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神001
-
2 # 一隻活著的假面
古代政府衡量本國經濟狀況的標準大概是:稅收,糧食產量,人口數量。
當然,當時肯定沒有經濟總量的這麼明確的概念。
-
3 # 沙漠狐457
古代判斷的標準主要是稅收,人口 ,土地面積及政治穩定性。
物價主要看穀物糧食的產量,太平盛世物價相對穩定,大家基本都能吃飽飯。要是亂世糧食減產嚴重物價飛漲,這個時候就該改朝換代了。所以在古代如何控制土地的兼併是王朝統治者優先考慮的事,一旦大量農民破產一定會影響王朝穩定性。
錢主要由國家負責鑄造,由於古代金銀貴金屬稀少民間流通少,老百姓用的是銅錢,銅錢熔鑄也很貴重,就出現縮水版的銅錢。還有加錫的銅錢。也都是有一定數量的,鑄太多也會導致物價飛漲。理論上生產多少東西就應該有多少貨幣去對應。但由於生產力發達,剩餘的東西多 會產生生產和消費的不同步性。到了宋朝就出現了紙幣‘’交子‘’。也就是貨幣符號。現在印鈔機印刷紙幣的成本大大低於古代鑄錢的成本。所有現在更加容易通貨膨脹。
胡猜亂猜吧。先是以物易物,你抓了只雞,我能吃一天。我生產了一升米,也能吃一天。估摸一下,就換了。
後來有了銀子,大家覺得銀子好,通常十天能生產2兩銀子,就換20只雞,20升米吧。
交易以你情我願為主,但,大家又有一種評估的辦法,慢慢的就有了價值和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