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杜絕漂苗是不可能的,無論是機插還是人工插秧都是隻能減少漂苗的數量,不可能完全避免。下邊就介紹出現漂苗的原因及如何減少漂苗。

    1、整地沉澱時間不合理。在水整地之後需要有10-15天的沉澱期,讓泥漿沉澱,用手指劃溝能慢慢恢復是沉澱恰當的狀態;劃完很快恢復,說明沉澱時間不足,易淤苗,插後秧苗根系淤入泥漿中過深,緩苗慢、分櫱少;劃溝不恢復,沉澱時間太長,這種情況易發生漂苗的現象。所以,整地後要沉澱10-15天左右,看看泥漿淤合的狀態來判斷是否適合插秧。

    2、整地不平,田面落差溜較大。這種情況下排水插秧,低窪處水層深,有點風水就會出現波浪,慢慢的就把秧苗晃盪跑了,所以整地要平,不要出現大的高低差。

    3、插植深度不夠。插植深度最適是2釐米。過淺漂苗,後期無效分櫱多;過深緩苗慢、分櫱少。影響產量。出現漂苗的原因就是插植深度不夠,插秧機除錯不當,應該繼續除錯插植深度。

    4、池中秸稈殘渣打撈不徹底。插後上扶苗水,有風的天氣池中的秸稈殘渣會隨著風晃動水層像一側聚攏,包裹在秧苗周圍,聚攏的過程中會隨著風力及水層的晃動將部分秧苗帶起形成漂苗。所以,徹底的打撈隔年的秸稈殘渣很有必要,可減少漂苗。還有一個原因是水整地時秸稈殘渣未能完全碾到田面下,部分殘渣漏出土面,影響插植效果引起的漂苗。

    這是我對漂苗形成原因及解決的方式的一點看法,不當之處請海涵。

  • 2 # 荔浦青山

    不管是傳統的手工插秧、拋秧還是水稻插秧機的插秧,在水稻插秧過後,每塊田裡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浮蔸”(漂秧)。我認為水稻“浮蔸”的原因有五點:

    一、早稻時,耕田過後漚田的時間不夠,在插秧前最好再用耙(或滾)耕一次田,讓泥土儘可能溶解為泥漿,插秧時以便有更多的泥漿沉澱蓋住水稻的根部。

    二、整個田塊的泥土耕得不平整,水深處,剛插的水稻秧苗容易浮蔸。

    三、插田時,稻田水太多也容易造成浮蔸的現象出現。同時也達不到寸水返青的目的。

    四、插秧的深度不到位,以人工插秧以例,插秧時,秧苗入土的深度為食指的第一個指節位為好。秧苗入土太淺也容易浮蔸。

    五、一年種早晚二季水稻的地方,插晚稻秧苗時,收穫早稻留下禾蔸與部份稻草沒有完全被泥土蓋住,此時秧苗插在這些殘留物上也容易出現秧苗浮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卡在網上怎麼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