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師手
-
2 # 90酷讀國學
第一,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中西方交流通道後,安息國(今伊朗)給大漢送來獅子作為王朝賀禮,當時從朝廷到民間,都是第一次見到獅子,驚為神獸,神獸自然有辟邪的力量,所以就被作為鎮守陵墓的物件。
第二,源自於佛教文化,據說文殊菩薩是騎著獅子在人間顯靈說法的,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盛行,尤其是佛教勝地五臺山對騎獅子的文殊菩薩的供奉,讓獅子作為一種神獸,流行於各大佛門勝地。
第三,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於“坊”,“坊間”一詞就是源於此,當時的坊很像現在政府規劃的住宅區,舉個例子,這邊是牡丹坊,那邊是玫瑰坊,再旁邊是桂花坊,坊與坊之間是規劃好的圍牆或牌樓,為了防風防震,以及美觀需要,圍牆或牌樓之前都有石獅子,做拱衛之意。此後,石獅子開始流行於民間。
石獅子文化的流行是自上而下的,這也正是其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必然。
在印度,獅子曾經是一種重要的宗教象徵,後來,獅子的形象也隨著佛教的傳播進入了中國。
傳說釋迦佛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之吼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又稱"佛為人中獅子",認為它是高貴尊嚴的"靈獸",有護法辟邪的作用。所以獅子被認為是一種威嚴吉祥的動物也表示勇敢。
於是很多地區都曾經向中國皇帝獻上獅子。形象威武且罕見,他們還認為獅子象徵著地位和權勢,把石獅子放在家門口或者橋上能起到保佑安全的作用。所以很多人認為它具有神奇的力量。
反映了統治者對神的信仰並表達了王者的權威等,是尊重和虔誠的表達,且懷抱畏懼崇拜的心情和虔誠的祈禱生命無限延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