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很多人印象裡,項羽是頗有英雄氣概的君子形象。項羽的一生,幾乎沒有吃過敗仗,百戰百勝,最後一戰直接撲街。
提起項羽就聯想到他才氣過人,力能扛鼎,破釜沉舟,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等美麗和浪漫的傳說。
而劉邦則是個流氓混混式的小人形象,沒有項羽那般仁愛,無所不用其極。君子鬥不過小人,所以劉邦打敗項羽取得了天下。還有人說,“雖然劉邦成功了,但我就是看不起他,項羽才是真英雄。”更有甚者覺得搞政治就是比誰更會耍流氓。但項羽失敗的原因真的如此簡單嗎?項羽之所以失敗,其實和他自身的性格是脫不了關係的。
1.自滿
項羽小時候“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讀到這裡,我們可能會驚訝於項羽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抱負。但當項梁教他兵法時,他也是淺嘗輒止。可以看出他自滿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2.殘暴
他坑殺已降秦卒二十餘萬,火燒宮室。有人觸怒他,他便“烹之”,卻從不思考別人的話是否有可取之處。劉邦滅楚後不誅殺項氏支屬,也於項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鮮明對比。
3.優柔寡斷
想必大家對鴻門宴有所瞭解,范增多次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王默然不應”。劉邦逃脫後,范增只有嘆“豎子不足與謀”,並作出一個驚人判斷,“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項羽的當斷不斷,致使他最終山窮水盡,走投無路,自刎於烏江。
4.猜忌,多疑
范增本是項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項羽卻因為一個小小的離間計生出疑心,疏遠范增。范增也離開了他。在《高祖本紀》中劉邦分析項羽得天下的原因時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多疑,使得項羽失去了身邊最後有力的支援。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最終自刎烏江,項羽自刎雖是一瞬之間,但決定他一生的命運的卻不是這個。他在戰爭是一個強者,但在政治,為人處事上卻是一個弱者,這才是他失敗的真正原因。
相信在很多人印象裡,項羽是頗有英雄氣概的君子形象。項羽的一生,幾乎沒有吃過敗仗,百戰百勝,最後一戰直接撲街。
提起項羽就聯想到他才氣過人,力能扛鼎,破釜沉舟,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等美麗和浪漫的傳說。
而劉邦則是個流氓混混式的小人形象,沒有項羽那般仁愛,無所不用其極。君子鬥不過小人,所以劉邦打敗項羽取得了天下。還有人說,“雖然劉邦成功了,但我就是看不起他,項羽才是真英雄。”更有甚者覺得搞政治就是比誰更會耍流氓。但項羽失敗的原因真的如此簡單嗎?項羽之所以失敗,其實和他自身的性格是脫不了關係的。
1.自滿
項羽小時候“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很生氣,項羽卻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讀到這裡,我們可能會驚訝於項羽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抱負。但當項梁教他兵法時,他也是淺嘗輒止。可以看出他自滿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2.殘暴
他坑殺已降秦卒二十餘萬,火燒宮室。有人觸怒他,他便“烹之”,卻從不思考別人的話是否有可取之處。劉邦滅楚後不誅殺項氏支屬,也於項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鮮明對比。
3.優柔寡斷
想必大家對鴻門宴有所瞭解,范增多次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王默然不應”。劉邦逃脫後,范增只有嘆“豎子不足與謀”,並作出一個驚人判斷,“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項羽的當斷不斷,致使他最終山窮水盡,走投無路,自刎於烏江。
4.猜忌,多疑
范增本是項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項羽卻因為一個小小的離間計生出疑心,疏遠范增。范增也離開了他。在《高祖本紀》中劉邦分析項羽得天下的原因時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多疑,使得項羽失去了身邊最後有力的支援。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最終自刎烏江,項羽自刎雖是一瞬之間,但決定他一生的命運的卻不是這個。他在戰爭是一個強者,但在政治,為人處事上卻是一個弱者,這才是他失敗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