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北老衛

    這個問題應從三個方面去看。

    一是從取得政權的手段看。西晉和隋朝取得政權的手段都差不多。魏後期,司馬氏家族相繼執政,他們一面拉攏一批世家大族作為自己的羽翼,一面用暴力手段清除曹氏勢力,積極為奪取政權作準備。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執政期間,相繼廢黜魏帝曹芳(齊王)、曹髦(高貴鄉公)、曹奐(陳留王),自立為帝,建立晉朝。

    公元581年,北周政權中總攬朝政的楊堅,從周宣帝宇文贇手中奪得政權,改元開皇,建立隋國,楊堅就成了隋文帝。

    二是從施政的出發點看。西晉王朝是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援建立起來的世族地主政權,因此出臺的政治上、經濟上各項政策,大多是維護和滿足世家大族利益。如改屯田制為佔田制,保護門閥士族,不顧百姓死活;統治階級“奢侈之費,甚於天災",而“諸所寵給,皆生於百姓",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化。

    隋文帝奪取政權後,採取了發展經濟的措施,如推行均田制,這在保證封建官僚地主佔有土地的前提下,也讓農戶多少得到一點土地,促進了當時農業生產的發展。

    三是從對歷史的貢獻看。西晉統治集團腐巧墮落,競相奢侈,爭權奪利,矛盾激烈,先是宮廷鬥爭,後又發生“八王之亂",隱伏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日趨激化,使稍有生機的北方經濟再遭摧殘。

    相較於西晉,隋文帝則採取加強中央集權和發展社會經濟的措施,增強了國力,逐步打破了南北對峙局面,實現了全國統一。在政治上,隋朝改革機構,創立科舉制,這對封建專制中央集團的鞏固起了很大作用。特別是隋朝執政的三十多年間,利用天然河流和舊有渠道,開鑿溝通大運河,使其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開鑿,,加強了南北的經濟聯絡,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綜上所述,雖然西晉和隋朝取得政權的手段都差不多,但建立政權後,隋朝的施政顯然比西晉進步一些,更重要的是,隋朝對歷史的貢獻也更大一些。因此,兩相比較,人們對隋朝的認可度更高一些。

  • 2 # 禪心音畫

    1.概況

    晉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北方陷於混亂,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2.成就

    ①封建制度方面

    晉朝最早實行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行政的管理方式,在封建社會歷史上首先設立了門下省,把侍中提升到執政地位,新設立中書侍郎、中書舍人職位以增強中書省地位。

    還首次設立了督護的職位,這是同時具有軍事指揮、行政監督性質的官員,在性質上已經類似現代的政治委員。

    在民族政策方面是執行了廣泛的優待少數民族的政策,也是最早實行賦稅依遠近逐步降低,以及按照人口年齡劃分稅賦,對婦女和兒童等次丁也進行優待的政策,這些都是在封建社會有利於人民的政策。

    ②生產經濟方面

    土地政策實行的佔田、限田制度是古代均田體制的早期嘗試。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發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中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

    晉朝的造船技術已經達到了能建造乘坐兩千人的大型船隻的能力,東晉時期實現的每畝稅二升、三升的賦稅也是中國古代最低的賦稅之一。

    晉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早設立國子學的朝代,與政府的太學不同,是更高一級的國家學府,以政府官員和貴族子弟為教育物件。隋朝時改稱國子監,以後一直延續到清朝。清朝設立宗學,教育皇族,也是在國子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晉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把書法作為教育課程普及的朝代,並且最早設立了書博士傳授書法。文化方面的辭賦、詩歌、繪畫以及相關理論方面都有可以稱道的之處。

    ④科學技術方面

    晉朝是古代最早發現歲差的朝代,虞喜發現的歲差為後來測量、計算更精確的歷法打下基礎。後來祖沖之編訂新曆法時首次把歲差的理論付諸實踐。在製圖學上,裴秀也首次制定了六法制圖的標準,為繪製更精確的地圖打下基礎。

    晉武帝時期太史令陳卓編訂的星圖彙集了二百八十三宮,總計一千四百六十四顆星,是古代重要的天文資料,建立的天宮體系長期作為天文學基礎。

    3.負面影響

    晉朝社會風氣倡導奢侈,君臣賽富。皇帝賣官,並且從全國挑選美女,充實後宮。百官上行下效。這種風氣自晉武帝司馬炎開始就盛行,貫穿整個晉朝。再加上晉武帝大肆分封王公諸侯,終於爆發了“八王之亂”,死傷大量平民百姓。

    從八王之亂到永嘉之亂,繼而導致後來的“五胡亂華”,帶給中華民族300年災難,使得漢人做了300年的亡國奴。東晉明知北方的漢人陷入了水深火熱當中卻不願意北上解救同胞,一直到了隋朝的楊堅出現後才結束了這個悲劇。正是因為如此,現在的人才對晉朝深深的厭惡,一個連老百姓都能輕易拋棄的朝代又怎麼能讓人愛起來呢?

    故,晉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無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毫無建樹,第一個被外族滅國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這個是歷史學界給晉朝的統一論調。

    4.總體上說

    晉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有貢獻的歷史時期,那些為中華民族發展作出的成就和傑出人物也永遠值得我們紀念。

  • 3 # 張不叄讀秦史

    兩個朝代建立的方式雖然一樣,也同樣是結束了長期的分裂戰亂,但在歷史上的功績差別太大。

    隋朝和秦朝非常像,建立了很多全新的制度,創立的三省六部制基本被一直沿用到清朝而沒有大的改動。科舉制也是影響深遠,使得萬千平民出身的知識分子,得以通過相對公平的標準走上仕途,甚至連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都對此讚歎不已,“通過層層嚴格考試的人才能進入衙門任職,人們全然不可能想到一個比這更好的政府。”當然到了後來,科舉制走向僵化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更不用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儘管確實給民眾造成了沉重負擔,但這項工程更是造福後世,更應該視其為功績。所以,儘管最後隋朝同樣是二世而亡,但畢竟留下了許多重要的歷史遺產,唐朝繼承其制度,並創造了輝煌,足以說明這點。

    西晉則大不一樣。儘管司馬氏憑藉曹魏政權的基礎統一了全國,卻在文明方面沒有任何建樹,晉武帝司馬炎幾乎是剛統一就陷入了終日享樂;上層社會只知道鬥富,比著賽的奢侈;政治上黑暗壓抑,大肆迫害知識分子;又大肆分封諸侯王,給八王之亂埋下禍根。雖然是新興王朝,西晉卻沒有任何新政權建立後銳意進取的革新氣象,而是剛一誕生就已經腐朽。此外,它的短暫統一也沒維持多久,很快就因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激化而一朝覆亡,更正式開啟了從十六國到南北朝這數百年的亂世。對這樣的王朝,人們自然不可能有什麼正面評價。

  • 4 # 讀史坊

    如果從得國正與不正來說,兩家半斤八兩,都是搶了別人家的皇位,但為什麼評價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個人覺得跟兩個國家的開國皇帝有很大關係。

    首先說晉朝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他剛上位時,應該說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但是,等到滅了東吳,全國統一了,他的行為就發生了很大變化,變得只知道享樂,而沒有一點進取精神,不想著國家怎麼發展,國力怎麼強盛,而是隻想怎麼吃喝玩樂。在他的帶動下,晉朝上下一片炫富,大臣們紛紛擺出自己最好的東西互相攀比,整個社會風氣一片混亂。大臣都看不下去了,說晉武帝這樣下去是要亡國的節奏。

    還有一個原因,是晉武帝對繼承人的選擇上犯了錯誤。晉惠帝是有名的白痴皇帝,當初,晉武帝不是不知道這個兒子不合適,但最終沒有換了他,結果就有了後來的八王之亂,有了西晉的滅亡。

    再說隋朝。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是歷史上有名的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奪了皇位後,實行了一系列措施進行改革。他的很多措施在後來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有很大影響。他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這種制度後來一直延續到清代;他頒佈了開皇律,對以後的法律也有很大影響;他頒佈均田令,設定糧倉,提倡節儉。隋文帝楊堅在位短23年時間,開創歷史上有名的的“開皇之治”,使飽受戰亂的人們得到休養生息,人口大幅增長,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在最輝煌的時期,人口都沒有“開皇之治”時候多。

    關於隋朝的繼承人,楊廣裝出一副仁孝的樣子,是用假象矇蔽了父母。不過,楊廣雖然算不上好皇帝,但也不是昏君,他只是太心急了,最後搞得國破身亡。

    總之,晉朝被人詬病,隋朝被人吹捧,都是當事人造成的。

  • 5 # 輝37843401

    其實這是個心裡問題,晉朝治理的很差,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都發生在晉朝,所以人們向來摸黑,秦朝隋朝雖然短暫,到時創造的輝煌使中國人有臉面,主要的是日本等西方國家推崇。還有唐朝更是輝煌無比,更受中國人讚許,以至於李世民殺兄奪取皇位的人倫慘劇都可以輕描淡寫。我覺得每段歷史時期都有他的特點,關鍵是我們學到了什麼,而不是我們得到了什麼,秦漢隋唐使我們拿出去可以吹好久,晉宋使我們感到羞辱,但讀晉宋歷史,能更好的使我們瞭解人性,看清人類歷史。

  • 6 # 安靜地讀本歷史書

    詬病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晉朝的昏聵統治,使得北方落後的野蠻民族南下,第一次佔領了中原,致使北方漢人南遷,給北方漢人帶來了巨大傷害。第二,致使華夷地位的改變,中國的傳統治國理念和以漢為尊的思想受到了挑戰和自我懷疑。很多門閥氏族不得已和五胡通婚,改變血統。北方漢人血統可是不純。最後就是九品中正制度下,寒門受大了極大的打壓,底層讀書人無法獲得上升渠道;門閥氏族操控朝廷政治,皇權不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港人到底有多喜歡張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