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臉貓瑜伽士
-
2 # 瑾名軒起名大師程中華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 清 ]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瑾名軒譯文:
人生如果只像剛認識的時候,
哪裡會有秋風悲嘆畫扇的事。
那麼輕易地改變了情人的心,
卻說情人的心是容易變化的。
驪山發誓後華清良宵只一半,
淚雨傾盆而下沒有半點怨言。
自己怎麼比得楊玉環唐明皇,
他們實現了比翼連枝的願望。
詩歌的歷史背景:
人生若知如初見,那初見是誰呢?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一年的人生,卻收穫了三段真摯的感情。納蘭性德的第一位心上人便是他的表妹,兩人青梅竹馬,但無奈父母的堅決不同意,其表妹十五歲選秀入宮,後晉升為惠嬪,四年後(康熙二十年)又被晉升為惠妃,為康熙育有兩子。而這“初見”的第二種可能就是寫給其妻子盧氏的,盧氏是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端莊溫婉,賢良淑德,年方十八嫁給了當時二十歲的納蘭容若,也許因妻子性情如此,二人成婚後恩愛有加,可能也因盧氏的出現與存在,納蘭在感情上也更加成熟。但是三年後,也就是納蘭二十三歲左右盧氏難產而亡。至於納蘭一生中所謂的紅顏,莫過於其通過好友顧貞觀所結識的沈宛,沈宛當時也是江南小有名氣的才女,著有《選夢詞》等,可能因為才氣相通,沈宛自然而然成為了納蘭的紅顏知己。可惜他是在生命的末端與沈宛結緣,相識一年後,納蘭便去世了。可以說這段感情如果算是愛情,這段愛也是短暫的,所以“初見”大概並不會描述的是沈宛這位紅顏。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初見”究竟是誰,終是無史料考證,或許納蘭真的只是感嘆班婕妤說自己如同秋扇被棄,慨嘆於唐明皇與楊玉環長生殿裡的盟誓,或許在納蘭心中真的有一個表妹讓他刻骨銘心終生難忘,或許那只是他對結髮妻子這一生未能珍惜但願重新來過的遺憾。
班婕妤為漢成帝的妃子,後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怨歌行》,以秋扇閒置為喻來抒發自己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樑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
楊玉環的唐明皇的貴妃。《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裡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裡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
3 # 周前進
有這麼一說,男不看紅樓,女不讀納蘭。為什麼?因為怕為情所困,不能自撥。也確實如此,一旦陷入情的泥譚,總會纏綿悱惻,柔腸寸斷,有時覺得難以呼吸。讀納蘭的詞,一個情字了得。
“人生若只如初見",出自於納蘭容若《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一詞。這是納蘭容若看了古代訣別詩有感而寫下的一首練手詞。寫後將這首詞寄給友人顧貞觀。作者在詞中表達了自己的一種情殤。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一聲嘆息,感慨萬千。人生如果像剛剛認識時那樣的溫馨和深情該是多麼的美好啊!如果這樣,就不會有班婕妤在秋天到來時著到宮中畫扇閒置而悲傷了。班婕妤是漢代的才女,出身功勳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飽讀詩書,文采出眾,才貌雙全。被漢成帝召進宮中。但漢成帝喜新厭舊,後來迷上了趙飛燕姐妹,冷落了班婕妤。失寵的班婕妤在失望中,懼怕飛燕姐妹陷害,而去伺候太后,進入冷門。在冷宮裡過上了淒涼的生活。一次看到宮裡的團扇,因悲憤而寫下了《怨歌行》一詞,抒發了胸中的悽怨。從而嘆息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霄半,淚雨零鈴終不息。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他倆曾在長生殿發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雖然如此,最/終還是在馬嵬坡被賜死。貴妃死後,唐明皇悶悶不樂,一個下雨的晚上,聽到雨中傳來鈴鐺聲時,想起貴妃,寫下了《雨零鈴》的曲子。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我們又怎能比得過昔日的唐明皇呢?他與貴妃曾有過"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但是到了危難時刻,不是同樣背情棄義了嗎?
整首詞充滿了淒涼之美。
-
4 # 子宜春來
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意思是,假如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像剛剛見面一樣,那就很好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我們初次見面,為了給對方好的印象,往往展示自己最美好的那一面,而隱藏起自己自認為不太好的那一面,所以人生第一面相見往往比較美好,除非特意情況。
第二,人生若只如初見,就是說,我們剛剛見面,也不知道對方的歷史,也沒有過多的交往。所以我們相對來說,彼此只有此刻,不帶有歷史的悲傷和沉重。
第三,人生若只如初見,相互之間沒有過多的交往,這樣相互的依戀之情也就沒有那麼深,相別的傷感也就沒有那麼濃。
-
5 # 喬冠鈞的商業乾貨
大家好,我是喬冠鈞。
納蘭,全名納蘭性德或納蘭容若,是清朝初年的詞人,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
他的一生創作出很多詩詞,現存348首。“木蘭花令”是詞牌名,而《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是他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作品,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十分經典,道出很多人的心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意思是:
人生如果永遠只像第一次見面那樣互相喜歡對方,那今日就不會拋棄彼此。
如今你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和你之間好比唐玄宗與楊玉環,在長生殿發過不離不棄的誓言,卻又最終分開,即使我淚流滿面,也不怨你。
但你又怎麼能與當年的唐玄宗相提並論呢,他至少和楊玉環還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美好願望。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這是一首以女人的口吻控訴薄情男子的詞,後面的部分很少被人記住,但“人生若只如初見”卻被流傳了下來。
人們初見時,總是開心的:
兩個人對彼此總是充滿了耐心,無論對方說什麼都會認真傾聽有迴應。如果發現對方與自己有相同的愛好,就更加認可對方了,甚至會發出“相見恨晚”的感嘆。
但久而久之,互相熟悉起來,除了優點以外,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缺點,兩個人越來越不耐煩,發生爭吵,甚至分開。
心中不免回想曾經發生的一切,感慨一句:“如果一切都想剛認識的那樣多好”。
有些人會說:“你變了”,但愛你的人會覺得你更加可愛。
友情和愛情都是如此。
能夠看透你卻還願意陪著你的人,才是應該珍惜的。
願你與你在乎的朋友和愛人,是乍見時的歡喜,更有久處不厭的默契。
-
6 # 伊印
因為回不去了。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詞表面上看,是愛情詞,歌頌兒女情長。但是從字面上看,又寫明瞭“柬友”,看似是送給朋友的。
所以後人常常以贈友來撥亂反正這詞面上的愛情佳話,一再力證這是首送給友人的詩詞。
詞中以女子口吻,也變成了擬作女子口吻敘述那兒女悱惻,以顯示對友人的更一番情深義重。
我不知道納蘭寫作這首詞的初心,也無法回到前塵昨日去窺探歷史雲煙。
在我心中,最好的愛情一定有友情。朋友可以不是愛人,愛人卻一定要是朋友。相互理解才能扶持一世。
我多希望這只是一首兒女情長的詩詞。
那他後來那一句“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才有了當初的對照,因而難以忘懷,更加是本能一樣的存在。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他曾有一個如此懂他的紅顏知己,要怎麼忘?
-
7 # 檸羽76876
我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切還是停留在初次見面的時候為好。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詞。出自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一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是一首擬古之作,擬的是古詩中的《決絕詞》,詞描寫的是為情所傷的女子決絕地與男子分手的情景。題中還有“柬友”二字,說明是借愛情來寫友情,詞人以愛情為喻,說明友情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人生若是一真像初見時那樣的美好,就不會像班妤婕那樣在秋天來的時候因為畫扇被閒置而感到悲傷了。這裡借漢班妤婕的典故,寫本應相親相愛,卻最終相離相棄。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你輕易地變了心,卻說情人間的心本來就是容易改變的。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連枝的誓願。
在這們的映像中,這應該是一首回憶美好的愛情的詞,甚至會誤認為這是一首納蘭悼念亡妻的詞,然而詞題中明確寫出了這是一首柬友的詞。
它寫出我人心易變的感慨,引起了我們對人生中某個美好的時刻的回憶。
人生若只如初見,朋友也好,戀人也罷,曾經剛剛在一起的時候,是多麼的美好,多麼的甜蜜,然而,人生多風雨,生活多風波,曾經美好的情人,義氣的朋友,輕易的變了心
-
8 # 憶平生裡
一:《木蘭花令》原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二:從題目來理解這首詞的題目叫《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首先,“木蘭花令”原是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這個詞語沒有實際的意思。
其次,“擬古決絕詞”意思是效仿古代訣別詞的而作的一首詞,這表明了這首詞的主題。
最後,“柬友”意思是寄給有人,這裡的“友”是指納蘭容若的知己顧貞觀。
綜上,這首詞是納蘭容若因看了古代訣別詩有感而寫下的一首練手詞,然後將這首詞寄給友人顧貞觀欣賞。
三:從內容的典故來看這首詞共八句,前四句寫的是班婕妤被漢成帝拋棄的故事,後四句寫的是楊貴妃被賜死後唐明皇回想往事的故事。
先從前四句說起,班婕妤出身功勳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飽讀詩書,文采出眾,再加上她容貌姣好,於是被漢成帝劉驁召入宮中。剛開始劉驁對她很是喜歡,他們情投意合,班婕妤更像是劉驁的良師益友。但班婕妤有心輔佐漢成帝,漢成帝卻無心向上。不久,漢成帝迷上了趙飛燕姐妹,日日縱情,班婕妤被冷落,一方面,她對漢成帝很失望,另一方面,她也害怕被趙飛燕姐妹陷害,於是主動請求去伺候太后。從此,班婕妤過上了冷宮般淒涼的生活。一次,班婕妤看到宮裡的團扇,感慨萬分,寫下了《怨歌行》,這首詩寫盡了被拋棄的班婕妤內心的孤獨和怨愁。
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道盡了此中的無奈和落寞。
詞的最後兩句以一個女子的角度切入,這個女子埋怨自己遇到了負心漢,這個負心漢怎麼比得上唐明皇,唐明皇好歹還會深深地思念著楊貴妃,而他卻連想都不會想起我。
還在世上的不思念,已經離開的日想夜想,其實,也是很諷刺的。
“決絕”二字,卓文君的《白頭吟》中寫: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所以,這是一首分手詩,但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分手詩,而是納蘭因對古代決絕的事情有感而模仿他們的作品而寫下的一首詞,是一首練手之作。
-
9 # 雲端蜜芽
納蘭容若的詞從高中那會剛接觸的時候就一直鍾愛的,原詩是: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一直以來最愛的其中一句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首詩是納蘭容若對妻子早逝的一種悼念和對妻子的相思之情。試想一下,兩個相愛的人彼此依偎著走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生活中處處溫馨和浪漫的片段,然而世事無常,如今卻是物是人非。
年少不懂納蘭詞,讀懂已是詞中人。曾經“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誓言終究抵不過時間和生活的無常,唯有學會接納,接納失去的痛苦,接納失去的無助~
至於怎麼理解納蘭詞,就像是品茶一樣,一個階段品的一個滋味。不僅是對於愛情的消逝,也可以理解成各種人情世故的變化。
-
10 # 饒子650
感概世事無常,歲月易逝,有惜時,惜春,惜事,惜人之意。用現在的話說,假如回到從前,假如回到孩提時代,假如一切都不改變那該多好。這樣,爾後發生的一切不如意,不順心也就不會發生了,也就不會為其而惋惜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人間世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逃避是逃避不了的,要正確對待。這是泛指,詩中還有語境所規定的特指。在此略過。淺見。
-
11 # 待曉兒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的這句詞可以說是傳唱了大江南北,至今依然動人心絃。
如果單從這首詞來看,應該是寫一段情殤,但實際並不是這樣。
《木蘭花令》之後有作者所寫的一個小題這篇作品內容雖然化用了很多典故,但最重要的資訊還是在其詞牌之後的小題上:
擬古決絕詞柬友。
這不是一首寫愛情的詞,而是一首絕交詞。
至於為什麼絕交,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甚至這首詞是納蘭寫給了哪位朋友,這些都不得而知,我們只能通過內容讀出一個資訊,那就是兩人絕交了。
雖然納蘭極力挽留過這段友情,但也細緻分析了一些這一過程,所以寫得還是比較感人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首詞的內容其實很簡單,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也只有“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句而已,其他的七句都是第一句感慨的陪襯。
第二句用了班婕妤的典故,“秋扇”意象一般就是指女子遭遺棄;三四兩句化用的是謝眺的“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見”這兩句詩,點名“故人心”已變是絕交的原因;四五句是用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典故,“驪山”、“雨霖鈴”都是這個故事,將兩人斷交類比為生離死別;七八兩句雖然也是用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但化用的是李商隱的《馬嵬》一詩。
可以看到,這首詞除了第一句之外,其他都是為了抒發這種憂傷、不捨、惋惜的情緒的,從實際情感上來說並沒有太多的內涵。反倒是用了大量的典故,有點炫技的意味。
但也正是這樣的寫法,其他七句平平無奇,反而更能襯出第一句的重要性。
這就好比將所有的感慨都壓在了第一句上,情感昇華到了頓悟的程度,納蘭感慨的同時也飽含著惋惜、回憶,彷彿有千言萬語都蘊藏在了首句的七個字中。
“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句話就包含了無數的感慨和詠歎,瞬間引起了人們心中對於那些在意的美好終將逝去時所引發的回憶。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樣一首詞,雖然大家都認可這是納蘭的代表作之一,但也僅僅是能想起這麼一句罷了,甚至連詞牌名都不甚清楚。
這是“有句無篇”的典型。
以“閨怨”的角度寫“決絕”,非常適合“詞”的主旨其實“擬古詞”這種東西正常來說應該是擬古樂府,這種“古決絕詞”是樂府中的“相和歌辭”,比較著名的就是《白頭吟》、《燕歌行》、《怨歌行》等等。
納蘭是用了“詞”這一文體來做了“詩”的事情,用詞擬了一首在手法和內涵上和“古決絕詞”相近的一篇作品。
而這篇作品用女子閨怨的意蘊來類比友人之間的決裂是非常恰當的。
因為“詞”本身主要就是由女子演唱的形式,在最初完全就是以女子的口吻來寫女子的內心活動。
像韋莊、溫庭筠等等詞人,他們的作品其實都是以女子口吻來寫的,包括後來的柳永等人。
而以男子口吻來抒懷是從南唐後主李煜開始的,自此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但是,雖然有了這樣的變化,同時如蘇軾、陸游等人也有的大量創作,但詞從實際來說,還是以女子細膩情思為表達手段更為方便。
納蘭容若不是隻會以這樣的口吻寫詞,他也寫過很多“士大夫”情懷的佳作,但在這樣一種情感抒發當中,他選擇了以“女子”口吻來敘述和類比。
這樣的寫法其實並不僅僅是因為“詞”這一文體,而是古典文學中就一直存在以女子口吻抒情的傳統。
我們知道一個詞,叫做“香草美人”,其中的“美人”往往也是作者的代稱,主要用於士大夫和比自己強勢一方的對話之中。
比如屈原和楚王的關係裡,屈原在《離騷》當中經常以“女性”描述自己,將主動權放在楚王身上。
而這也是傳統士大夫的“兩面性”。
在古代,面對廟堂事物的時候,傳統士大夫往往以剛健的男性身份面對,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等等壯烈情懷屢見不鮮;但是面對君王等領導者的時候,往往有把自己當做一位女性來看待,將君王等人視為需要自己侍奉的夫君,已顯示自己甘處卑位的態勢。
所以納蘭容若也採用了“詞”本身具有的女性口吻來抒發閨怨,以此來類比友人之間的決絕,這是一種非常恰當也非常精準地選擇。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
-
12 # 簡安暖Jan
人生若只如初見,你還是我心中的翩翩少年。我還是你心中的溫柔白月光。如此美好。
認識的最初,你是我心中比美好還要美好的代名詞。
你的一顰一笑皆有風情,站在人群中,你是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存在。後來我才明白,喜歡原來是會自帶光芒的。
一開始,我嘴角一癟,你就緊張到不行。到後來,哪怕流淚,你也不在乎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那麼,我們誰都不用承受後來的冷漠與淡然。關於你的,都是溫柔和美好。
就像一開始的愛,濃烈而深刻。只停留在那一刻,該多好。
我們都懷念最初,然而,卻再也回不去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然而人生又怎可能如初見呢。
-
13 # 宋詞郭俊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尤其是戀人之間的相處,能停留在初見時的美好瞬間,期望這種瞬間變為永恆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初見時印象美好,是因為互不瞭解,對對方的印象,僅僅停留在映入眼簾的美好儀容 然而,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相處一段時間後,作為人生理上的、行為舉止上的、生活習慣上的、脾氣性格上的各種缺點都會暴露出來,對美好的第一印象形成嚴重的毀傷;比如生理上的缺點有體臭,生活習慣上的個人衛生習慣以及胃口,行為舉止上的不文明,脾氣性格當面的缺陷等等,都會令人產生“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無奈感嘆。
-
14 # 石頭記璇
納蘭詞說友情之一:人生若只如初見
友情大概是古代詩人除了愛情之外,歌頌得最多的一種感情了。“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納蘭是個痴情又長情的人,對愛情如此,對友情亦如此。被這樣的人愛著,是幸福的吧?而這樣愛的人,該有多辛苦!納蘭關於友情的詞很多,人們常常誤解為寫初戀的一首便是: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人們常把這這詞當情詩,以為寫的是初戀,實際上這首詞名為“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是寫給朋友的。
《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這是卓文君寫給司馬相如的決絕詞。說她的情感純潔如山上白雪,雲間明月,故容不下任何砂子,聽說情郎有了納妾的心思,但寫了這首詩要與他決絕。其中“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為千古名句。
擬古決絕詞以柬友,說明在納蘭心中,友情和愛情一樣,也是不可摻雜任何雜質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人生如果都象初次相見時那樣美好,就不會有被拋棄的悲哀了。秋風畫扇在古詩詞中常常用來比喻被棄,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再美麗的扇子也會被棄置一邊。故人的心變了,是很平常的事,但在人們心裡,卻只會責備對方輕易變心,而不會檢討自己讓他積攢了多少失望。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是用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典故,“九月九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誓言猶在耳邊,形勢逼迫之下,為了活命,為了皇位,唐玄宗還是放棄了楊貴妃,縱使“三千寵愛在一身”,依然是“宛轉蛾眉馬前死”。據說後來唐明皇從四川回長安的路上,在棧道上聽到雨中的鈴聲,又勾起了他對楊貴妃的思戀,就寫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鈴》。這裡用此典故,是想借楊貴妃之口說,即使是最後兩人決絕,也希望不忘初心,記住初時的美好,不要心生埋怨。即使負心薄倖如唐明皇,在他錦衣年華時,在他發誓願的那一刻,他的心畢竟是真摯的。
-
15 # 簡秋彌生
納蘭容若的《木蘭花令》因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被世人傳誦。
題主說,“看到後人有很多誤解”,我想大概這裡是指這首詞,多被用在“愛情”上,而這首詞實際是“模仿古樂府的決絕詞,寫給一位朋友的”。
因為根據道光十二年,結鐵網齋刻本的《納蘭詞》中,在《木蘭花令》詞牌下面,還有一個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
如果從朋友相處的這個角度,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詞的“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一作:淚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初見”時的我們我們的一生中,會經歷不同的時期,接觸不同的朋友。
在最開始見到對方的時候,我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方的性格、品性......"來判定對自己是不是喜歡這個人,是不是可以和他做朋友。
那初識的時候,由於並不相熟,為了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大家一方面都是“展示自己優點”,一方面也是“欣賞他人的優點”。
那時的感情是最好的,彼此能做到替對方考慮,也很收斂自己的壞脾氣,彼此不計較,真誠投入,和諧友愛。
日久不僅生“情”,也會生“恨”認識時間就了,感情越來越親密,關係越來越熟識,最開始的那些“只展示最好的一面”的“偽裝”慢慢鬆懈,更真實的自己越來越暴露在彼此面前。
像很多關係一樣,你們之間會嫉妒、會計較、會抱怨、會越界.......
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彼此生出嫌隙;
也會因為一些不同的價值觀,而相互不理解對方。
人往往就是這樣,越是對親近的人,越是容易卸去“偽裝”,把脆弱暴露的同時,任性、壞脾氣也一併發洩了出來,漸漸在對方眼裡變成不可理喻的人。
若只如初見如果我們回到最初相見的時的狀態,仍舊那樣“相敬如賓”,又“親密無間”,該有多好?
為什麼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漸漸變成了“陌生人”了呢?為什麼我們兩人的心越來越遠了呢?
也許是應了那句話“每個人都是彼此人生的過客”,難道我們就終將“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其實,不管是愛情也好,友情也罷,真誠相待,不離不棄,發自內心的希望對方幸福,都是最高的相處之道。
整首詞,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沒有做過多的註釋,只是從“朋友相處”的角度,去理解了一下“人生若只如初見”!
----------------END----------------
-
16 # 暖暖HHH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人啊,要是永遠都像初見時那般美好就好了,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之苦了。
納蘭性德的一生可謂多愁善感,感情細膩,用情至深,不愧為滿清三大詞人之首,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這首《飲水詞》正是他的佳作之一,古今傳唱。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 ·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有人說這首詩是擬古之詩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
也有人說這首詩借“閨怨”寫友情。
不論是寫給誰的,都表達出納蘭對朋友初見之時的懷念。無論友情還是愛情都要始終如今,生死不渝。
初相遇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時光,都是快樂的。
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為抱著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會越來越好。
所有的困難,都是微不足道,可驀然回首,曾經滄海,早已是,換了人間。
-
17 # 0001奈米
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句看似簡單、很容易理解的詩句,把人生初相逢時的那種美好描寫得如詩如畫般美麗、朦朧;而一個“若”字的假設,隱隱道出了後續的各種伏筆。
不經其事,不解其意。沒有這種經歷的人也許很難想象得到人生初見的感受。大多數人身上多多少少會有經歷,因為大多數人的感情都是真實、細膩的,豪放的、放蕩不羈者相對來說不容易有這種感覺。我就說說我自己其中的一次經歷吧。
那是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去了蘇南一個縣級市找工作。蘇南緊靠上海,所以機會多。剛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還沒著落,天天住招待所也不是個事,就去找出租房。套房是租不起的,只能在城郊找民房。很多在那邊上班的人都是租的民房,一來價格便宜,二來住在一個院子裡的人平時還能聊聊天,也顯得熱鬧。我們當時找了一家,商量好價格就走了,準備回招待所搬行李。剛出院門,外面有個小姑娘在逗個小孩玩。天哪,那眼神、那笑容、那臉上表情的變化、那聲音,瞬間讓我覺得找到了一種久違的感覺,一種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感覺——我感覺她已經在我面前、在我的世界裡已經生活了幾輩子。我相信這是上天在暗示我,為我的愛情指引方向。
後來我們就租住在一個院子裡,彼此慢慢認識、熟悉了。我經常和她一起聊天,附近的小公園也到處飄蕩著我們的歡聲笑語。可是世事變幻,後面我們之間發生了很多事,在她身上發生了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就這樣我們漸漸疏遠。後來因為她哥哥生病住院,我陪著她一起照顧她哥哥。因為這件事她對我的態度也轉變很多,我們之間越來越像親人一樣。
奈何世間事,萬般不由人!此後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面對這種與初衷完全相悖又無力改變的現實,我經常回過頭去想我們當初相逢相識的情景,感覺那一刻是那麼的美好,是那麼值得回味、值得留戀。
這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感受吧!人生初見,如詩如畫,隱約而朦朧,說不清道不明卻又滿是喜悅;一個“若”字,又鋪墊出初見之後的人生變化無常、無奈和心酸!
當然,人生初見也適用於朋友之間。中學時代,我和一個同學特別談得來,每天放學了就在宿舍裡一起聊天,感覺每時每刻都要在一起才好,一會兒見不到他就好像缺了什麼似的。
還有古代的明君賢臣之間的君臣之義也適用人生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始於美好,終於遺憾!是親情以外(親人之間因為血緣關係而天熱親近)的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情感歷程。
回覆列表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聞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會背這首詞的時候,還不知道這是納蘭寫的,只覺詞句淺淺的,讀一遍便可以記下來,然那意味卻別一番的深長,以致我不知覺間就會吟詠起來,然後感慨。
《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並不如我想象的浪漫。
可那“人生若只如初見”的亦淺亦深卻讓人始終魂牽夢縈,一百個人會勾勒出一百個美好的初見。
在如詩如水的江南,有明豔的Sunny,一束束照在湖邊,照在搖漾的柳樹上,有靜好的風,如女子似笑含嗔的臉,有千古外傳來的幾許柔情在心底裡招搖綻放,於是就有了盈盈的相見一笑,有了韶華正好的脣紅齒白,鉛華不染。
僅僅是一個唯美畫面,最感人也最無意義的一個畫面而已,沒有後續的故事,只有心中的蒼白和荒涼,但那也是一種美,美到後面的故事沒法再發展,怎樣都配不上開頭的好,怎樣發展都是滿地落花的哀與傷,於是就讓那一刻停留吧,停留在記憶的最深處,是痛也是美。
這首詞,如果真是柬友,那容若是任性了些,終歸是孩子一樣的純潔和執拗,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年少輕狂的時候,我們會把朋友和敵人的界限分得好清楚,朋友的朋友是我的朋友,朋友的敵人也是我的敵人。其實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中日都能恢復邦交,我們那一點點恩怨情仇又算什麼呢?可這些總是對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而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容若卻不,他便是經歷了再多翻手雲覆手雨的事,他也是他,至真至性的他。
可對於這首詞的玄妙和美好,我總會忍不住要牽強附會一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該不會只有滿腔憤怒和決絕吧?總該有些牽腸掛肚的痛和遺憾,總該有些欲說還休的怨和思念,總該有些無法言表的曖昧和傷感。
是夏日的一個晌午,知了的鳴叫聒噪著花香彌蕩的院子,容若第一次見到他的表妹,她像一陣清涼的風兒吹進了容若的心扉。那時候他們還很小,可以手兒牽著手兒地在園子裡飛奔,
可以一起讀唐詩,一起背宋詞,一起看日出日落,講一些小孩子眼裡稀奇古怪的事情。
那天夜裡下了一場稀薄的雨,打落了殘紅無數,於是第二天讀書的時候,表妹便一副悵然若失的樣子,她說,不明白為什麼花兒會謝呢?
容若又何嘗不是多愁善感的人,竟拾起地上的落紅,放在自己的衣襟上,挽著表妹的手,走到樹林的深處,把那破碎的花瓣都葬在了牆根下面。
如果落紅真能感受到容若那一份愛惜之情,恐怕真要幻化出形體,在若容苦讀的某個夜晚為他披上一件外衣,奉上一杯熱茶呢吧?又或者那每一片落紅經過幾百年的造化後,最後都變成了納蘭詞的讀者吧?
總之,表妹哭了,容若問她為什麼?
她說,我們昨天還說要搬到花裡去住,怎麼今天它竟謝了。
容若卻安慰她說,不要緊,我們可以造一間花一樣的房子來住,再在四周種上各種各樣的花,就和住在花裡是一樣的了。
表妹自然是欣喜的,她說,那我生生世世也要住在裡面。
於是,他們彼此笑望,彼此凝眸。
不過都是些孩子家家的話,現在想來都覺得好笑,可他們卻偏偏忘不了那些不染世俗的話語。
如今呢?惜花人已經離開了這座宅院,她走的那一天這裡便沉寂了下來,她帶走了他的所有快樂,他卻不能不牽掛著她的喜怒哀樂。
那高高的紫禁城隔絕了她所有的訊息,隔斷了他所有的快樂。
他再也看不見她的笑容,再也聽不到她的聲音,只能從別人的口中輾轉著聽到她的訊息:
皇上待她很好,中秋的時候又賞了東西給她,她生病的時候皇上一直陪著她,她有了身孕,她流產了……她失寵了……
有一次他終於大著膽子,在皇上面前提到了她,皇上似乎已記不起她了。
於是,他開始很皇上,替她恨,恨他的無情。
在後來,他聽說她去了……
於是皇上便成了容若筆下最薄情的人。不然容若也不會在這首詞裡用了兩個天子負心的典故。
前四句講的是漢成帝和班婕妤的故事,漢成帝原也是喜愛班婕妤的,可無奈他後來又有了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二人,班婕妤就像夏日的秋扇,再也不是他愛不釋手的寶物。最無情是帝王家,哪個君王不是喜新厭舊,招親暮春呢?
“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聞鈴終不怨。”這一句化自白居易的《長恨歌》說得是楊玉環和李隆基愛情故事,百世稱頌的愛情,其實也那般經不起風雨。都說那“薄倖郎”是容若的自比,但我卻覺得罵的是玄宗,他待玉環好,縱是如珠如寶,可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卻犧牲貴妃的性命,以保全自己的地位。如若那玄宗真愛貴妃,怎麼會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呢?縱使他千般悔恨,萬般腸結,可那時候他終究是薄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