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淘課夢工廠

    留德和留英如何選擇的問題,首先分析一樣各自的優劣勢,然後根據優勢劣勢推倒出各自今後比較適宜的發展方向,不過劣勢和優勢是一體兩面並非絕對的存在,比如,有些劣勢在大多數人眼裡算是缺點,但在少數人眼裡卻象徵著機會。德國優勢1:本地工業發達,工程類專業比較容易找工作,移民非常容易。德國工業覆蓋率很高,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相關工作崗位需求非常旺盛,如果專業和課程對口,找到工作並非難事兒,工作滿5年就可以申請永久居留。優勢2:歐盟申根籤德國簽證在手,歐羅巴大陸在手,沒事兒出去看看不是壞事兒。優勢3:法制健全的高福利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這個就不贅述了,社會環境or自然環境非常好,只有你不知道的法律沒有你找不到的法律,遇到問題總能找到在制度層面找到合理的途徑去解決而不用自己滿大街求人。中性(非優勢費劣勢):不收學費很多人喜歡把不收學費當成優勢,但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是天道至理。另,許多人都會把德國工程學科舉世無雙、德國學位含金量高、德國教育非常嚴謹這些當成優勢掛在嘴邊,但這其實是一個千古謠言,其背後的內在邏輯和“法中國人必愛濫交、義大利人必會唱歌、中中國人必擅武術”一樣無厘頭,所以不要信他們。劣勢1:教育體系陳舊,學制冗長,教學水平低劣德國這國家無論何處都透著一股不合時宜的陳舊,教育體制也不例外,英美高校大多都有教學管理機構對相關教授的教學水平進行把控,而德國在這方面的建樹捉襟見肘,而教授權力又大的過分,所以上頭很難對他們形成行之有效的把控。換句話說,德國高校的教學水平其實並不高而考試也不放水,加上放羊式的教學模式和寬進嚴出的生源,如此種種才導致了冗長的畢業年限和高淘汰率。舉個��子,就像一所中學教學質量很差、管理很鬆且生源很菜導致每年高考只有幾個人考的進大學,而這幾個考進大學的人未必就比從升學率95%重點中學畢業並和前者考進同一所大學的人來的強。例子:在斯圖那陣子認識一個學冷門理工科專業的朋友,幾乎同一年進去讀的DIPLOM,後來我都快畢業了,這傢伙還在第三學期混著,雖然我在從國內轉學過來免修了不少門課,但他這個速度未免也太低了,想來今後還會有實習等等更加耗時間的事情,估計能畢業也得小30歲。後來聊天才知道,他這學期也就只選了一門課,一本200多頁的PDF啃了整整有一學期,他自己還覺得蠻得意,長時間單學這一門課基礎肯定牢靠。我只能暗自苦笑:一學期這麼多天,每天24小時,你用的著花這麼長的時間就去啃一本200多頁的PDF?你這到底是在踏實學習,還是不願意給自己壓力的推脫之詞,明眼人一看便知”以此為小前提就推出了以下幾個結論:1. 畢業年限太長,歲月不等人千萬不要說什麼國外不在乎年齡,什麼時候做事都不算晚,國外還一堆白左聖母呢,那你也跟著後面去永愛發電啊!人30來歲時候的精力和20來歲時候的精力肯定是沒法比的,真想做出一番事業的人真的必須只爭朝夕啊。2. 畢業年限太長,經濟壓力太大德國不交學費,當生活費是必要的,一年大概8—10萬上下,碩士理論2年,大多3年,這價錢基本等於在英國讀一年碩士的消費了。3. 學分不好拿對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德國畢業並不難,但拿高學分並不容易,換句話說,你如果今後想去非德國地區的其他高校繼續深造,這是個大劣勢。4. 屌絲同學太多劣勢2:這不是一個適合奮鬥的國家德國這個國家,可以說他遍地機會,也可以說遍地沒機會,說它遍地機會,是因為工業類崗位需求確實多;說遍地沒機會,那是因為在這國家你很難做到大富大貴,且選擇面並不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硬碰硬,俄羅斯與北約波羅的海“同場”軍演,這想給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