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諞秦腔

    秦腔舞臺上火使用,非常的廣泛,一般使用於火的劇目都稱為“煙火神話戲”,其使用分為演員自身的絕技和檢場人員的輔助使用,總體上都屬於秦腔的絕技範疇。 【吹火】 吹火是秦腔特有的傳統表演技法。製作方法是淨松香研成粉末,用麻紙包小包。演員表演時將松香包含在口內,包口向外,控制氣息,將包內松香吹向火把,即起火焰。如:《遊西湖》中李慧娘與刺客廖寅展開搏鬥時,即運用了“吹火”特技。技法有直吹、斜吹、仰吹、俯吹、上下吹、翻身吹,吹出的“火”有連火、一條龍、蘑菇雲火、團火、串子火、天雨散花等多種。20世紀80年代後,此技又有新的發展,如前橋吹火、下腰吹火、探海轉身吹火等。秦腔演員何振中、李正敏、楊金鳳、馬蘭魚、崔惠芳及李梅等均有此技。 【吐火】 將燃燒的火紙末放入小竹筒,演員將竹筒含在口中,掌握氣息將火紙噴出,火花怒放,有如口中吐火。《斬韓信、夜審》中的判官,《鍾馗嫁妹》中的鐘馗即用此技。【火彩】也叫煙火,是戲曲舞臺上的一種特技。它主要用來表現神鬼妖魔出場或隱默、烈焰、飛騰等場面。用法是將火紙點著將松香末揮灑在火上即燃起一團火焰。放火彩非常講究,名堂很多,有“火帶”、“火門”(也叫交叉火、上“獅子碰頭”)、“隱身火”、“串子火”(一把可放30多下)等。放火是必須不遲不早,恰到好處,才見精彩。如《遊西湖》劇中土地神上場一把火叫“衝堂火”,土地神空中取陰陽扇火球從空而起叫“金線吊葫蘆”,土地神隱去時一把火叫“回手火”。烘托了氣氛,給人以煙雲繚繞的感覺。《火焰駒》中艾謙出場連放數把火叫“一串鈴”。《葫蘆峪》中諸葛亮命馬岱和魏延火燒葫蘆峪,在舞臺兩側放出“串子火”,霎時,火光四起,真有大火瀰漫的效果。另外,還有“朝天一炷香”、“二龍戲珠”、“倒打紫金冠”等。

  • 2 # 小戶漁家

    在京劇的傳統劇目中有一段叫《時遷偷雞》,扮演鼓上蚤時遷的演員就得有一套“玩火”的本事,時遷偷雞之後,端著木盤覆上,要與二位哥哥共享口福,木刀一剁,支解雞身,拾起火紙,代表雞塊,就著燭火,燃燒成焰,趁勢食之,咀嚼間口噴火焰而不致燎泡,俗稱“吃火”。以摺紙代雞,燭火為烹的食雞表演,時稱一絕,煙火吞吐之間,觀眾無不為之驚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 熬製高湯的時候熬好了是乳白色的。怎麼可以弄成清湯,讓湯變的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