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態寛闊
-
2 # 張治森
回答老年最需要什麼,我想先得對"老年"來個界定,按中國傳統六十歲以上都稱之為老年。如果對六十歲以上的人籠統稱之為老人來研究他們最需要什麼,恐怕答案多多,針對性不強,答案對老人沒多少的啟發或指導意義。對六十歲左右身體健康的老人和長年臥病在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什麼,幾乎不必研究。重點應是目前雖有一定自理能力但日漸式微或已近喪失的臨界點的老人,如何儘儘保持並延長這類老人的自理能力最有現實意義。
針對這類老人探討他們最需要什麼,不僅對他們自身如何益壽延年有現實指導意義,而且對家庭對子女對社會都有很大意義。
如何保持積向上的心態為最大需要。你想老四條中老伴可能先走了,老友越來越老了,自己都理不了了,哪能幫你,老本可能給孫子娶媳婦了,變少了,變沒了,老窩給孫子當新房了。這四變,老人必須經得住,那就得靠心態積極,否則一變即倒!
老年人要學會"移情別戀"。所謂移情,就是把整天想病啊,老啊,苦啊,累啊,兒女啊,孫子啊,移情到多活一年養老金好幾萬。把扎堆聽信消報怨言移情到聽優美動聽的音樂,輕鬆悅耳,走路腳下生風。把穿著以陳舊樸素為美移情到穿戴現代化點,來點精神煥發,老來俏!
"別戀"不是放棄老伴戀新人。而是放棄陳舊的收音機,你用它聽評書聽故事,聽音樂,那得等臺電播放,人家播啥你才能聽啥,成為電臺的"音奴“。別戀到平板電腦上,要嘛有嘛,聽啥有啥,隨時伺候著您。喜歡看電影電視劇,只要記得名,點一下,說一聲,它馬上伺候,真是多了個隨身攜帶的奴僕,其樂無窮,悠悠自得!
老年人滿足了上述需求,你可能三月不食肉味,滿身現代老人品味,何樂不為!!!
不必再研究什麼最保健什麼最營養啦!積極樂觀最營養!(
-
3 # 洛泉小李子
陪伴!老人最怕孤獨!尤其是年後,兒女又各奔東西,這張圖飽含了多少的不捨與無奈,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卻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找到了養家餬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漂泊,有了遠方,有了鄉愁,有了無窮無盡的牽掛……祝福即將遠行的同仁.一路順風,吉祥安康!!!
-
4 # 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人生百歲也算是幸福一生,可這百歲人生中,各個時段對外界和自己的需求各不相同,老年是一生中最後的時光,這個時段最需要什麼?
我想大抵不過是以下幾點
一、健康
雖說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態,但是人的年齡大了健康狀況越好自身越受益。
我姐姐的公公,80歲高齡一個人城市農村打車來回跑。滿嘴的牙齒雞、鴨、魚肉軟的硬的沒有一樣他降服不了。
特別是他行為語言,邏輯都還非常縝密,和我們這些小輩聊天都可以聊的不亦樂乎。
人老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真的是福氣。
二、有屬於自己的居所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老人有自己的房子有屬於自己的的空間,就有屬於自己的自由。
身邊有一對夫婦眼看著兒子長大要結婚,於是賣掉自己的房子,說給孩子們買個大點的房子以後一起住。
事實是老夫妻和兒子媳婦一起住了不到三個月就悄悄的搬出來,單獨租了一套房。
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小夫妻不能容忍。相反的是,在這個相處的過程中,大多都是老一輩看不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而產生矛盾的。
所以個人感覺人不管多大年齡,都留一個自己住的地方,那樣去到兒女家就是像客人一樣,喜歡合得來就多呆一點,不喜歡合不來就呆在自己的空間裡。
畢竟日子多似濛濛雨,想不產生矛盾很難,而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距離產生美!
三、足夠自己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父母依賴子女無非就是經濟和精力,精力上大多父母在自己能照顧自己的時間是不會給孩子們添麻煩的。
經濟這一塊現在大多普通工薪階層,就算雙職工房貸、車貸、人情客往、孩子教育,尤其是現在二胎三胎這麼多的花銷,小家庭有多不易,有家庭的人你懂的。
所以有經濟收入的老人從心裡上來說更獨立,晚年生活的質量和幸福指數也會更高。
回覆列表
老年人怕孤獨 ,沒有說話的人。最怕的是身體有病,現在獨生子女多,孩子們正在緊張的工作,如果一但老人有病了,兒子,兒媳婦兒不能上班。家裡就亂成一鍋粥了。真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