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紹龍756

    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

    至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

    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型。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型。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型,後世稱為宋體。

    到了明代出現新的字型,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型,仍稱宋體,也叫鉛字型。

    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的字型,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總體來說,楷書形成後,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青光眼,都有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