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將帥無能還是楊廣指揮失誤?
6
回覆列表
  • 1 # 冷兵器研究所

    首先,隋帝國三徵高麗,動員百萬大軍級別的只有一次。

    其實從編制上來看,鴨綠江一線,隋軍陸軍共有九個軍團,共計三十萬五千人左右。算上來護兒部的水軍,即不到四十萬。

    其次,隋軍所征伐的可不是小小高麗,人家是高句麗!是當時東北亞的強國!人口數百萬,能拿出四五萬具裝重騎兵和十多萬步兵的!

    至於,隋帝國動員幾十萬大軍,三徵高句麗還沒成功,真的是隋煬帝那傢伙太坑爹了。

    首先,高句麗的地形就不適合大兵團作戰!

    唐人描述遼河下游“遼澤泥潦,車馬不通”,“遼東以西水潦壞道數百里”。而且高句麗因為臨海,地處偏東北亞地區,氣候型別屬於溫帶季風性氣候降水比其他北方地區大的多。

    灘塗沼澤溼地不利於行軍與後勤補給,而大雨頻頻,還會導致大軍感染瘟疫。

    這樣的地形,軍隊規模越大,後勤壓力越大,非戰鬥減員越多。

    而當地多丘陵山地,高句麗人有修了很多山城。

    大軍征討,只能在大雨天裡生病痛苦,守著泥地去攻擊對方的山城。其痛苦可想而知。而且,時間一長,冬季一來,大軍只能退回去。

    連善戰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取得“凡徵高麗(高句麗),拔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城,徙遼、蓋、巖三州戶口入中國者七萬人。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斬首四萬餘”“獲馬牛十萬,明光鎧萬領。高麗震駭,後黃、銀二城自拔去,數百里無舍煙”之類的輝煌勝利後,也只能退回去。“上以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癸未,敕班師。”

    就別說隋煬帝那個二貨了!

    隋煬帝下命令攻城,卻命令諸將,如果高句麗要投降,就應該安撫接納,不要再縱兵進攻。結果往往是城將要被攻陷的時候,城中的高句麗軍隊就聲稱請降,隋朝軍只能上奏隋煬帝,等回覆命令到達,城裡的高句麗軍已經準備好了防禦,再次開始抵抗。

    這套路高句麗人完了好幾次,隋煬帝還是執迷不悟。甚至第三次征伐高句麗時,來護兒都快打到平壤了。結果隋煬帝一聽高句麗王,要投降,竟然命令來護兒撤軍,結果導致最可能成功的一次征伐就這麼失敗了。

    這種指揮,大軍數量再多,將士再能打也沒用啊!

  • 2 # 準備的激情

    高麗那時候不小好吧,關鍵是隋朝勞師遠征,且戰略制定出現錯誤。糧道受阻,都城又久攻不下,本來的戰略撤退,變成了潰敗。古代戰場上以少勝多很常見,特別是後勤出現問題,就更容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眾小說裡,哪位主角最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