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影視劇裡面的好人被欺負,自己就氣不打一處來,摩拳擦掌的準備替人家打抱不平。看到影視劇裡面的壞人被懲罰,自己就興高采烈,直拍手叫好。但看到經常以猛男形象出演的人物收到欺負後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自己就更難受。這是為什麼?
回覆列表
-
1 # 守盲
-
2 # 西后街的董小姐
首先,從外部環境來說,電影院的氛圍如同夜晚,一個人一旦到了電影院,就會彷彿進入夢境,進入催眠狀態。所以看一場電影,就如同進入了自己的夢境一樣,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從內心來說,好的導演有能力把觀眾代入自己所講述的故事中,讓觀眾忘掉自我,從而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
電影最重要的是情感。
劇情是圍繞情感的起伏,設計好的。
臺詞是根據情感,精簡出來的。
好的電影直擊人心,深深地觸碰到每個人內心最渴望、最傷痛的回憶。
劇情節奏具有模擬性,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引導觀眾代入到劇情人物中,獲得情感共享的結果。
所以,觀眾為電影裡的人物喝彩、痛哭、歡喜、恨鐵不成鋼……
這就是感同身受的電影體驗感。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馮小剛導演的《1942》
當時天災人禍,飢餓讓人拋棄尊嚴,空洞的肚子、求生的期盼……人們的理智被徹底擊垮。
人性和情感在劇情中激烈碰撞,餓殍千里的場景催人淚下。
劇中老範家成了饑荒年代的典型代表,曾經興榮的家族,在短時間內,踐踏得家破人亡。
《1942》最後的結局,給人深思。
如果求死,為何還要收留那個被拋棄的小女孩。
如果求生,明知道老傢什麼都沒有了,為何還要逆流返回老家,說:死也要死得離家近一些。
如果自己是老範,又會怎麼想,怎麼選擇?
讓觀眾知道人性,
讓觀眾隨劇情推進喜怒哀樂,
讓觀眾深思,
讓觀眾看了還想再看,多年仍不忘。
這就是優秀電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