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東新生代

    我們可以用三問法來思考這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1、我們從肉眼看,放久後的貝殼上會有粉狀的物質,那麼這些物質是什麼東西呢?我們一般認為這是礦物質,或者簡單地認為是石頭(不用深究物理性質)。我們暫且確定為礦物質(石頭),那就要思考一下,為什麼會在貝殼表面形成這些粉狀的石頭了。

    2、不從物理的角度解釋,我們一般會認為:貝殼是在海里的,而海水是鹹的,把貝殼撈起來之後,貝殼中還是含有大量的鹽分的,即使乾燥之後,貝殼中還是會含有鹽分的,即使我們用清水清洗過。乾燥之後含有鹽分的貝殼,在空氣中,如果遇到溼度較大的空氣,就會釋放出鹽分。我們仔細觀察便可知道,其實這些物質是蜂窩狀的,像是有氣泡一樣。而且很脆,用手就可以碰掉,就形成了粉狀物質。

    3、從物理化學的角度思考,這些物質其實是草酸鈣來的,因為貝殼是礦物質,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與空氣接觸中,會和空氣中的酸性物質,如草酸(H2C2O4),畢竟現在工業汙染較大,酸性氣體排放過多。它們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就會形成草酸鈣(CaC2O4)、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所以我們有時候會發現貝殼的表面是溼潤的。因為草酸鈣是難溶於水的一種物質,所以並不會消失,就依附於貝殼的表面,形成我們看到的粉狀物質。

     

    要想減少該物質的產生,在生產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酸性液體中和之後再加工;我們自己撿回來的貝殼,可以先把貝殼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撈出晾乾,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再浸泡。反覆幾次之後,形成粉狀物質的現象就會減少。

     

    貝殼是一種裝飾物品,特別是貝殼風鈴,我們在靜聽她的碰撞聲,彷彿有種聽海的感覺。

    (附幾張圖,原諒我以前差到掉渣的畫素)

  • 2 # 天行地勢小長蟲

    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俗稱: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碳酸鈣呈中性,基本上不溶於水,溶於鹽酸。它是地球上常見物質之一,為動物骨骼或外殼的主要成分。放置的時間久了被風化,氧化,就是看到的白色粉末。如果你摸一摸粉末有顆粒感,那就是與環境中的微酸發生反應形成的氯化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事法醫工作的人,他要承受多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