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靈充電寶
-
2 # 南瓜小哥show
大家好,我是生活領域創作者,今天讓我來回答為什麼家養綠植特別容易死的問題,告訴大家家養綠植的養殖方法與注意事項。一、養護方法
1、溫度:一般來說,適合綠植的溫度在十至三十度之間,不過由於品種的不同,也會有細微的差異。另外,太熱或者太冷都得調節一下。具體說來,儘量別超出三十五度,也別低於五度。
2、光照:綠植對光照的要求一般是比較高的,因為只有經過光合作用之後,才能積累營養,而且葉片也會更綠。太陰暗會使葉子發黃、乾枯。不過,強光也會有危害,會導致葉子灼傷。所以,散光是比較合適的。
3、澆水:太乾或者太溼都會有危害。前者會導致葉片乾枯,後者則會導致爛根等現象。所以,可根據“乾透澆透”來補水,不可積水。在冬季,可儘量保持基質稍微乾燥些。
4、施肥:給綠植補充水分,需同時考慮多種元素,不能只顧一種。頻率可控制在兩個月一次。在入冬之前,可適量用些鉀肥,這樣對它過冬是由幫助的。
2、換盆:給綠植換盆,儘量每年一次。選用質地疏鬆、保水性好、透氣性也好的土。營養最好也多一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加入一些基肥。另外,不只是換土需注意,如果是水培,則需注意換水。
2、蟲害:比如“蚜蟲”、“紅蜘蛛”等,可用清水沖洗,或用藥。
2、是否可在家裡養:綠植就是作為觀賞植物的,可放在家中。
-
3 # 森造坊
你好。植物生長萬變不離其中。就是需要光照,水,養分,通風。
有人說還要土壤,其實土壤也不是必須的。因為可以水培,還有空氣鳳梨這樣的奇葩植物,給它土壤反倒要死。
基於上述觀點,其實決定植物生死的就這幾點。為啥室內很多人養死了,就是因為不懂這幾點的關係。
首先說光照,不同植物對光照的需求不同。你一定要把它們放在最接近它們原生地的環境中。例如仙人掌,你拿到室內最陰暗潮溼處,比如廁所,保準一個月就死了。而龜背竹,你拿到西晒的窗戶邊,一個下午葉片就全完蛋。
然後是水。植物和人一樣也要喝水。但喝水不是讓你灌水。不同植物根系對於水的需求是不同的,沙漠植物長期乾旱一樣生長得很好,而沼澤植物只要缺少水立馬就死。這就需要你對植物有了解。
當然家庭種植中,都是被澆水澆死的。這涉及到配土和盆的問題,只說一點,請保證你的土壤儘量透水透氣。這樣即使你多交一點水它還是能活著。但如果你土壤本身就板結了,那就加速它死亡了。
接著是養分。就是施肥。不要為了節約錢不給植物施肥。植物也是要吃喝的,它不能只靠光合作用活著。氮磷鉀,其他微量元素,按照說明書及時給。只是要注意不要猛灌肥,植物會撐死的(燒根)。
最後是通風。很多室內植物發育沒有戶外快,就是通風問題。通風可以加速植物光合作用。也能加速水分蒸發。防治病蟲害滋生。所以,建議把植物放在通風好的窗邊。
-
4 # 小魚哥哥看世界
1、過度澆水
在家裡養護的盆栽植物一定要等土壤完全乾透之後才能補充水分,如果你不知道土壤什麼時候完全乾透,可以將手指插入土壤裡面,如果有兩三節的手指都完全乾了,就可以及時補充水分,也可以用幹木棒插入土壤裡面5~10分鐘之後取出來,看木棒的乾溼就可以檢測土壤是否幹。
如果發現植物出現爛根黃葉的狀況,就要檢查是否過度澆水,如果出現爛根,要及時換盆,剪除腐爛的部分,浸泡高錳酸鉀溶液之後重新栽種。
2、土壤結塊,排水不佳
室內養護盆栽植物,除了要控制澆水,還要注意定期檢視土壤是否板結,如果土壤出現結塊的狀況,就算直接澆水,水分也是沒有辦法被植物根系吸收。
如果出現土壤結塊的狀況,一定要及時進行鬆土,如果是春秋季節,還可以及時換盆。另外你可以在土壤表面撒一些緩效型的有機肥粉末,避免直接接觸根系之後,適當覆土澆透水,這樣也能改善土壤板結的狀況。
3、澆水的方式不對
除了要等盆土乾透之後澆水還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澆水,植物並不是隔多少天澆水一次,而是等土壤乾透之後澆透水。
還要注意選擇在早上澆水,避免在溫度過高Sunny暴晒的中午進行澆水,另外就是要避免在晚上澆水。澆水的時候葉心和葉片上不能長期積水,否則也是容易造成黃葉和爛心的。
4、突然改變養護環境
植物適應一個新環境一般需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室內植物如果想要搬到室外養護就不能一下子暴晒,也不能一下子見光太多,可以慢慢增加光照的時間,先給一些散射光,過兩三週之後再慢慢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
5、盆栽植物缺水
有些朋友每次澆水只是噴一些霧狀水,這樣的澆水方法非常不好,對植物的生長沒有促進作用,每次澆水一定要完全澆透,不能只澆一點點,或者只是噴一點點水。
-
5 # 餃子是條狗
家養綠植要弄清楚它的生活習性,比如對溫度,溼度,Sunny,肥料的選擇,喜好通風與否,還有春季是否需要倒到盆,晒晒根。比如有的綠植喜歡Sunny,那麼就放置在Sunny可以照射到的窗邊或陽臺,有的植物喜歡溼潤的環境,那麼就要保持室內溼度的範圍,當然有的植物如果澆水太多反而會出現爛根枯萎的,這就要求掌握好澆水的頻次。植物對肥料的選擇也不一樣,所以要求我們多學習,掌握施肥的品種和時間點以及用量多少。還有比如像君子蘭春天需要挖出來在晴好的Sunny下晒晒根,消除一下病蟲害,換一下盆內的土壤保證營養物質的供給。養綠植和養小動物一樣,要上心,細心,還要多學習養花的知識。這才能把綠植養好,給我們的生活增加色彩。
-
6 # 兵哥有事說
家裡養綠植容易死,不要澆水太多了,好多人天天澆水,花的根容易腐爛,正常情況下,一星期澆水兩次就可以了,現在夏天比較熱,氣溫高,正常早上澆點水就可以了,這樣子就不容易死,有時候也要鬆鬆土,試試肥,要不然營養跟不上,也容易死掉
-
7 # 南方小幼幼
植物的成活需要很多因素,我們從以前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等等,可以看出植物的生長環境很重要,而植物的生長習性不一樣,所需要的因素也不同,下面跟大家說一下家裡的植物易死的原因
1、空氣不流通,由於家養的植物長時間的擺放在室內,所以如果擺放的位置有時不通風,就會影響植物的呼吸作用,從而容易死亡。
2、植物容易感染病菌,家裡有時會因空氣不太流通,而讓植物莖葉積累病菌,時間一長容易出現植物葉面發黃,莖葉有斑點等症狀,而發黃壞掉又沒有及時處理,就會造成病菌感染,所以我們要適當修剪枝葉,或者進行其它處理
3、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土壤乾燥,當家裡的盆栽植物經常放在室內,長時間沒有管理的話,盆土很容易乾燥,這樣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甚至會出現枯萎的情況。
4、光照條件不好,家裡植物有些是需要注意光照,因此放在陽臺上或者附近是比較好的,這樣植物能夠得到好的光合作用,從而生長得更旺盛。
5、施肥不夠或者施肥不當,家養的植物不能施肥過多,每次施肥儘量把握好比例,這樣才能防止植物出現燒根,或者缺乏養分,而生長慢,或者不好的情況。
6、品種不適宜,有些植物是不宜放在室內養植的,所以在養植植物之前要了解植物的習性,這個很重要。
-
8 # kaka造型一阿飛
在家養綠植容易死,很多人都會找種植技術問題,比如澆水、施肥、防病蟲害,對於多數家養綠植,講真,大部分人的技術足夠,只是心態問題,這也是我本次回答內容的重點。
-
9 # 養花種草汪汪汪大汪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家養綠植”是否可以理解為“室內養綠植”,如果是就好理解了,室內種植綠植確實容易出現死亡現象。以多年養花種草的經驗,家養綠植特別容易死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所以,室內種植綠植最好能過段時間移至室外最少也是通向室外的陽臺或窗臺上養護一段時間。
所以室內種植物綠植經常開窗通風是必須的。
所以室內種植綠植的栽種土壤尤為重要,必須達到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的目標。
所以室內種植綠植一定要控制好澆水的頻率,根據綠植的種類不同,正確掌握盆土的乾溼程度,嚴格控制澆水的頻率。
所以室內種植綠植施肥需要嚴格控制,薄肥也不能勤施,需要根系綠植的不同生長時期,嚴格控制施肥種類及頻率。
-
10 # 使用者2475689422618712
不是植物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原因!!!畢竟,也有很多植友,能把量天尺養到上房揭瓦的高度,能把龜背竹的葉片養到枕頭那麼大,能把三角梅養到開滿一整個陽臺。
養植物確實是門技術活,對於農村家庭長大的孩子而言,或許不難。但對於接觸大自然比較少,光靠學校那點有限的生物學基礎就想大殺四方的新手而言,確實有不不短的路要走。
低手養啥死啥,老樁都能爛成光桿司令;高手啥都能養,幾顆種子也能開出花海。這之間的本質差別,除了經驗,還有別的些什麼呢?
私以為,綠植殺手們的通病,可能出在這麼幾方面:(以下回答不專門針對題主,只根據本人在知乎植友群內接觸到的新手通病做簡單總結,供交流)
首先,缺乏專業敬畏。
種植本來就是門技術活!很多植友卻理所當然地以為,養植物應該很簡單,Excuse Me!。農林牧副漁五業,排在首位的就是“種植業”啊! 想來一定是袁隆平院士讓大家吃得太飽了,以為農民伯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真的只要兩步走?
大自然有多殘酷,多看看BBC的紀錄片吧!光、溫、水、氣、肥,蟲、病,任何一點都可能要了植物的命。可很多人買綠植回家,對它預期卻是:既希望它負責美,又希望不用對它的美負責。
“哎,植物嘛,不動不跳的,澆澆水,隨便養養就好了啦!”
拜託,你以為她是誰,充氣娃娃嗎! 憑本能就可以上手操作?不同的植物,習性千差萬別。都不打算好好研究,連植物的原生環境和基本習性都不稀得了解,不死你家的死誰家的?
劃重點——敬畏!敬畏!敬畏!
其次,死守規則,不懂變通。
很多新手抱怨,我明明都很用心按網上的規矩操作了啊,怎麼還是養不好?
哎!“照本宣科”這個成語,簡直就是植物們的通用墓誌銘。規則是死的,植物卻是活的。一盆健康的植物,一定是達成了光、溫、水、氣、肥、盆、蟲、病等要素的“動態平衡”。養護者必須先理解規則背後的原理,才能靈活應用。否則避開一個坑,還有三四五六七八個坑。
舉個例子!規則告訴你繡球喜光,所以你把它放陽臺,沒毛病!可是等夏天一到,強烈的直射光分分鐘能讓繡球脫水,你卻不懂得趕快調整給它遮陰。咦,你看它葉子晒耷拉了,大中午的哐嘰一杯涼水澆下去,卻不知道巨大的水土溫差,是所有植物的大忌。土壤滋滋作響,根系嘎嘣脆地炸裂。
你可能連它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又去買了下一盆,下下盆。最後你搖搖頭,擺擺手,否定三連——這個植物不好養!我家風水不行!花市絕逼有貓膩!
麻蛋,這話別說我了,仙人掌聽了都想打人!
劃重點——變通!變通!變通!
再者,自我中心,隨意操作。
植物不會說話。它不像你家小孩,冷了會哭,餓了會叫。哪怕她的生理狀態是“哎呦我的馬鴨!水已經淹到我的鼻子尖尖啦,你再澆水我就要嗝屁啦啊~啊~啊~。”它不能說話,它只能默默地~默默地~死給你看。
植物最重要的器官,是根。可根偏偏長在土裡。很多時候植物表面看起來好著呢,實際上地下已經爛成了一灘泥。對待這種沉默的烈士,我們只能順著他們的脾性來,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想當然地操作。我們得學會跟植物“交流”。交流方式就是“觀察”!
缺水的時候,植物葉片會耷拉、新鮮的莖幹發皺;缺光的時候,植物會徒長,枝條細軟,葉色不健康,老葉發黃一碰就掉;肥多的時候,新芽容易焦枯,葉片凹凸不平整……至於蟲害和病害則更加簡單,多觀察,早發現,勝過太多的後手治療。
如果你注意留心觀察,你可能會發現更多奇妙的樂趣。比如,芋科植物和龜背竹在水分吸收良好的情況下,會出現吐水現象。平時葉尖晶瑩的水滴不一定是露水,也可能是植物氣孔中排出的多餘水分。比如仙人掌的花苞,今天看起來和昨天一模一樣,但很可能昨天晚上夜裡,它已經悄悄開過了。撲蠅草的小夾子突然合攏,裡面竟然封存著一具蒼蠅的屍體,誰讓這個倒黴的傢伙連續兩次踩到了夾子內部的毛刺機關?
捕蠅草真實犯罪現場
除了觀察植物本身,觀察周圍環境,觀察土壤狀況也都非常必要。比如什麼時候該澆水,一次澆多少,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而應該根據土壤的乾溼狀況來決定。對於新手而言,澆水前伸出手指頭摸一下土面的乾溼狀況,是基本操作。澆水前後都拎一下盆的重量做比對,為下一次澆水做參考,也是必須的。總而言之,這種“酌情考慮”的事,不會比做中餐複雜吧。
另一個需要避免的極端,則是過於衝動,頻繁動手。多觀察,少操作,該出手時再出手!這才是養花高手應有的作風。那些心裡沒數,動不動就手癢的激動型選手,或者八百年也不照看一眼的佛系選手,我謝謝您吶,還是離植物遠點兒吧!行善積德不好麼!
劃重點——分寸!分寸!分寸!
最後,忽略了自然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巨大差異。
從地栽到盆栽,從室內到室內,是一場植物的星際移民!每一種植物在什麼樣的自然環境下能夠健康生長,都是億萬年物種大逃殺後篩選出來的結果。而現在,我們剝奪了植物的原生環境,要把他們騰挪到我們人類自己最舒適的地方來養護,這本質上跟人類去外太空生活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問題的關鍵變成了,我們如何製造出一個同樣適宜各種植物們生存的小環境。
比如很多人喜歡的梔子花,在南方的酸性土壤中非常強韌。它的根系扎得又深又廣,吸水量驚人。南方雨水充足,旱天也有廣袤大地深處的水分可做調節,光照也完全足夠。但盆栽移到室內之後,根系只能在直徑30釐米的盆內繞圈圈,光照、水分、養分如何安排排程?你覺得難,最命苦的其實是它們!只恨自己沒有長腿,又不能快速進化。
劃重點——環境!環境!環境!
話雖這麼說,但也別太消極。畢竟植物的生命力要比動物頑強太多!
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家養綠植排名最高的幾個死因,以及如何少採坑,打進綠植養護“新手村”!
死因排行1:劣質營養土
養植物的關鍵在於養根。花市裡5塊錢3包的廉價營養土,質量參差不齊,對新手非常不友好。常見的問題包括“吸水性太強、透氣性差、營養不均衡、容易生蟲”等。一大杯水澆下去,像海綿一樣牢牢吸在裡面無法排出,根系不透氣,更加容易腐爛。劣質營養土適配性太差,很多植物用它來種容易出現黑斑、黃葉、僵苗等現象,本質上都是根系不健康造成的。懂配土的,會在土裡加珍珠岩、陶粒,椰糠、石頭、沙子去平衡透水性和含氧量,並根據植物的習性靈活調整土壤成分,新手不懂怎麼辦?最安全的操作是,買品質更好、適配性更高的品牌營養土,那些通常都是搭配過的土壤,專業化生產,安全係數更高
死因2:錯誤的水分管理
很多人按照“幾週一次”的口令澆水,但隨著時間推移,口令會失效,比如植物冬天開始休眠需要控水了,或者夏天蒸發快了需要增加了,又或者植物長大了,水分需求比之前更頻繁了,或者從南陽臺搬到了北陽臺了……
正確的辦法應該是先確定植物的喜水程度,然後根據土壤的溼度來澆水。大致上,喜乾的植物,可以等乾透了再澆;喜溼的植物,土壤表面沒水氣了就可以澆,還有的植物可以常年保持土壤溼潤,多肉和沙漠植物則要在休眠季節嚴格控水,生長季節也要少澆水。具體每種植物的澆水原則,可以自行百度,從少到多依次是“寧幹勿溼、乾透澆透、乾溼交替、見幹見溼、寧溼勿幹”。
死因3:忽略通風的重要性
通風真的真的很重要。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置換出大量的氧氣,但如果空氣不流通,植物在小環境範圍內無法獲取更多二氧化碳,就容易黃葉、被悶壞。不通風環境下,植物容易黃葉,容易滋生病菌和蟲害,也容易落灰,抗性差,狀態差。水分多的時候,通風可以讓水分更快蒸發,室內乾燥的時候,通風可以讓溼度得到自然調節。關起門來養植物,我只能說,吃棗藥丸!
死因4:對各種養花小妙招的執念
我的媽呀,感覺自己錯過了一個億呢!
但是實際上這些操作,都是老一輩的玩家們一邊幹農活一邊順手養花研究出來的偏方了,拿出來喂新手?呵呵呵,稍有不慎,立刻翻車不含糊!比如,你知道淘米水發酵到什麼程度才算熟了嗎?你啤酒兌水擦葉片的時候真會用量杯按比例算嗎?你的蝦殼魚腸確定不會引來一堆蒼蠅?
所以說啊,老老實實買一包磷酸二氫鉀,一包尿素,幾十塊錢能用到天荒地老你信不信!
死因5:分不清直射光、散射光
簡單來說,你人往那一站,能看到明顯的影子,那是直射光;沒有明顯的影子,那就是散射光,再明亮它都是散射光。大太陽的樹蔭下,就是典型的明亮散射光。
有的植物需要長時間的Sunny直射,但有的植物不耐晒,你就得給散射光。散射光也分強弱。不開燈也能看書且毫無視覺壓力的,是明亮散射光。否則就是弱散射光。根據植物的光線需求去安排他們位置,其實沒那麼難。植物本身也會給出明確的訊號。缺光的植物容易徒長、黃葉、葉面失去光澤。比如種子長成了豆芽,多肉突然躥很高,薄荷枝條又細又長,葉子卻沒幾片,都是缺光。而光照過強,則容易讓植物有晒斑,葉片耷拉、甚至脫水,葉片幹黃。
但是有一點,長時間的直射光暴晒,對大部分植物而言都忌諱的。所以夏天要儘量適當遮陰。以及,隔著玻璃的植物,光照強度不會明顯減弱,但紫外線卻會明顯減弱,需要上色或防止徒長的植物,露養更合適。還有那啥,LED燈可以供植物光合作用,但同樣的亮度下,光合作用的效率要比自然光低太多,有條件還是應該適當補充自然光。
死因6:花盆搭配錯誤
你說啥,花盆也能殺死植物?當然!而且很常見。舉兩個極端的例子。裡外都有瓷的花盆,透水性非常差,最容易積水。如果用這樣的盆種花,需要少澆水,否則容易澇。火山泥盆是用來種沙漠植物的,透水性比紅陶盆還強,如果種繡球、蕨類、梔子等喜水的植物,分分鐘脫水,夏天一天澆兩次都不夠。再比如,蕨類植物根系通常比較淺,用太高、太深的盆,都容易出問題。蘭花最怕澇了,最好用紫砂盆或者側面帶孔的盆栽種。底下沒有排水孔的花盆,只能用來養少數喜水的植物,種怕澇的植物風險極大。除非對澆水量的把握非常有分寸。
除了以上這些,其實還有很多常見的誤操作,有空再來慢慢更新
-
11 # 啊超的日常生活
首先呢,作為一個愛花,愛養花的人來說,你是否對你所養殖的綠植瞭解,在楊這個綠植前有沒做過調查?這是我給你們的問題。
作為一個養花人花痴我是很喜歡楊綠植,很養那種花我都會去了解和查閱資料,每當看到花葉變黃、乾枯、也是感到很惋惜。
在這裡呢我提出幾點問題,大家可以去根據自己養殖的綠植做過對比研究琢磨下自己養殖愛不釋手的綠植怎麼會死去?我們用依據去找答案!
1、乾旱缺水
養花漏澆水或長期澆半腰水(即上溼下幹),會影響養分吸收,也易引起葉色黯淡無光澤、葉片萎蔫下垂。
症狀:先是下部分的老葉老化,並逐漸地葉子由下向上枯黃脫落。或者缺失水風發黃。
2、被水淹死的植物
我見過有的人養花特喜歡澆水,盆土若長期過溼,會造成土中缺氧,使部分鬚根腐爛,阻礙鬚根的正常呼吸和水分養分的吸收,從而引起葉片變黃脫落。(過度澆水造成)
症狀:生病後的綠植,根鬚開始腐爛葉子漸漸發黃。
3.
缺乏營養
養花和種地一樣植物缺失養分,長期沒有施氨肥或未鬆土換土,土中氮素等營養元素就會缺乏。
症狀:枝葉瘦弱,葉子變得很薄而且很黃。
處理方法:需及時換土換入新的疏鬆肥沃的培養土,並逐漸增施稀薄腐熟液肥或複合花肥。給植物適當增加養分
施肥過度
和人一樣過度施肥就會出現葉子花枝肥厚不一且多凹凸不平,老葉幹尖焦黃脫落。
症狀:新葉肥厚,且多凹凸不平,老葉幹尖焦黃脫落
處理方法:應立即停止施肥,增加澆水量,使肥料從盆底排水孔流出;或立即換盆,用水沖洗土坨後再重新栽入盆內。
避免高溫暴晒
儘量避免夏季將綠植放在高溫處讓強光直晒,會引起枝葉捲起或葉黃脫落。
症狀:幼葉葉尖和葉緣枯焦,或葉黃脫落。
處理方法:適當給綠植溫度和通風,移至通風良好的陰涼處,避免受到Sunny的直接暴晒。
以上這幾點都是我們養花過程中最容易忽視,最容易犯的錯誤,也是普通綠植都有的特點。
-
12 # 九銘飛雪
10種“最好養”的綠植,為什麼總是養不活,盆栽常見“死因”
好多植物,看似很好養活,其實不然。下面的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0種貌似好養的花卉是怎麼樣死在我們的手中的,也許就你家的某種植物就在其中呢!早點找出原因,就可以及早拯救它們啦!
1、發財樹
“發財樹”學名“馬拉巴栗”,由於它的別名寓意十分美好,故很多家庭都會買一盆養起來。
常見死因:根本積水、低溫。
症狀:黃葉、落葉。
小祕訣:發財樹雖然耐陰,但買來的前期不需要太強的光,可在光線較弱處放置2-4周後,再移到強光處。生長期可適當澆水佐以葉面噴水,保證盆土溼潤即可,防止根本積水而爛根,冬季可減少澆水量。發財樹喜溫暖,需保證室溫在10度以上。
2、滴水觀音
聽起來很吉祥的名字,但它真的滴的是水嗎?可要小心點了,據說滴出來的東西有毒。
常見死因1:強光、澆水不當。
症狀:黃葉、落葉。
小祕訣:冬天減少澆水量,忌葉面噴水、Sunny直射。
常見死因2:缺水缺肥。
症狀:葉子發蔫、無精打采。
小祕訣:如果冬季發現滴水觀音葉片發蔫變黃,可要將葉片剪去,將它置於牆角,讓其正常進行休眠,每月澆水一次即可。而至於生長期,則可以適當補水補肥,保證營養。
3、綠蘿
綠蘿由於較好管護,大方美觀,幾乎無處不在。
常見死因1:澆水不當。
症狀:黃葉。
小祕訣:掌握一個原則,盆土發白時再澆透水,平時保證土壤溼潤即可。冬季要適當減少澆水量,只要盆土不幹就別澆水。
常見死因2:光照不適。
症狀:黃葉、枯葉。
小祕訣:綠蘿雖然耐陰,忌Sunny直晒,但仍需要適度光照。冬季溫度較低,可適當補充光照。
小祕訣:夏季溫度較高、蒸發量大,可以向綠蘿的氣根和葉片噴水,補充溼度,還能使葉片光亮。
4、文竹
文竹屬於觀葉植物中的“小家碧玉”,氣質婉約,深受文人喜愛。
常見死因1:放置不當。
症狀:黃葉、枯萎。
小祕籍:文竹喜陰、喜歡溫暖而空氣流通的地方,適當見光即可。室溫要保證5度以上,遠離熱源和有輻射的家用電器,比如火爐與電視機等。
常見死因2:過度澆水。
症狀:爛根爛莖。
千萬不要澆水太勤快,要注意觀察,盆土乾透了再澆,把握“干時澆透”的原則,防止根部積水。
小祕籍:如果你家的文竹出現了枯葉現象,那麼需要剪去枯葉,正確養護的話,發出新葉不是問題。
5、蘆薈
由於它美容養顏、淨化空氣,也是養花達人的最愛之一。
常見死因1 :凍傷。
症狀:葉片發黑。
小祕訣:蘆薈喜溫暖,要保證溫度高於5度,最好將其放在陽面無風處,否則低於0度,葉片中的水分會結冰後損害正常組織。
常見死因2:澆水過量。
症狀:根莖腐爛。
小祕訣:對於盆栽的選盆方面,蘆薈最好用泥質的花盆,不適合瓷盆和塑料盆。另外,蘆薈自身的葉片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它比較耐旱,不需要澆過多水,以盆土略微溼潤為原則,平時可以用向葉片噴水的方式進行。
6、吊蘭
最適合懶人養的“蘭花”。
常見死因:放置不當。
症狀:葉片尖端乾枯
小祕訣:吊籃喜陰,忌Sunny直射,散射光即可。為保證其葉片健康生長,最好避免其接觸牆壁、鐵架忌窗框等。如果有枯葉,定期剪除,加強養護,新葉很快就會長出。
7、橡皮樹
外形厚實,看上去很好養活。
常見死因:低溫。
症狀:爛根、落葉、葉片變黑。
小祕訣:橡皮樹最好擺放在家中溫暖向陽的地方。尤其是冬天,注意保證室溫高於10度,否則低於5度會造成凍傷死亡。平時可以根據溫度和光照來調整放置地點。夏季生長期可以適當增加肥水含量。
8、仙客來
很高大上的名字,養起來還是需要操點心的。
常見死因1:澆水不當。
症狀:爛根,花瓣腐爛
小祕訣:及花瓣噴水,推薦盆底浸水方式澆水。不可過度澆水,一般等到花和葉片有輕度萎蔫的跡象再澆水。
常見死因2:不通風。
症狀:花瓣乾枯凋謝。
小祕訣:仙客來為觀花植物,經常接受光照才能開出靚麗的花朵。最好將其擺放在窗戶、陽臺等能夠接受一定光照和通風的地點,可隨季節變化調整擺放地點。
9、麗格海棠
由於花期較長,故深受廣大花友喜愛。
常見死因1:溫度不適。
症狀:黃葉。
小祕訣:麗格海棠喜歡相對溫暖的環境,但忌高溫,尤其是夏季,最好放在適當的陰涼處。最佳溫度為18℃一22℃,其他季節可根據光照和溫度調整。
常見死因2:澆水不當。
症狀:萎蔫、乾枯。
小祕訣:根據植物的生長週期,適當澆水。比如生長期可相對多澆水,花期則少澆水。原則上是保證盆土溼潤,不可過幹或過溼。同時,生長期要保證土壤的肥力,可以每隔半個月為其使用有機肥,比如經過發酵的淘米水或者自己製作的黃豆浸泡液。
10、仙人球
據說是真正適合懶人養的植物,但也要操心才能要好。
常見死因1:花盆太大。
症狀:爛根。
小祕訣:第一次聽說這種死因,因為花盆過大後澆水量不易把握,造成空氣不流通而爛根。原則上根據仙人球的球體大小來選盆,保證球體能夠容納後還略有縫隙即可。
常見死因2:澆水不當。
症狀:球體腐爛。
小祕訣:由於仙人球比較耐旱,故澆水不能太頻繁,有一定技巧。夏季溫度較高,最好選擇早晚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澆水;冬季澆水一般選擇晴天,在上午進行,控制澆水量。有些朋友家的仙人球頂部會有凹陷,注意澆水時避開頂部,否則容易引起球體腐爛。
仙人球、吊蘭、文竹、蘆薈、綠蘿這些多肉植物、觀葉植物幾乎是最好養的綠植,但還是有些人怎麼都養不好甚至養不活,主要是沒有找對盆栽的方法,簡單學習一些養花知識,學會了一種就可以舉一反三,做一個養花高手。
-
13 # 稀飯生活
為什麼從花卉店買回來的鮮花和綠植放到家裡養卻特別容易死呢?主要有幾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而這些原因都主要和小夥伴不會養花,缺乏養殖經驗造成的。
首先水澆多了,小夥伴都非常喜歡鮮花和綠植,買回家之後個是左看右看,今天澆點水,明天澆點水,生怕植物缺水卻不知道不經意間澆水過多,導致花兒爛根死亡。
其次,頻繁移栽導致植物死亡。相信小夥伴都有這種類似的經驗,把鮮花或綠植從花卉市場買回家之後,就想把它移栽到自己喜歡的花盆裡。但是俗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植物是經不起折騰的,最好是在它原來的花盆裡頭生長,經過幾次換盆之後,植物的氣數已盡,當然會死了。
再次施肥不當導致植物死亡。小夥伴們,將植物買回家之後,都希望它快快開花,快快長大,於是就會在不經意之間施肥過多而過多的肥料會使植物爛根死亡。
還有,過於強烈的日照導致植物死亡,許多小夥伴喜歡夏天買花,一些缺乏經驗的小夥伴會把植物放在露天的陽臺上,夏天中午的日照過於強烈,很快,植物的土壤都被晒乾了,花兒也被晒死了。
還有,不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也會導致植物死亡。從花卉店買回來的植物,自帶的盆土都非常的小,一些小夥伴會想辦法把花卉植物移栽到更大的土壤的盆裡,但是自己家的土可能不適合花卉生長,不沒有蓄水能力,或者是蓄水能力過強。過一段時間之後,花卉或者是被澇死,或者就會被幹死。
-
14 # 莫小妖6
作為一個養死了不少植物的過來人,最近也在反思為何自己養的植物總是特別容易死,歸根結底,在於不瞭解植物的習性,高估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接下來從綠植購買到養護中容易死亡的環節說明下:
1、購買時間點:新手請一定避開夏天購買,現在綠植基本都是大棚養殖的,大棚養殖都是很精細化管理的,買回來後需要適應新環境,稍微管理不當一週左右就死了,我有段時間特別喜歡繡球花,但當時正是夏天繡球花開花季節,炎炎夏日,這盆花經歷了物流的運輸,再加上我的不當摧殘,花一朵朵黑掉,葉子一點點枯萎,整盆花不到一週就死翹翹了。
2、土壤:買回來後往往都是要換盆換土的,網上那種便宜但劣質的營養土就還是放過它吧,我試過買了一包9.9元5斤還包郵的那種,買回來後發現裡邊是發黴長蟲的,欲哭無淚。建議買帶盆帶土栽好的。
3、光照:任何植物買回來後都請不要放太陽底下暴晒,一定要避開Sunny至少3-5天,不然分分鐘死給你看。
4、澆水:大部分植物的死亡都在這一步了。過度澆水或長時間缺水都會容易造成植物死亡。澆水真是一門技術活,綠植各有各的特性,對水的需求完全不同,像綠蘿你泡水裡也能活,但發財樹一個月澆一次水就行;有些表面土壤幹了就需要澆水,有些又需要乾透再澆,至今還在摸索中;
5、施肥:謹記薄肥勤施的原則,只要不過度施肥,正常綠植不會因為施肥死亡。至今為止,我還沒有因為施肥不當造成植物死亡的。
6、通風:這個最好理解了,植物也是需要呼吸的,保持通風即可。
7、病蟲害:有些植物就是這麼嬌嫩,容易產生病蟲害致死,譬如月季。
想要養好一盆植物,土壤、光照、通風、澆水、施肥缺一不可,但這往往意味著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建議下載養植物的相關APP,會有各種提示,對於像我這種喜歡養點小植物又有點小懶惰的人很友好,最後,附上我養的蘭花圖,希望大家都能愉快的養好自己喜歡的綠植。
-
15 # 飛亮亮
說幾句扎心的大實話吧:
不是植物的原因,是你自己的原因!!!畢竟,也有很多植友,能把量天尺養到上房揭瓦的高度,能把龜背竹的葉片養到枕頭那麼大,能把三角梅養到開滿一整個陽臺。
養植物確實是門技術活,對於農村家庭長大的孩子而言,或許不難。但對於接觸大自然比較少,光靠學校那點有限的生物學基礎就想大殺四方的新手而言,確實有不不短的路要走。
我知乎植友群裡分享的白錦龜背
低手養啥死啥,老樁都能爛成光桿司令;高手啥都能養,幾顆種子也能開出花海。這之間的本質差別,除了經驗,還有別的些什麼呢?
私以為,綠植殺手們的通病,可能出在這麼幾方面:(以下回答不專門針對題主,只根據本人在知乎植友群內接觸到的新手通病做簡單總結,供交流)
首先,缺乏專業敬畏。
種植本來就是門技術活!很多植友卻理所當然地以為,養植物應該很簡單,Excuse Me!。農林牧副漁五業,排在首位的就是“種植業”啊! 想來一定是袁隆平院士讓大家吃得太飽了,以為農民伯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真的只要兩步走?
大自然有多殘酷,多看看BBC的紀錄片吧!光、溫、水、氣、肥,蟲、病,任何一點都可能要了植物的命。可很多人買綠植回家,對它預期卻是:既希望它負責美,又希望不用對它的美負責。
“哎,植物嘛,不動不跳的,澆澆水,隨便養養就好了啦!”
拜託,你以為她是誰,充氣娃娃嗎! 憑本能就可以上手操作?不同的植物,習性千差萬別。都不打算好好研究,連植物的原生環境和基本習性都不稀得了解,不死你家的死誰家的?
劃重點——敬畏!敬畏!敬畏!
其次,死守規則,不懂變通。
很多新手抱怨,我明明都很用心按網上的規矩操作了啊,怎麼還是養不好?
哎!“照本宣科”這個成語,簡直就是植物們的通用墓誌銘。規則是死的,植物卻是活的。一盆健康的植物,一定是達成了光、溫、水、氣、肥、盆、蟲、病等要素的“動態平衡”。養護者必須先理解規則背後的原理,才能靈活應用。否則避開一個坑,還有三四五六七八個坑。
舉個例子!規則告訴你繡球喜光,所以你把它放陽臺,沒毛病!可是等夏天一到,強烈的直射光分分鐘能讓繡球脫水,你卻不懂得趕快調整給它遮陰。咦,你看它葉子晒耷拉了,大中午的哐嘰一杯涼水澆下去,卻不知道巨大的水土溫差,是所有植物的大忌。土壤滋滋作響,根系嘎嘣脆地炸裂。
你可能連它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又去買了下一盆,下下盆。最後你搖搖頭,擺擺手,否定三連——這個植物不好養!我家風水不行!花市絕逼有貓膩!
麻蛋,這話別說我了,仙人掌聽了都想打人!
劃重點——變通!變通!變通!
再者,自我中心,隨意操作。
植物不會說話。它不像你家小孩,冷了會哭,餓了會叫。哪怕她的生理狀態是“哎呦我的馬鴨!水已經淹到我的鼻子尖尖啦,你再澆水我就要嗝屁啦啊~啊~啊~。”它不能說話,它只能默默地~默默地~死給你看。
植物最重要的器官,是根。可根偏偏長在土裡。很多時候植物表面看起來好著呢,實際上地下已經爛成了一灘泥。對待這種沉默的烈士,我們只能順著他們的脾性來,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想當然地操作。我們得學會跟植物“交流”。交流方式就是“觀察”!
缺水的時候,植物葉片會耷拉、新鮮的莖幹發皺;缺光的時候,植物會徒長,枝條細軟,葉色不健康,老葉發黃一碰就掉;肥多的時候,新芽容易焦枯,葉片凹凸不平整……至於蟲害和病害則更加簡單,多觀察,早發現,勝過太多的後手治療。
如果你注意留心觀察,你可能會發現更多奇妙的樂趣。比如,芋科植物和龜背竹在水分吸收良好的情況下,會出現吐水現象。平時葉尖晶瑩的水滴不一定是露水,也可能是植物氣孔中排出的多餘水分。比如仙人掌的花苞,今天看起來和昨天一模一樣,但很可能昨天晚上夜裡,它已經悄悄開過了。撲蠅草的小夾子突然合攏,裡面竟然封存著一具蒼蠅的屍體,誰讓這個倒黴的傢伙連續兩次踩到了夾子內部的毛刺機關?
除了觀察植物本身,觀察周圍環境,觀察土壤狀況也都非常必要。比如什麼時候該澆水,一次澆多少,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而應該根據土壤的乾溼狀況來決定。對於新手而言,澆水前伸出手指頭摸一下土面的乾溼狀況,是基本操作。澆水前後都拎一下盆的重量做比對,為下一次澆水做參考,也是必須的。總而言之,這種“酌情考慮”的事,不會比做中餐複雜吧。
另一個需要避免的極端,則是過於衝動,頻繁動手。多觀察,少操作,該出手時再出手!這才是養花高手應有的作風。那些心裡沒數,動不動就手癢的激動型選手,或者八百年也不照看一眼的佛系選手,我謝謝您吶,還是離植物遠點兒吧!行善積德不好麼!
劃重點——分寸!分寸!分寸!
最後,忽略了自然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巨大差異。
從地栽到盆栽,從室內到室內,是一場植物的星際移民!每一種植物在什麼樣的自然環境下能夠健康生長,都是億萬年物種大逃殺後篩選出來的結果。而現在,我們剝奪了植物的原生環境,要把他們騰挪到我們人類自己最舒適的地方來養護,這本質上跟人類去外太空生活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問題的關鍵變成了,我們如何製造出一個同樣適宜各種植物們生存的小環境。
比如很多人喜歡的梔子花,在南方的酸性土壤中非常強韌。它的根系扎得又深又廣,吸水量驚人。南方雨水充足,旱天也有廣袤大地深處的水分可做調節,光照也完全足夠。但盆栽移到室內之後,根系只能在直徑30釐米的盆內繞圈圈,光照、水分、養分如何安排排程?你覺得難,最命苦的其實是它們!只恨自己沒有長腿,又不能快速進化。
劃重點——環境!環境!環境!
話雖這麼說,但也別太消極。畢竟植物的生命力要比動物頑強太多!
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家養綠植排名最高的幾個死因,以及如何少採坑,打進綠植養護“新手村”!
死因排行1:劣質營養土
養植物的關鍵在於養根。花市裡5塊錢3包的廉價營養土,質量參差不齊,對新手非常不友好。常見的問題包括“吸水性太強、透氣性差、營養不均衡、容易生蟲”等。一大杯水澆下去,像海綿一樣牢牢吸在裡面無法排出,根系不透氣,更加容易腐爛。劣質營養土適配性太差,很多植物用它來種容易出現黑斑、黃葉、僵苗等現象,本質上都是根系不健康造成的。懂配土的,會在土裡加珍珠岩、陶粒,椰糠、石頭、沙子去平衡透水性和含氧量,並根據植物的習性靈活調整土壤成分,新手不懂怎麼辦?最安全的操作是,買品質更好、適配性更高的品牌營養土,那些通常都是搭配過的土壤,專業化生產,安全係數更高。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我下面這個答案!)
我買了營養土直接種植物,結果很多都枯了,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土裡有一些亮晶晶的東西,而且土很難幹。?
-
16 # 小小阿莫
1、澆水太多了
室內養護植物最忌諱的就是頻繁澆水,很多人在室內養護植物的環境都不會太通風,通常是沒有Sunny的,水分消耗比較慢,一般都是等盆土完全乾透之後再澆透水。
但是如果天天澆水,很容易造成盆土積水,就會造成爛根和黃葉的狀況。如果每次澆水都等土面下3釐米左右的土壤都幹了再澆水,那植物基本就不會出現問題了。
2、排水不暢
澆水和排水都是相關的,如果土壤結塊了或者是盆土開裂了,這個時候給植物澆水就完全沒有作用,水分會沉積在土壤中,或者是隨著土壤縫隙一下子就流走了。
有的則是排水孔堵塞或沒有排水孔,也會造成土壤積水。如果發現盆土板結要及時鬆土,土壤疏鬆之後再澆水。發現花盆下面的托盤積水了,也要及時倒掉,不然容易造成根腐病。
3、土壤沒有營養了
室內很多植物都是生長非常快的,一般生長一兩年根系就會長滿整個花盆,如果過了2~3年還不換盆,植物就會停止生長,之後就會出現不斷葉黃和枝葉枯萎的狀況,這個時候就是根系引起的,土壤裡沒有了足夠的營養,可以適當補充薄肥,倒是春季再進行換盆。
4、土壤板結
盆土如果常年都用自來水直接澆灌,就容易讓土壤偏鹼或板結,這個時候澆水植物的根系就很難吸收到水分,而且一些喜歡微酸性土壤的植物就很容易容易葉黃或萎蔫。
這個時候除了換土、鬆土,還需要改善土壤的酸鹼度,可以適當澆一些硫酸亞鐵中和土壤的酸鹼性,另外注意水龍頭的水要放2~3天之後再使用。
5、植物過度缺水
有一些比較懶或經常忘記澆水的朋友,植物就很容易乾枯致死,這種情況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室內缺水就容易蔫,葉子低垂甚至乾枯,土壤容易發白。
如果想要讓植物植物更好恢復,除了澆水讓土壤完全溼潤,還要給枝葉噴霧狀水,如果是萎蔫得特別嚴重的植物,可以嘗試浸盆的方法恢復,準備一大盆水,將植物浸泡在裡面,不用幾個小時就能恢復了,浸盆後注意讓植物放通風處晾乾水分。
-
17 # 一䭭詩
有以下幾個問題(僅供參考)
過度澆水,過度澆水是新手經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即便我們所養的植物對水分要求比較大,我們也不能去過度澆水,過度澆水最直接的影響很有可能是植物的根系發生腐爛,根系腐爛之後,植物就會死亡。
經常缺水,過度澆水不行,那麼,缺水也是不行的,很多人習慣把花卉栽種在盆內就不去管理,其實,這樣任性很有可能導致花卉被幹死,在澆水時期,我們也要注意,不同花卉對水分的需求度合理澆水。
光照不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才能成長,所以,植物缺少Sunny會導致植物的葉片發黃,或者發黑,這樣植物就會死亡,所以,我們需要根據不同植物對光照的敏感度加以判斷是否給予多些Sunny。
溫度不好,溫度對植物有很大的影響,冬季、夏季、春季比較明顯,這裡大家還要仔細研究我們所種植植物的屬性加以調整,氣溫太低,我們可以移至室內,太高,我們可以移到陰涼處,這樣才能避免植物過早死亡。
過度施肥,有些人在養花期間喜歡拿很多肥料去養花,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我們施肥勁量減少頻率,爭取一個月,或者半個月施肥一次,不可頻繁施肥,如果過度,可能會導致植物吸收不了肥料的營養,從而影響植物生長。
-
18 # 休哥愛生活
家裡養綠植容易死嗎?好像也不是,養好了是挺容易的。
休哥搬到新家十多年了,休哥休嫂都挺喜歡養綠植的,每次逛街看見了總買幾盆,但是家住5樓,經常養不了幾個月就死了,但是多年來也積累了一點經驗,綠植容易死可能有幾個方面。
不能頻繁換盆。俗語說,樹挪死,如果這個盆可以容納的話就儘量不換,不要為了花盆好看就經常換了。
Sunny不能太好。綠植是喜歡陰涼的,Sunny太好會晒死的。
澆水太多。一般任何綠植都不能經常澆水,一般一星期一次就足夠了,但是澆水的時候一定要澆透,最好放在雨水能飄到的地方,不像種在土地裡的花草雨水多點沒事,種在花盆裡的雨水不要太多就行。
通風不良。估計這個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是我自己得出來的,綠植也是要通風的,不然會養不久。
施肥太多。綠植是要肥料的,但只能是偶爾,加點營養土,放一點點化肥,還有澆點淘米水也是不錯的,但是淘米水最好放兩天。
季節變化。有些綠植非常難度夏,有些又比較容易凍死,記得有一年特別冷,連仙人掌都冬死了,像多肉類的還是比較耐熱抗凍的,多肉類Sunny最好不要直射澆水不能太多,。綠蘿最好養了,放在水裡土裡都能活,一點點Sunny就行,澆水多了也沒事,所以綠蘿家養是挺適合的。
說了這麼多,只是自己的一點體會,事實上休哥自己養綠植也不算很成功,。
-
19 # 平民姐
在家養綠植容易死,很多人都會找種植技術問題,比如澆水、施肥、防病蟲害,對於多數家養綠植,講真,大部分人的技術足夠,只是心態問題,這也是我本次回答內容的重點。無知者無畏 養不活綠植
無知者無畏,是新手養綠植常犯的錯誤。因為看別人晒圖漂亮,一時心血來潮,也就買來養,結果一養就死。
最主要的是把綠植養死了,也不知道為什麼死的,只能自我安慰說自己是綠植殺手。
知錯就改:看到別人晒圖漂亮,出手前,先了解綠植的習性,再看看自己提供的環境,知已知彼,才能養活綠植。
比如你想養梔子花,自己又在北方,梔子花生長在弱酸性土壤中,北方土偏鹼性,買來直接種上,沒過多久就死了,一定要先把土壤調酸再種。
盲目聽信誇大言詞 以短平快心理養綠植與上面情總想反,現在網路檢視資訊方便,很多時候,看到的資訊,都是傻瓜式的口氣教你養綠植,諸如“給綠植“喂點這個”,一年不用施肥,花開不斷”,“折個枝隨手一插,一盆變十盆”“吃完的草莓別扔,把籽種花盆裡,全家吃不完”……類似的標題一口氣說出十條都不帶打嘮吧。
夠了!這種標題要麼內容空泛,要麼炒冷飯換個標題,更重要的就是把種植人的心理給帶壞了,總想得到種植竅門捷徑,比別人少付出卻能得到更好。
知錯就改:種植不是奧林匹克體育比賽,更快更高更強,種不好綠植。綠植有自身的生長規律,無捷徑可走,需要靜下心來,從水、肥、病蟲害等方面入手,不斷總結,找出適合自己的種植方法,才能把綠植養活養好。
愛綠植太多,以至於愛死綠植犯這個錯誤的人,一般都是過了新手期,自知對植物有一定了解,喜歡它,就給它最好的,怕植物缺水,就天天澆水,怕植物缺少營養,就施入過量肥料,期望多施肥促生長,結果適得其反。
尤其是給綠植施肥時,本來想加一小勺肥料,加的時候就不自由的再多加一小勺,結果就是肥害焦葉,甚至直接死掉。
也就是說,不給肥只是說綠植活不好,能活,施肥過量,往往會造成死亡,就是連活都不行了。
知錯就改:家養綠植,一定要簿肥勤施,寧少勿多。澆水要見幹見溼,不要大水漫灌。水肥管理是家庭養綠植的常學常新的課程,不同的溫度季節,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通風環境,都不相同。
小結有人可能會說,嗯分析得還是那麼回事,作為喜歡綠植的過來人,這些錯誤我都曾犯過,有些可能還會再犯,但會在以後家庭養綠植中,提醒自己放平心態,養花養心,做個熱愛生活熱愛綠植的人!
-
20 # 寒風孤影水上漂
大多數室內植物被養死大多數都是下面這幾個因素造成,一起來看看。
1、澆水太多了
室內養護植物最忌諱的就是頻繁澆水,很多人在室內養護植物的環境都不會太通風,通常是沒有Sunny的,水分消耗比較慢,一般都是等盆土完全乾透之後再澆透水。
但是如果天天澆水,很容易造成盆土積水,就會造成爛根和黃葉的狀況。如果每次澆水都等土面下3釐米左右的土壤都幹了再澆水,那植物基本就不會出現問題了。
2、排水不暢
澆水和排水都是相關的,如果土壤結塊了或者是盆土開裂了,這個時候給植物澆水就完全沒有作用,水分會沉積在土壤中,或者是隨著土壤縫隙一下子就流走了。
有的則是排水孔堵塞或沒有排水孔,也會造成土壤積水。如果發現盆土板結要及時鬆土,土壤疏鬆之後再澆水。發現花盆下面的托盤積水了,也要及時倒掉,不然容易造成根腐病。
3、土壤沒有營養了
室內很多植物都是生長非常快的,一般生長一兩年根系就會長滿整個花盆,如果過了2~3年還不換盆,植物就會停止生長,之後就會出現不斷葉黃和枝葉枯萎的狀況,這個時候就是根系引起的,土壤裡沒有了足夠的營養,可以適當補充薄肥,倒是春季再進行換盆。
4、土壤板結
盆土如果常年都用自來水直接澆灌,就容易讓土壤偏鹼或板結,這個時候澆水植物的根系就很難吸收到水分,而且一些喜歡微酸性土壤的植物就很容易容易葉黃或萎蔫。
這個時候除了換土、鬆土,還需要改善土壤的酸鹼度,可以適當澆一些硫酸亞鐵中和土壤的酸鹼性,另外注意水龍頭的水要放2~3天之後再使用。
5、植物過度缺水
有一些比較懶或經常忘記澆水的朋友,植物就很容易乾枯致死,這種情況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室內缺水就容易蔫,葉子低垂甚至乾枯,土壤容易發白。
如果想要讓植物植物更好恢復,除了澆水讓土壤完全溼潤,還要給枝葉噴霧狀水,如果是萎蔫得特別嚴重的植物,可以嘗試浸盆的方法恢復,準備一大盆水,將植物浸泡在裡面,不用幾個小時就能恢復了,浸盆後注意讓植物放通風處晾乾水分
回覆列表
家養綠植容易死,就需要把以下幾點做好。
一、施肥過多
一般綠植很久都不施肥都不會死,但是一下大量的施肥就會燒傷它的根系,會使綠植不斷的掉葉子,很難存活。
二、長期陰暗環境
短時間的陰暗環境會造成綠植出現黃葉、掉葉、枝條瘋長的現象,假如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給綠植換一個生存環境了,因為綠植也需要進行光合作用,避免長時間的陰暗環境對綠植的健康造成傷害。
三、過度澆水
家養綠植接受的光照機會少,因此水分蒸發量不會很大,因此給綠植澆水的頻率要適當少一些,過多的澆水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綠植爛根,造成綠植的死亡。
四、過度缺水
適當瞭解一下家養綠植的澆水規律,定期澆水,對於對水分要求高綠植長時間不澆水的話就會造成綠植打蔫、枯萎。
五、Sunny暴晒
有些綠植不喜歡光照太強的環境,適宜在有光亮或者有散光的地方生存,假若非要把它拿到太陽下暴晒,就會出現黃葉、植株枯萎的現象。
六、花盆太小
花盆太小會限制綠植根系的發展,盆內綠植根系佔滿花盆無法伸展,就會造成植株停止生長,長時間的這樣就會造成健康問題。
七、植物受凍
這種情況在家養綠植中很少發生,只需要注意冬季時不要讓綠植靠近窗戶,避免凍傷。
八、病蟲害
室內也會發生病蟲害,要定期檢查綠植的葉子和枝條,發現病蟲害及時處理,避免加重。
注意好這幾點,相信你養的綠植一定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