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上課偶然提到李清照,學生很感興趣,為了給學生講,特地去網上查,眾說紛紜,看到一篇文章說,李清照在丈夫病逝後曾改嫁,但遇人不淑,嫁的時候渣男,不久便被拋棄,不知真假,我查不到相關史料。

回覆列表
  • 1 # 讀書旅行茶

    在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第三季中,老戲骨歸亞蕾分享了一封李清照寫給綦崇禮的感謝信,信件原名是《投內翰綦公崇禮啟》,最早見於宋人趙彥衛的《雲麓漫鈔》第十四卷。今人多以這封信被作為李清照改嫁的物證,且把這它當作研究李清照的重要資料。

    在信中,李清照除了對綦崇禮表達謝意外,還闡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對“渣男”張汝州的無情揭露。

    綦崇禮是李清照第一任丈夫趙明誠的表弟,時擔任翰林學士,是專為皇上擬寫詔書的中書舍人,高居三品大臣。

    李清照46歲的時候,丈夫趙明誠染病去世,留下李清照孤身一人陷入戰亂。

    趙明誠在世的時候,兩人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和整理,因此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字畫,李清照在逃難的過程中,既要保全自身性命,又要保全珍貴的藏品,可謂心力交瘁。

    在顛沛流離、東躲西藏的生活當中,珍貴的文物大量丟失,自己也身染重病。

    這時候,有一個叫張汝舟的男人,讓媒人手持求婚的文書,來到了李清照的身邊。他信誓旦旦,百般討好,致使重病在臥、渴望身心得到照顧與呵護的李清照放下戒心,跟他步入了婚姻,那一年,她49歲。

    可誰能想到,張汝舟就是個猥瑣、騙婚的無恥小人!不但對李清照惡語相向,還對她拳打腳踢,他婚前的“好”都是裝出來的,他覬覦的是李清照珍貴的藏品。

    看清張汝州真面目的李清照後悔不已,想要離開,可張汝舟不願,還變本加厲地對李清照大打出手。

    但李清照豈是向這種人渣低頭之人,在她與張汝舟結婚3個多月後,李清照修書一封,舉報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以達到離婚的目的。

    原來,宋代科舉制度有規定,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考到一定次數、取得一定資格後就可以授予一定的官職。但張汝舟根本沒有達到那麼多考試次數,是虛報獲得的,這可是欺君之罪。

    因此,這件案子在當時鬧得非常大,甚至連宋高宗都驚動了,他親自下令檢察機關予以辦理。最終的結果是,張汝舟被開除公職,流放到廣西柳州。

    按照宋代的法律,如果丈夫被流放到偏遠的外地,那他的妻子就可以合法地與他離婚,且保留自己的財產。

    這對李清照來說,原本是件天大的好事,但問題是,宋朝的法律還規定,妻子告丈夫,而丈夫又罪名屬實,便算做是丈夫自首,丈夫被判刑的同時,妻子也要坐牢兩年。

    這可壞了,監獄是什麼地方?“實自謬愚,分知獄市。”李清照只在裡面關了9天,就說不是人過的日子,要關上兩年的話,不死也得脫層皮。

    好李清照聲名遠揚,關注此事的達官貴人很多,加上綦崇禮等人的幫助,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就被釋放了。

    李清照出獄後,寫下了這封給綦崇禮的答謝信。

  • 2 # 池裡有禾

    我認為李清照確實是改嫁了的。但說她改嫁基本上也沒有什麼歷史書籍去記載。李清照是一位才女,也是一位歷史上的文人。

    我是基本沒見過一個文人會有確之鑿鑿的汙點。

    雖然現在看來李清照改嫁並不算得上汙點,但是!女子在古代改嫁真的不是很光彩的事情誒!

    李清照早期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兒,瞧瞧她以往寫的詩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多可愛的小女孩兒啊!想象一下,一位花季少女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划著小船,船上的人笑著笑著沒了蹤影。

    原來藏在花裡面了!

    我真是太喜歡李清照了。

    沒想到吧趙明誠竟然是一個這樣的人!他逃跑了!

    在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帶著文物奔波真的太辛苦了,所以張汝舟的出現應該是一個必然。

    我認為吧,李清照揹著這麼多值錢的東西,還是一個弱女子在不斷奔波。

    就算沒有出現這個張汝舟,也許下一秒就會出現陳汝舟王汝舟等等。

    他貪圖錢財所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沒辦法啊李清照當時也需要一個歸宿!遇人不淑啊真的是遇人不淑。

    寫到這裡,其實我想說。歷史真真假假,就算史料也未必全真,只不過是最權威性的罷了。

    就像中國現當代時期,如果不是真的去了解了,誰會知道老舍有一個紅顏知己叫做趙清閣?

    文人本身的事情就當做個小八卦聽一聽,模模糊糊記得有這麼一件事大概就行了。我們主要要學習的是文人最閃光的地方呀!

    李清照實在應該佩服的,即使她一嫁二嫁結局在傳聞中都是那麼的不太美好,但是她的才華不會被任何事情所掩蓋!

    而且我覺得她非常非常有骨氣,都說李清照二嫁遇人不淑,但是傳聞裡也說,就算她也要連坐,但依舊告發丈夫的不軌行為。

    就算遇見渣男又如何,李清照照樣名垂青史~

  • 3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詞壓江南,文蓋塞北;才高學博,近代鮮倫。”後世對於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著極高的評價。不過,人有一得必有一失。有著強大背景和突出文學成就的李清照,在婚姻一事上,卻是差強人意。

    兩任丈夫,一個臨陣脫逃,一個以身試法。以至於,後期的詞風盡顯疲態。“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千古的才女,婚姻的“敗將”

    公元1101年,18歲的李清照與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彼時,李清照的父親任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則是吏部侍郎。兩家聯姻,自是暗合“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的傳統婚姻觀念。

    不過,更令人咋舌的,是李清照的強大背景。外公王珪,歷仕三朝,官至宰相,時稱“三旨相公”。這還不算,舅舅王仲岏的兩個女兒,一嫁蔡京,一嫁秦檜。 蔡京是其表姐夫,而秦檜就是表妹夫。

    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後官至尚書右僕射。這官職,在唐宋時期,左右僕射均為宰相。所以,李清照也是宰相的媳婦。 強大的背景,令日後的李清照得以免去牢獄之災。

    建炎三年二月,丈夫趙明誠已是江寧知府。而此時卻發生了叛亂,御營統治官王亦起兵造反。得到訊息的趙明誠不僅沒有親自指揮平叛,反而偷偷地拿著繩子從城牆上攀爬出去逃跑了。

    有夫如此,李清照也是大搖其頭。怒其不爭之下,吟出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名句。數月後,適逢時局動盪,金人大舉進犯,李清照夫妻二人只得南逃。

    同年八月,趙明誠途中染病,不幸身亡。 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已四十九歲的李清照,親書了一封信交給翰林學士綦崇禮,以表感激之情。

    在與張汝舟結婚婚後,發現兩人“視聽才分,實難共處。”這讓李清照十分痛苦。且張汝舟還實施家暴,“遂肆侵凌,日加毆擊”。 按宋代刑律規定,“妻子告夫,即便屬實,仍需服徒刑二年。”

    李清照實在忍無可忍,在得知張汝舟以不正當手段得到官職的情形下,甘願承受牢獄之災,毅然到官府揭發,並要求解除婚約。 其後,張汝舟被撤職除名,二人解除婚約,按律李清照被關入監獄。

    這時,綦崇禮伸出援手,被關九天後李清照終被釋放。(這封感謝信,後來被宋人趙彥衛,存於雲麓漫鈔卷十四中)。 關於李清照改嫁一事,宋代多有記載。

    如南宋著名史學家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右承奉郎、監諸軍審計司張汝舟屬史,以汝舟妻李氏訟其安增舉數入官也。其後有司當汝舟私罪徒,詔除名,柳州編管。”

    後世對李清照改嫁一事的質疑

    一、首先對李清照改嫁一事提出質疑的,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學者徐火勃。其理由有二,一是紹興二年時,李清照已年近五十,似無改嫁的可能。張汝舟追求如此年紀之李清照,令人不可思議;

    二是宋代官宦出身的婦女,一般是不允許改嫁的。特別如李清照,其父李格非是提點京東刑獄。其夫趙明誠出身宰相之家,宦家庭出身的李清照不可能改嫁。

    二、到了清代,質疑之聲再起。學者盧見曾根據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真摯堅貞、生死不渝的感情生活,夫婦志趣相投、同研金石的人生佳話。李清照曾言: “雖處憂患而志不屈”,豈有李清照揹負之理?由此推斷改嫁之事不可能發生。

    三、學者俞正則,則以史家編年的方法排比歲月,認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作者李心傳,其所居之地與李清照遠隔萬里,很可能是誤傳訛傳。

    而李清照的那封信,雖記載了改嫁、不和及矛盾加劇的整個過程,但文筆劣下,卻又似經後人篡改過,信中有關改嫁方面的內容,是後人惡意加上的。

    據信的內容分析,應是李清照感謝崇禮解救“頒金通敵”案的信函。即有人誣衊她曾把玉壺獻給金人,為了洗清罪名一事。

    四、近代學者況周頤寫文考證了李清照與張汝舟在趙明誠死後的行蹤,認為兩人的蹤跡各在一方,判然有別不可能有婚配之事等。

    而學者黃墨谷認為李清照如果真的改嫁,且還因改嫁而涉訟會好意思向前夫的親戚求援嗎?趙明誠的表甥菱在《四六談磨》中引用李清照對趙明誠表示堅貞的祭文,仍稱清照為“趙令大李”。

    所謂的推斷或質疑並不合理

    一、年屆五十不能結婚的理由近似荒唐,誰說五十歲沒人追求沒人愛?以李清照當時的名氣及社會背景,無人追求反倒是怪事一樁。 而張汝舟追求李清照,自然是別有用心。

    一來覬覦李清照所蒐集的金石文物;二來利用李清照的關係,為日後的仕途作打算。李清照的信中,也感覺到他之前對自己的好,只是花言巧語;

    二、古代婦女守節之風,只是到了明、清時期才漸趨嚴格。宋朝不僅民間改嫁之事極為平常,就連宋皇室宗女亦有詔準改嫁的例子。

    三、認為天各一方並無結婚的可能也是不堪一駁。李清照在當時已是名氣很大,就算天各一方,張汝舟難道不能與之書信往來表達愛意? 更何況李清照在前夫去後,一直處在顛沛流離中。其後張汝舟一直陪著李清照,悉心照料,若二人天各一方,又如何照顧?

    至於說李清照的那封信文筆劣下,不像出自本人之手。試問剛出獄之人,心力交瘁之時向朋友寫上一封感謝信還要啥文筆,追求什麼文采?如果這封感謝信寫得文采斐然反倒令人懷疑;

    四、李清照與前夫趙明誠二人一直恩愛有加,甚至雙方家族並無矛盾或怨恨,且趙明誠是正常死亡。在這樣的情形下,李清照後來涉訟,趙家出力幫助,也是人之常情。

    至於自稱寡婦,當是李清照不願提及與張汝舟的一段短暫而不堪的婚姻。李清照寧願坐牢也不願維持,其厭惡之情可見一斑。

    結語:

    若說李清照改嫁之事,只存在於宋朝的個別史料中,那自然只能看作孤證,其可信度必然大打折扣。然而,宋朝大量的史料都作同一記載,顯然是確有其事了。

  • 4 # 提璇

    這是真的。

    想當初,李清照的先生趙明誠去世,李清照剛剛隨著宋氏南渡,生活十分艱難。就在此時,有一個叫張汝州的男人走進了她的生活。

    這位是個小官,傾慕李清照,但是,他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希望佔有李清照的所有收藏品趁此發財,因此他對李清照百般照料與疼惜,終於打動了李清照,於是她嫁給了這個張汝州。

    李清照這樣聰明的女人怎麼能那麼容易騙呢?果然,時間不長她就發現這裡面不對了。不對怎麼辦呢?忍不了,只能離婚,而當時,離婚先得告一狀,找一個丈夫的錯誤,這還不算完,妻子也得坐牢,但為了能讓自己自由,李清照豁出去了。

    先告狀,查實,張汝州被判刑,接著就是李清照也坐牢。可以這麼說,為了離婚,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不管代價多麼大,最終她還是自由了,這說明宋朝比後來的那幾個朝代強多了。可是更可氣的在後面。由於李清照的改嫁又離婚在後來的朝代裡不和統治者與酸文人的意,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的這段歷史被人篡改了。

    篡改過後,她變成了根本沒有改嫁,身上被莫名的加上了許多完全沒有的事情。

    對於一個弱女子,那個戰亂的年代,能掙扎著活到老年已很不易。後來的酸文人只是為了自己看著不彆扭就輕易地胡亂修改、編纂別人的經歷,這其實構成了對李清照更嚴重的傷害。

    是什麼就是什麼。離婚怎麼了。離開那個不合適的人,如同剝離不良資產,與其一輩子受苦,倒不如來一個長痛不如短痛。遇到渣男,果斷扔掉,李清照的做法值得現在的許多女子學習。

  • 5 # 老楊來自農村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流蕩無歸,屢遭打出,謝世以後還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晚年有沒有改嫁張汝舟。

    宋代人趙彥衛的著作《雲麓漫鈔》中存有李清照的一封信——《上內翰綦公(崇禮)啟》,(以下簡稱《謝啟》)。按《謝啟》的說法,李清照是在重病期間被騙結婚的,婚後,張汝舟暴露出市儈面目,清照不堪虐待,揭發了張汝舟以前的匿罪,按照宋代《刑統》規定:妻告夫,雖屬實,仍須徒刑二年。當時的大官吏綦崇禮幫了清照的忙,使她免受了牢獄之苦。事後,清照對綦崇禮表示“感戴鴻恩”,寫了這封信。關於李清照改嫁一事,除了趙彥衛的《雲麓漫鈔》以外,尚有六部之多的宋代著作提及此事。

    早在明代,一位名叫徐勃的學者先提出李清照改嫁不可信,他的觀點主要是清照年老和宦們出身不可能改嫁。到了清朝,便有許多學者都為李清照改嫁“辯誣”。盧見曾根據清照生平事蹟推斷不可能改嫁,他說:“觀其(清照)洊經喪亂,猶復愛惜一二不全卷軸,如獲頭目,如見故人,其惓惓德夫(趙明誠字)若是,安有一旦忍相揹負之理。”(《雅麗堂本金石錄》)繼盧見曾之後,俞正燮比較全面地論述了改嫁不可信,首先他採用史家編年的方法排比歲月,接著指責宋代著作的記載不可靠。俞正燮考證的李清照經歷,沒有改嫁張汝舟的可能。他指責《謝啟》雖記載了李清照改嫁的整個過程,可是《謝啟》又為什麼稱此事為“無根之謗”呢?再者,男女婚嫁世間常事,朝廷不須過問,《謝啟》中怎麼會有“持官書文字來輒信”之類詞語?在俞正燮看來,《謝啟》文筆劣下,前後矛盾,中間雜有佳語,定是篡改本。根據《謝啟》內容分析,只有把其視為李清照感謝綦崇禮解救“頒金通敵”(李清照另一冤案)一案,才更說得通。針對宋代歷史性著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上記載李清照改嫁一事,俞正燮認為,《要錄》的作者李心傳與李清照遠隔萬里,他很可能是誤聽誤載。 近代,也有不少人否定李清照晚年改嫁。況周頤考證了李清照、張汝舟在趙明誠死後的行蹤,證明了兩人蹤跡判然,不可能有婚配之事。現代人黃墨谷附和上面觀點並且作了補充。她認為:第一,從李清照自傳性文章《金石錄後序》中可以看出,“頒金”案發生在建炎三年,但是延續到紹興元年仍未解決,何況《謝啟》是事後感謝信,當然有可能作於紹興三年以後。這樣,《謝啟》中提到的背景和綦崇禮的官銜等與事實就沒有矛盾了。第二,綦崇禮與清照的丈夫有親戚關係,清照如果真的改嫁一事,而且又涉訟,她會腆顏去求他幫助嗎?第三,宋代有這麼多人提及李清照改嫁,那麼,趙明誠的表甥,又是綦崇禮的兒女親家謝伋不會不知道。然而,謝伋在《四六談塵》中不但不提再嫁一事,而且稱清照為“趙令人李”,書中還引用李清照對趙明誠表示堅貞的祭文。第四,摒棄李清照的詩詞文章、生平事蹟來議論改嫁一事是不全面的。李清照曾說:“雖處憂患而志不屈。”在趙明誠卒後,她又為頒行明誠的著作《金石錄》耿耿於懷,這些情況也是否定李清照改嫁的佐證。 與上面看法相反,現代學者王仲聞、王延梯、黃盛璋等認為清照改嫁是無可否認的事實。黃盛璋在《李清照事蹟考辨》一文中指出:記載李清照改嫁的材料,就時間而論,胡仔、王灼、晁公武、洪邁都是李清照同時代人;就書的性質而論,又是史書、目錄、金石等嚴肅的東西;就地域而論,胡仔、洪邁之書一成於湖州,一成於越州,並不是相去萬里。同時,胡仔、王灼成書時李清照仍然健在,要說在清照生前他們就敢明目張膽地造她謠、偽造《謝啟》是很不近情理的。

    黃盛璋還指出,婦女守節直到明清兩代才趨嚴格,《宋史》中記有治平、熙寧年間都有詔許宗女改嫁之事,可見改嫁在宋代是極為尋常的事。宋朝人對李清照改嫁一事不會大驚小怪的。

  • 6 # 文字春秋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薰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

    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

    如《漁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樽沉綠蟻,莫辭醉,此話不予群花比”。夫妻二人度過了一段恩愛甜蜜的生活。

    趙明誠致力於金石之學,可謂幼而好之,終生不渝。他曾自謂:“餘自少小喜從當世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

    與李清照結婚後, 對金石學志趣更是有增無減,日趨痴迷,有“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屏居青州與出守萊州、淄州時期,是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相濡以沫共研學問的最美滿的時期,也是趙明誠金石事業最有成就的時期。

    但是由於李清照沒有生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夫妻倆的關係逐漸疏遠,李清照能感受到自己丈夫的冷落,她明白再幽怨也毫無意義。

    趙明誠也不敢把李清照給休了,畢竟李清照的父親有個靠山蘇東坡,趙明誠家根本得罪不起,只能識時務者為俊傑而已。

    後來趙明誠出任萊州太守,兩人異地分居達五年之久,趙明誠沒有和李清照商量,私自娶了個小妾帶回家中,這對李清照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擊。李清照寫下了《念奴嬌 蕭條庭院》,詞人悲痛到無力自拔卻又要強自寬慰,令人不勝嘆息。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趙明誠剛去世,金兵又開始進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文物書籍繼續難逃,幾經輾轉,最後隨著南宋小朝廷來到杭州,寡居的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憔悴。

    因為她的大量書畫,引來盜賊多次光顧,經常有書畫丟失,讓李清照身心不寧,她深深感覺到,她一個孤寡無依的女子在這亂世中很難生存。

    這時張汝舟走進了李清照的生活,張汝舟時任右奉承郎監諸軍審計司,這個官職主要負責檢查核準軍隊糧草與俸祿,品級並不高,也就七八品。

    張汝舟自稱是趙明誠的同學,他巧舌如簧,花言巧語,對病中的李清照極盡關心,這讓單純的李清照認為他是個可以信任之人。

    而且張汝舟派來媒人手持求婚文書,信誓旦旦表示,他將給予李清照一個穩定溫暖的家庭。因此,李清照在孤苦無依的情況下,很快跟張汝舟結了婚。

    李清照視那些文物如性命,又怎麼會拱手相讓,張汝舟因此惱羞成怒,時而對李清照大打出手,兩人的婚姻出現矛盾。

    李清照看清了張汝舟的為人,要跟他離婚。可張汝舟不願輕易放過李清照,堅決不同意離婚。無奈之下,李清照只得將他告上公堂,告發張汝舟有欺君之罪。

    張汝舟科考依靠作弊才得以做官,這是大逆不道,張汝舟曾在得意時向李清照說過此事。

    按照宋代法律,妻子狀告丈夫,無論對錯都要坐牢兩年。可李清照性情剛烈,寧願坐牢也不想遭受奴役,她給朋友的信中說:視聽才分,實難共處,忍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才。

    官司結果是,張汝舟發配柳州,李清照也要依法服刑兩年,不過幸運的是李清照名聲太大,加之有家人和趙明誠家族等眾多人幫助,李清照只坐牢九天就得以釋放。

    但此事對李清照身心名譽打擊很大,以後她孤苦伶仃生活悽苦,滿懷著對親人的思念,遙望故土難歸,於1155年去世,享年73歲,一代才女結束了她起伏波折的一生。

  • 7 # 路遙lgy

    1129年8月,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病逝,這一年李清照四十六歲。

    李清照心痛欲碎,大病不起。她寫了許多悼亡的詞,多半失散了。只有《偶成》還在: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的情懷似昔日。

    當時,李清照不光是名滿京城的才女,女詩人。更是當朝宰相的兒媳婦,金石名家江寧(南京)知州趙明誠的遺孀。

    李清照手裡的金石書畫,都是硬通貨,多少人想得到卻沒有辦法。所以,李清照就像今天很多小廣告裡說的那樣,夫亡無子,繼承的有礦。想一夜暴富,最好的辦法就是娶了李清照。

    於是,爭論了多少年的李清照二婚事件,便浮出水面了。

    趙明誠去世三年,移居杭州的李清照身邊,鬼鬼祟祟踉踉蹌蹌的來了個張汝舟。這個跟李清照做過一百天夫婦的男人,被這位著名的女詞人以“妄增舉數入官”罪告發,經皇帝判罪流放,二人離婚。

    這起當時轟動一時的離婚案,在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裡詳細記載:“(紹興二年九月戊子朔)右承奉郎,監諸軍審計司張汝舟屬吏,以汝舟妻李氏訟其妄增舉數入官也。其後有司當汝舟私徒罪,詔除名,柳州編管。(十月已酉行遣)李氏,格非女能為歌詞,號易安居士”。

    這裡,李清照後夫的名字官職,罪名,包括李清照是李格非的女兒,都記載的很清楚。

    李清照這封信是寫給翰林學士綦崇禮的,也就是這位大學士將李清照從監獄裡救了出來。按照宋朝的法律,告發自己的親人,無論罪名成立與否,都要入獄兩年。而李清照只住了九天監獄,就被解救出來了。

    李清照出來後寫信給自己的恩人,解釋:自己是在病中乏智,張汝舟熱情表白,弟弟也是熱心,想讓我這個姐姐過上好日子。於是,沒有過多分辨好壞就嫁給了張汝舟。

    關於李清照二婚是有確鑿記載的。

    紹興十八年(1148)李清照65歲時,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裡說:易安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有啟事與綦處厚雲: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傳者無不笑之”。

    紹興十九年,王灼《碧雞漫志》裡說:“易安居士………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依”。

    1151年,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裡說:“格非之女……然無檢操,晚節流落江湖間”。

    很多記載都證實李清照的二婚,但多數是說李清照再嫁是失節的。按照宋朝時的傳統觀念,李清照這樣的名門閨秀,再嫁簡直是成何提統?

    “人比黃花瘦”,“惜春歸去,幾點催花雨”,“望斷歸來路”。千年以後,我們再讀這些李清照的名句。怎能不由衷的敬佩這位千年前女人?她的勇敢,勇氣,率真,她的至情至愛。

  • 8 # 江湖小曉生

    關於李清照改嫁的事情,其實大家心裡都很清楚,這的確是真事兒。但是由於正史上沒有明確記錄,而且礙於李清照在文壇上的地位,所以這件事常常被人打馬虎眼,糊弄過去。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詞人,但是她並沒有參與到政治當中來。我們可以看看任何一部正史,幾乎寫的都是政治人物,所以李清照不上正史也是情有可原的。

    莫說李清照改嫁的事情,就連李清照嫁給原配丈夫趙明誠的事情,其實在正史上也只有一筆帶過,根本就沒有他們是否相愛、婚後生活之類的描述。

    01李清照嫁給張汝舟,純粹是被騙婚。

    李清照生得好,她是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李清照也嫁得好,她嫁給了宰相趙挺的兒子趙明誠。

    趙明誠可不是一般的花花公子,他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不光對考究文玩古蹟有一定的造詣,在文學上也是頗有名氣的。

    可是趙明誠跟李清照的文采對比一下,立刻就相形見絀了。據說當年趙明誠寫了一堆詩詞,順帶著把李清照的一首詩放在裡面讓朋友看。朋友唯獨挑出了李清照的詩,表示這一首足以蓋過其他所有人的詩句。

    趙明誠知道文學成就是不可能比得過媳婦兒了,所以他在金石考究上下足了功夫。為此還蒐集了大量相關的文物。這些東西后來成了李清照一輩子的負擔。

    趙明誠英年早逝,恰逢北宋王朝滅亡,李清照帶著趙明誠的這些文物南下,結果路上遭遇了多次劫匪的打劫,文物基本丟光了。

    不過張汝舟不知道這個訊息,他認為李清照手裡的這些文物字畫都還在,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所以張汝舟就對喪偶的李清照各種噓寒問暖,最終博得了李清照的好感。李清照是個才女,所以她跟天下其他女人不一樣,她敢於追求自己的真愛,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趙明誠已經死了,李清照當時也還是徐娘半老,自然敢於大膽地再嫁張汝舟。沒想到的是,張汝舟在婚後得知李清照窮得叮噹響,李清照也聲稱,趙明誠的那些古玩字畫都沒了,所以張汝舟反倒感覺自己被騙婚了,越想越氣就對李清照拳腳相加。

    李清照什麼人?大才女,自然是果斷要與他離婚。當時老婆告丈夫是要坐牢兩年的,李清照才不管這些,寧可坐牢也要擺脫張汝舟,可見李清照的性格是比較剛強的。

    02當時有不少記載,都說明了這件事的真實性。

    張汝舟的下場其實也不好,雖說是他騙李清照在先,可是他啥也沒騙著不說,還把自己的官位給丟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婚後李清照發現張汝舟科考作弊這才得了官位,本來這是他們夫妻的私事,李清照也不會傻到說出去。可是張汝舟性情大變以後,李清照實在是找不到理由告發張汝舟,只好把這件事捅了出來。

    右承奉郎、監諸軍審計司張汝舟屬吏,以汝舟妻李氏訟其妄增舉數入官也。其後有司當汝舟私罪徒,詔除名,柳州編管。李氏,格非女,能為歌詞,號易安居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李清照運氣好,她是宋朝文壇的大才女,文壇上的好友紛紛搭救,她只坐了兩天牢就被放出來了,而張汝舟運氣就沒那麼好了,他被罷官不說,名聲還臭了幾百年。

    易安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有啟事與綦處厚雲:‘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苕溪漁隱叢話》

    由於這件事沒有出現在《宋史》這一類的官方史書中,所以不少人質疑這件事的真實性,那麼我們可以通過當時的一些記錄來了解一下這件事。

    證據一、北宋魏王趙廷美的七世孫趙彥衛,在他的著作《雲麓漫鈔》,就記載了李清照寫下的一封信《上內翰綦公啟》,這裡面就詳細介紹了張汝舟騙婚的過程。趙彥衛生於公元1195年左右,李清照卒於1155年,前後相差40年,算是比較接近那個時代了。證據二、南宋史學家李心傳,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也曾經提到過李清照改嫁張汝舟的事情。李心傳出生於1166年,官至工部侍郎,不僅有地位有身份,而且距離李清照那個年代很近,沒理由胡編亂造這件事。證據三、南宋著名文學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也提到了李清照改嫁張汝舟,後來兩人反目成仇的事情。胡仔出生於公元1110年,卒於公元1170年,與李清照活在同一個年代,如果他敢造假,以李清照的脾氣,早就打到他家門口了。證據四、蘇門四學士之一晁補之的侄兒晁公武,在私藏著作《郡齋讀書志》中,也提到了李清照被騙婚這件事。他出生於公元1105年,卒於1180年,和李清照也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況且他們家是詩書傳家的大族,說謊是要負責的。

    其實除了這些,還有不少私人著作也都記錄了相關的事情,所以說李清照改嫁這件事,應該屬實。至於有沒有被騙婚,其實全憑李清照一張嘴了。

    03張汝舟是否背鍋?其實都是李清照說了算。

    雖然有這麼多記錄證明李清照的確改嫁了,可是沒有哪個證據可以明確表示,李清照是被騙婚的。

    畢竟當初李清照嫁給張汝舟,是她心甘情願的事情,兩個人在婚前也的確是相得益彰,這才走到了一起。

    視聽才分,實難共處,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身既懷臭之可嫌,惟求脫去;彼素抱璧之將往,決欲殺之。遂肆侵凌,日加毆擊,可念劉伶之肋,難勝石勒之拳。局天扣地,敢效談娘之善訴;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外援難求,自陳何害,豈期末事,乃得上聞。取自宸衷,付之廷尉。---《雲麓漫鈔》

    那麼為什麼有騙婚這一說呢?按照李清照的說法是,張汝舟為了趙明誠留下的文物,這才娶了李清照,可是李清照把這些東西視為珍寶,且已經遺失了不少,不可能再給張汝舟了。

    為此夫妻兩個人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張汝舟一怒之下,就揍了李清照一頓。李清照這才冒著坐牢的風險,把張汝舟給告了。

    整件事真正的參與者只有張汝舟和李清照二人,而李清照的話語權顯然佔據了上風。這就好比個人去跟媒體吵架一樣,宣傳力度完全不同。

    為此張汝舟徹頭徹尾成了一個卑鄙小人,而李清照不僅保留了自己的清名,而且還得到了當時不少文人的同情。這一局,李清照完勝。至於真相,往往只有當事人才知道。

    總結:就算改嫁,其實無損李清照的名聲。

    不管李清照有沒有改嫁張汝舟,其實都不影響李清照在文壇上的地位,因為她的文學成就實在是太高了。

    就現在的教科書上都有大量李清照的詩詞,李清照的名聲已經由她的詩詞傳遍了大江南北,誰都能朗朗上口地嘆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所有的輿論導向也就都傾向於同情李清照的那一面。其實回頭看看,李清照除了捱了一頓胖揍,並沒有失去什麼,而張汝舟卻丟了官位,丟了名聲。

    參考資料:

    《苕溪漁隱叢話》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雲麓漫鈔》

  • 9 # 牛頭鷹0625

    李清照,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罕見的能流芳千古的才女了,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但是,儘管李清照的才華出眾、詞作精彩,但是在北宋、南宋動盪不堪的背景之下,她的感情史確實十分悽慘了。

    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李格非是北宋文壇名士之一,藏書非常豐富,其母是宰相長女,同樣精通文墨,在父母薰陶之下,李清照自小便富有詩名、才華過人。這樣的一個才華過人、聰慧賢淑的女子,一生中有這樣三段感情。其一,李清照18歲嫁給了門當戶對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自小便喜愛收藏書籍字畫等,是當時有名的金石學家因此,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可以說興趣愛好一致,婚後兩人更是情投意合、如膠似漆。但是好景不長,朝廷黨爭愈演愈烈,趙李兩家都被捲入其中,趙明誠一度被入獄罷官,儘管之後復出,但是卻在上任途中一病不起,最終永遠的離開了李清照,李清照在經歷了喪夫之痛之後便一個人流落到了江南一帶。

    在趙明誠去世之後李清照一個人流落在江南等地生活無依無靠,在感情方面也沒有一個可以寄託的人。就在李清照無依無靠感情空虛之時張汝舟便趁虛而入,李清照也獲得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但是,這段婚姻也是李清照的又一悲劇,我覺得是因為張汝舟並不是真正的喜歡李清照並且張汝舟是一個十分貪圖美色的人,成親之後張汝舟便開始貪圖李清照和他亡夫收集價值連城的古籍,李清照不久就發現了張汝舟的意圖,並且李清照當時並不像張汝舟想象中的那邊有錢,因為當初在趙明誠死的時候這些東西就隨著居無定所的李清照丟失了,因此這段婚姻早已沒有了剛開始的柔情蜜語,張汝舟更是開始對李清照家暴。面對這樣的一段婚姻,李清照無法忍受下去,直接告發了張汝舟官職來源不正,最後鋃鐺入獄,這第二段感情也宣告了結束。

    當時妻子告發丈夫,同樣要受牢獄之苦,所以李清照告發張汝舟之後也被入獄。但是,由於有趙明誠表弟綦崇禮的幫忙李清照入獄並沒有多久就被釋放出來了。綦崇禮是李清照亡夫趙明誠的表弟,宋高宗十分信任綦崇禮,所以綦崇禮在皇帝面前為李清照美言幾句便將李清照救出。趙明誠的表弟對李清照表示了自己的愛慕之心,但是備受傷害的李清照已經不願再與其他男子糾纏所以便寫了封信感謝綦崇禮,就沒有與綦崇禮有過多的聯絡,並且李清照當時就因改嫁被當時士大夫汙垢殘害,最終還是選擇一個人默默度過餘生。

    我覺得古代女子對貞潔看得極為重要,即使丈夫去世,也會為了守貞不再嫁人,但是李清照並非古時候一般的女子,她還是希望追求自己幸福的生活所以並沒有守寡。關於這個,史說不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李清照所處的那個年代並不安寧,並且傳言說李清照身邊帶有很多亡夫的寶物,還有為了完成趙明誠的遺願《金石錄》,所以李清照在思考很久之後並沒有選擇一個人生活。

    我認為中國古代文學上能有李清照這樣的作家確實是一大幸事,她雖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很多作品都抒發了她的愛國之情,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歷史上李清照十分愛國並且在古時候追求著一種男女平等的思想,這在當時的年代是十分難得了,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代女子想要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並且李清照的詞是我們中國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返回搜狐,檢視更

  • 10 # 江湖夜雨孤影行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易安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有啟事與綦處厚雲:‘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傳者無不笑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棣為什麼不學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如果朱棣學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明朝歷史會怎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