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爾伯特看世界

    首先,我們如果完全不談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只談性格的話。心理學談的是相似性和互補性。

    首先是你本身和對方性格具有相似性,且態度 信仰 價值觀 受教育程度 外貌 智力 相似性越大,就會越融洽。相似性導致喜歡 是一種已經被驗證的心理學效應。

    而還有互補性,在相似性依然為主導因素下,外向具有支配性的人需要正好靦腆且喜歡服從的人能天然成對,這是一種互補。額 不過雖然這個理論存在,但是未得到研究者證實。我們通常不會認為,那些表現出與我們自己有相同不好特徵性格的人是對自己有吸引力的。

    最後,我們會喜歡喜歡我們的人,也是心理學中喜歡他人的一點。

  • 2 # 水說心理話

    如果你渴望的是一個穩定祥和的家庭生活,那麼,我們就會按照這個目標去尋找,如果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較為符合,那麼,我們也就會開始嘗試發展這段感情。有人會問,既然對方滿足了我們內心的渴望,但是為什麼還是會有分手、離婚之類的事情呢?滿足潛意識當中的渴求只是最初的吸引性,但只滿足這一點並不是保證情感長久性的唯一條件,價值觀、自我認知的程度、現實因素等等都決定了情感因素。

    心理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

    如果說潛意識當中的幻想是一個總目標,那麼,人格表現出的不同特質就是分目標,例如:幽默、活潑、責任心等等。這些特質也決定了我們是不是能夠在最初的滿足之後做出進一步的決定以及增加雙方的吸引性,但是總體來說,這些特質都具備正向吸引。

    所謂正向吸引可以是性格上的相互彌補或者性格上的相似,這也取決於我們自身認知的一個喜好,例如:一個性格活潑的人認為自己的性格很好,這種人就偏向於尋找與自己性格類似的,過於沉悶的性格就不會吸引到他們;如果一個人認為自身穩定性不夠,情緒波動大,那麼,一個性格相對穩定的人就會容易吸引到他們。

    所以,你會被哪種人吸引,大體都是根據自身的心理條件量身制定的,即使這種目標不是明確的,但是,潛意識就是我們的指導方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1.4歲,在10月17日打了手足口病疫苗,19日中午得了手足口病,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