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一思想在人們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但歷史上失敗的英雄依舊比比皆是,這是因為在人們的心中勝敗並不是衡量英雄的唯一標準,因此,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人們心目中所崇拜的英雄中,大都是成功的英雄,但失敗的英雄也不少見。三國時期,劉備與孫權,最後雖然失敗了,但根據他們的作為,人們依然稱他們為英雄。關羽兵敗麥城,丟掉性命,但後世因為他的豪情與忠勇,依然把他稱為武聖,成為最具代表的英雄。抗金英雄岳飛,被朝廷中的奸臣設計陷害,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在風波亭,未來得及建功立業,但人們世世代代稱他為英雄。這些人哪一個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由此可見,在人們心目中所關心的並不是他們勝負成敗,而關心更多的是他們有什麼樣的作為,這才是英雄被人們稱之為英雄的關鍵所在。真正的英雄,即使失敗了,也輸得有氣魄,輸得有英雄的豪情與形象,這樣,人們才能把他稱為英雄。“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生前曾六出祁山,七擒孟獲, 北征未果時就因病而去世,在死前留給部下三個錦囊,裡面裝著應急所用的計謀,正因為他生前死後都為國家著想,因此被稱為英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一名優秀的抗元將領,但在戰鬥失敗被俘後,寧死不屈,最後被敵人殺害,他以自己的氣節和生命,書寫了悲壯的歷史,因此也被後人稱為英雄。由此可見,失敗中的英雄必是做出了與其他失敗者不同的壯舉,才能被後世稱為英雄。英雄,不僅僅是以成敗而論的,成功者固然是英雄,失敗者也未必就不是英雄。成功,可能除了本人的主觀因素外,還要有客觀的條件;反之,失敗,也是由主觀和客觀兩個因素和條件決定的,因此,我們對失敗者決不能因他們的失敗就說他們不是英雄。評價英雄的標準,應該是看他本人有什麼樣的作為,詞典上對英雄是這樣定義的:“才能武勇過人的人”“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鬥爭,令人欽敬的人”在這裡衡量英雄的標準清楚地表明是其高尚的行為、精神和品質,根本就沒有成敗這種條件,因此,僅憑成敗論英雄的話,就將英雄的基本概念弄錯了,其後果恐怕會使人類歷史上失去許多英雄。成功,固然人人都想得到,但失敗往往又不可避免,只要你心中不以成敗論英雄,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那麼你同樣有機會成為一名英雄。
雖然“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一思想在人們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但歷史上失敗的英雄依舊比比皆是,這是因為在人們的心中勝敗並不是衡量英雄的唯一標準,因此,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人們心目中所崇拜的英雄中,大都是成功的英雄,但失敗的英雄也不少見。三國時期,劉備與孫權,最後雖然失敗了,但根據他們的作為,人們依然稱他們為英雄。關羽兵敗麥城,丟掉性命,但後世因為他的豪情與忠勇,依然把他稱為武聖,成為最具代表的英雄。抗金英雄岳飛,被朝廷中的奸臣設計陷害,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在風波亭,未來得及建功立業,但人們世世代代稱他為英雄。這些人哪一個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由此可見,在人們心目中所關心的並不是他們勝負成敗,而關心更多的是他們有什麼樣的作為,這才是英雄被人們稱之為英雄的關鍵所在。真正的英雄,即使失敗了,也輸得有氣魄,輸得有英雄的豪情與形象,這樣,人們才能把他稱為英雄。“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生前曾六出祁山,七擒孟獲, 北征未果時就因病而去世,在死前留給部下三個錦囊,裡面裝著應急所用的計謀,正因為他生前死後都為國家著想,因此被稱為英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一名優秀的抗元將領,但在戰鬥失敗被俘後,寧死不屈,最後被敵人殺害,他以自己的氣節和生命,書寫了悲壯的歷史,因此也被後人稱為英雄。由此可見,失敗中的英雄必是做出了與其他失敗者不同的壯舉,才能被後世稱為英雄。英雄,不僅僅是以成敗而論的,成功者固然是英雄,失敗者也未必就不是英雄。成功,可能除了本人的主觀因素外,還要有客觀的條件;反之,失敗,也是由主觀和客觀兩個因素和條件決定的,因此,我們對失敗者決不能因他們的失敗就說他們不是英雄。評價英雄的標準,應該是看他本人有什麼樣的作為,詞典上對英雄是這樣定義的:“才能武勇過人的人”“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鬥爭,令人欽敬的人”在這裡衡量英雄的標準清楚地表明是其高尚的行為、精神和品質,根本就沒有成敗這種條件,因此,僅憑成敗論英雄的話,就將英雄的基本概念弄錯了,其後果恐怕會使人類歷史上失去許多英雄。成功,固然人人都想得到,但失敗往往又不可避免,只要你心中不以成敗論英雄,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那麼你同樣有機會成為一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