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讀書的魚ing
-
2 # 360探訪眼
好了回答正題。何為親情?從理論上說,親情就是這個人的最親的關係情感,首先最親的是父母,其次是父親家的人和母親家的人或更遠方親戚。當然,鄰里關係,小夥伴關係也可以有親情。
如何滿足不如說是如何培養。要想滿足孩子的親情需求,就必須培養孩子的親情。當然,每一個孩子都和自己的父母在的時間最長,孩子和父母的培養自不必說。比如,除了父母,多帶孩子去爺爺奶奶家,姥爺姥姥家,甚至孩子的姑姑,姨家,多和孩子的表哥了,表弟了,總之,多和孩子的親戚家往來。讓孩子從小就能識別自己的親戚。當然,有的親戚太遠,一年都不見得見一次,那是另說。
除了孩子帶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孩子的老師,同學,小夥伴等都應該多來往,這樣,孩子從小就有社會關係,不是說孩子只有了父母和父母家的親戚就是親情,自己血緣以外的關係也必須多走動。
滿足孩子的親情要求,這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必須有的心理營養之一。人不僅需要生理上的營養,來促進身體健康發育。還需要心理營養,來幫助心理健康快樂!孩子成年後的社交能力,情商、逆商等等都與心理營養密不可分。孩子擁有了親情,才會擁有愛,然後再去愛周圍的人。孩子擁有親情,才不會缺乏安全感,才能自信。我很喜歡看林文采博士的著作《心理營養》,這本書中講了人一生所必須有的五個心理營養——生命的至重;安全感;讚美欣賞認可肯定;無條件接納;模範的作用。我童年時因為父母支邊新疆,所以做了留守兒童,因此沒有父母的陪伴,缺乏安全感。這些年才經歷許多坎坷。後來看禪宗講究,事物發展規律要遵循自然規律。人一生如果童年沒有得到親情,那麼其人生髮展就亂了,就會走許多彎路。
家長的陪伴才會讓孩子懂得親情的珍貴,才會不至於養出“白眼狼”,在世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對孩子陪伴,也沒有任何禮物比陪伴更珍貴。
但是要注意的是,許多家長誤以為孩子寫作業,家長在一邊玩手機;或者每天只是接送孩子上學放學,而沒有情感的交流。這樣的陪伴是不可取的。親情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滋養出來的。首先需要關心孩子在學校開心不開心。其次要有與孩子的共情能力,比如理解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的沮喪,善於傾聽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