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懂兩愛新青年

    外境是心的顯現,是說外部環境是心靈的顯示和表現。

    這是一種哲學觀點,屬於主觀唯心主義本體論,是中國道教和印度佛教的認識論基礎,它在實踐中誇大了人類的主觀能動作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當然了,片面與深刻只差一步,很容易混淆。

  • 2 # 澤仁德喜

    如果說“外境是心的顯現”,這句話實則容易誤導,何以故?以字面理解,就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結論;外境是一個東西,心又是另外一個東西,意思是說,境是境,心是心,以這樣一個觀念,實際已經違背了佛法的宗旨,也違背了自然規律!

    佛法認為“心法”不二,正如《心經》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意思是說,“色空”不二,其中,色即是法,空即使心,這才是佛法的宗旨,所以說佛法是不二法門!

    從自然辯證法來看,心和物亦是一,不是二,何以故,無心無物,無物無心,心是體,物是用,心是燈,物是光,二者辯證統一,不可分割,其中“物”就是法!

    如果用人照鏡子來形容,現實人體好比是心,鏡中之相好比是物,心動則物動,二者亦是體和用的關係,何以故?人類對事物的反應和感受,源自各自情緒和情感,並不真實和恆長不變的。譬如,今天,你吃了一個很喜歡吃,但很久沒吃著的東西,你會絕非非常滿足和幸福感,但是連續多吃幾次,這種滿足和幸福感,逐漸消失,最後會產生厭惡之感,為啥?再好的東西,吃多了自然惡性,所以,我們對一個美食的審美,是建立在個人情緒取捨上的,並不真實!

    再譬如,我們會喜歡或討厭一個人,但你喜歡她,你會覺得她非常完美,甚至是美的標準,可是情感會變化的,等有一天,你對她的情感逐漸減弱,最後討厭她時,她在你心目中,就不再是女神,或許變成魔鬼了,所以你看,我們對人的審美,亦是根據自己的情緒變化而變化!

    再譬如,我們欣賞風景,同一個風景,由於情緒不同,對靜物的感受就會有千變萬化,所以,對景色的審美,也沒有標準,由此看來,人類對這個世界上所有形形色色的善惡審美,皆沒有標準的,所以說,幾乎所有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都是不真實的,都是虛妄的!

    那麼,我們這個世界的真正面目,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想,只有等你內心沒有善惡取捨,沒有情緒變化,沒有分別喜惡心,以清淨無為之心,平等覺知,如如不動時,這個時候,你對世界的感知,才是最真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6年選秀大會後,周琦表示對自己的順位失望,你認為周琦還有機會證明自己嗎?