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月中真情27305

    這個問題是根本問題,一兩句話恐怕不會令你滿意的,但說多了又怕扯得太遠,說不明白。所以,只能借用佛教的一些教義說個大概。

    佛祖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的時候,感嘆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果眾生能去除妄想執著,證入和佛一樣的知見,就能解脫生死輪迴之苦,得到不生不滅的常樂我淨。為了讓眾生懂得這個道理,讓眾生解脫生死輪迴,佛祖苦口婆心,說法四十九年,開示佛之知見,指示八萬四千法門,無非就是要我們這些受苦眾生,悟入佛之知見,證得和佛祖一樣不生不滅。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生的理想境界應該是悟入佛之知見,成就不生不滅的法身。

    拋開佛祖講的終極理想不說,且就人世間做人做事的一般道理而言,人生應該有兩個目標:一是擁有足夠的智慧,二是擁有足夠的福德。這兩者缺一不可,沒有智慧,就象畜生,沒有福德,就象乞丐。所以,凡夫人生的理想境界是:福慧兩不缺。

    如果從凡夫的理想境界看佛祖教給我們的終極境界,就可以看到,原來,兩者並不矛盾,佛的智慧是圓滿的,福德也是圓滿的,佛有另外一個名號,叫福慧兩足尊。我們修學佛法,修到最高境界,就是福也滿,慧也滿。

    總結一下:人生的理想境界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福慧兩不缺,最高層次為福慧兩圓滿。

  • 2 # HXB520

    理想和不理想是相對的,成長即是修行。

    1.看山是山。人初來到世上,所看見的就是所看見的。相對來說是單純無暇的,簡單的,不受其它物事幹擾的。這是一種原始的,本初的,自然的境界。

    2.看山不是山。隨著成長,人具備了更豐富和更高階的認識,對事物的看法更加具有了主觀性。人們會積極的參與到物質中,從而這時候的“山”就不再是本初的“山”了。這是一種功利的境界。

    3.看山還是山。這是一種高階境界,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謂“出世”。這時候就可以說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這時候就可以做到隨心所欲了。這是一種超然的境界。

  • 3 # 來二點

    人生最理想的境界:就是悟道、證道。除此無它。崇然你擁有全世界的財富,指揮千軍萬馬。超過索貝斯、比爾蓋茨、馬雲、巴菲特。。或者你是經理、廠長、仲裁、CEO。。只要你沒有明瞭本性都依然是凡夫,逃不脫愚痴的認知。所以,喬布斯、馬雲都是那麼的尊崇宗教的體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歐式室內裝修?預算包括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