世民幹翻。

  • 4 # 市場調查部蘇總

    對李淵擁立楊侑為皇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617年底,經過長達半年的奮戰,李淵終於帶著全家老小攻下了長安。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李淵不僅沒有稱帝,還擁立楊廣的兒子代王楊侑為皇帝。

      為什麼這樣做?難道李淵冒著被族滅的風險,只是為了幫隋朝換一個皇帝,以此延續他的命運嗎?當然不是,李淵只是不想篡位而已。

      當時,隋煬帝楊廣已經惹得天怒人怨,天下到處都是起來造反的,有幾個心急的乾脆當起了皇帝,比如劉武周、樑師都、薛舉等人。

      這就是李淵的高明之處,他很明白,如果自己此時直接當皇帝,那麼後世史書就會將他的皇位視為篡位而來,說起來並不光彩。

      為何別人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李淵就如此顧忌呢?因為他是隋朝的大臣,而且還是楊廣的表哥,表弟遇上麻煩了,身為表哥怎麼好意思搶他的江山?

      李淵的這個起兵理由看起來無比的正當,甚至是充滿責任感,即使你隋煬帝也無話可說。除此之外,李淵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收攬隋朝的人心。

      當李淵以隋朝救世主的身份出現時,隋朝的很多大臣自覺向他靠攏,一些將領更是主動投降。而且他們還理直氣壯,我是為了天下蒼生才投降李淵的,才不是為了榮華富貴呢。

      成功的收攬人心和接收隋朝的政治遺產後,李淵的號召力大為增強,楊廣就是想罵人也罵不出,人家沒篡你的位呀,還給你尊為太上皇呢,你就好好享福吧。

      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被手下人弒殺,宇文化及成了江都的接盤人,也揹負了弒君的惡名。得知楊廣被殺,李淵這才“被迫”接受楊侑的禪讓,擔起拯救天下的重任。

      李淵雖有篡位之實,卻無篡位之名,無論在法理上還是在程式上,李淵的稱帝都顯得名正言順,當仁不讓的成了隋王朝的正統接班人,其餘那些篡位的都讓讓吧,該洗洗睡了。

  • 5 # 九叔沒睡醒

    這個答案是很明顯的。

    他在等楊廣死。

    李淵617年10月進長安

    楊廣618年4月死

    李淵618年5月在長安稱帝

    隋朝不是李淵推翻的

    李淵並沒有取代隋朝,反而是延續隋朝。

    因為李,楊實際是一家

    同屬關隴軍事集團,承襲西魏八柱國。

    支援李唐的,實際也是支援隋朝的

    同一波人。

    李淵起兵不是反隋,而是戡亂。

    這就是李淵老謀深算之處。

    早年群雄並起,李淵反而裝墮落,沉迷酒色,夜夜笙歌,表現成胸無大志的樣子。

    暗地裡讓幾個兒子,主要是二兒子李世民結交豪傑,積蓄力量隨時準備出擊。

    等到隋朝已經搖搖欲墜,李淵才授意李世民率先起兵,名義是戡亂平暴。自己不當反賊,而是義師,此舉不僅得到關嶺隴貴族的支援,而且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無論政治上和軍事上都高人一籌。

    所以,很多人說李世民功勞大,那只是表面上的,李淵才是李唐天下的總設計師。很欣賞李淵的老謀深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計劃考研,請問是不是要把歷年的真題都要做一遍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